楠木軒

IPO觀察|通達海產品吐槽聲一片、競對華宇軟體“身兼三職”、還存4處信披問題

由 高會雲 釋出於 財經

致力於法院資訊化建設的通達海上會在即。

根據招股書,通達海擬在創業板募資10億元,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600837)。目前來看,公司仍存在創業板定位或存不確定性、競爭對手既是客戶又是大供應商、主要供應商涉嫌“皮包公司”、多處信披重大差異等問題。

創業板定位或存不確定性、10年研發投入僅換得1項發明專利?

通達海此番選擇創業板作為上市地點,企業屬性是否符合“三創四新”定位分外重要。因此,第三輪問詢函也對該問題進行單獨問詢。

核心技術及專利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根據通達海回覆,2019年至2021年(以下簡稱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5780.6萬元、7085.36萬元、9105.72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3.62%、21.04%、20.22%。

圖源:招股書

儘管通達海研發費用率大幅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但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且研發人員數量佔比也遠低於行業均值。

圖源:招股書

而作為研發投入的體現和成果,報告期內,通達海僅擁有1項發明專利“一種三層應用基礎平臺系統”,且該發明專利申請日期為2012年10月,距今如今已經過了將近10年。另外,公司還擁有98項軟體著作權、30項軟體產品證書。

圖源:招股書

為什麼10年來的研發投入卻沒有取得收穫?可比公司的專利貯備也如此單薄嗎?對此,通達海避而不淡,未在招股書有相關描述。

筆者翻閱多家可比公司財報後發現,單是報告期內,多者每年便能新增數件發明專利、以及數百件軟體著作權。如:2021年華宇軟體(300271)新增發明專利19項,新增軟體著作權207項;與通達海研發費用、研發人員規模均較為相近的榕基軟體(002474),截至2021年底,也形成了59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3項)、575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研發佈局。

相比之下,通達海“三創四新”定位是否存在不確定性?值得關注。

8成以上主營收入來自法院系統、使用者實際使用過程中吐槽聲一片

通達海的業務模式為:為法院等客戶提供電子政務領域資訊化建設,針對法院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管理等工作研發“智慧服務、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管理”等系列產品,助力法院現代化建設。

可想而知,法院客戶撐起了通達海的大部分收入。報告期內,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45億元、3.37億元、4.5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4275.19萬元、7679.04萬元、9694.22萬元。其中,公司最終來源於法院系統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72%、87.83%、82.75%,直接來源自法院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為75.76%、61.22%、47.80%。

圖源:招股書

《中國法院資訊化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人民法院資訊化3.0版建成。目前,中級以上法院及大多數基層法院實現主要業務資訊化全覆蓋,國家司法審判資訊資源庫實現審判執行、司法人事、司法政務、司法研究、資訊化管理資訊全覆蓋。這意味著,隨著國內法院資訊化基本完成,通達海來自法院客戶的業績增長面臨較大的壓力,反映到資料上,該部分營收近年增速已大幅放緩,因而公司開始開拓企業、銀行型別客戶。

儘管通達海所研發的系統、產品使用者以法院系統工作人員為主,筆者卻注意到,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不少人士在使用公司產品過程中體驗較差,比如稱系統經常卡、有時候直接提示404介面,並吐槽“系統不是在處問題就是在出問題的路上”“系統壞了十天還沒修好”“越升級越難用”“謎一樣的系統”等。如何提升使用者體驗,恐是公司面臨的一道難題。

圖源:微博

競爭對手既是客戶又是大供應商、還有多名主要供應商身份存疑

當前,法院資訊化建設領域傳統的法院資訊化廠商主要包括上文提及的華宇軟體、太極軟體、榕基軟體等。然而,通達海與競爭對手之一的華宇軟體關係可謂密切,後者不僅是公司客戶,同時還是大供應商。

在列舉的企業領域代表客戶時,通達海稱,這部分客戶包括國內軟體及電子資訊企業公司,如: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浪潮軟體(600756)科技有限公司、華宇軟體等。

圖源:招股書

華宇軟體同時還是通達海2021年第三大供應商,該年的採購金額(不含稅)為337.4萬元,佔當年採購金額的比例為4.88%。

圖源:招股書

競爭對手與客戶、供應商出現重疊,通常而言會為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埋下一定隱患。那麼,通達海為什麼會與主要競爭對手發生採購和銷售交易?這是否符合行業特徵,雙方是否存在客戶重疊的情況,以及交易價格是否公允?或許都需要進一步說明,但這些亦未在招股書中有所體現。

不僅如此,筆者還注意到,通達海多位大供應商身份同樣充滿疑點。公司2021年第一大、第四大供應商分別為成都譜印雲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成都譜印雲”)、武漢網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武漢網鳥”),採購金額(不含稅)分別為433.64萬元、280.19萬元,佔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28%、4.06%。2020年第三大供應商為遼寧雙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遼寧雙保”),採購金額(不含稅)為335.3萬元,佔比5.22%。成都譜印雲、武漢網鳥、遼寧雙保均只在當年為公司的前五大供應商。

天眼查顯示,成都譜印雲2018年至2020年社保人數分別為0人、1人、0人,武漢網鳥2016年至2021年社保人數均為0,遼寧雙保2018年至2021年社保人數同樣為0,換言之,3家公司基本沒有員工在工作,存在“皮包公司”嫌疑,這是極其不正常的。此外,成都譜印雲法定代表人凌燕同時擔任著四川網鳥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該公司與武漢網鳥僅有兩字之差。

那麼,令我們好奇的是:成都譜印雲、武漢網鳥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又是否存在多名主要供應商只為通達海一家服務的情況呢?

4處資訊披露問題、董監高簡歷還玩起“穿越”

在資訊披露方面,招股書亦存在多處令人不解之處。

第一是招股書資料前後存疑。根據招股書,關聯方之一的遼寧速服達成立於2019年7月,2019年、2020年通達海分別向遼寧速服達關聯銷售4.25萬元、73.97萬元,兩年總計78.22萬元。但公司2019年、2020年對遼寧速服達的應收賬款分別為4.5萬元、97.7萬元。應收賬款大於雙方之間的銷售金額,通達海是否隱瞞了部分關聯交易?

圖源:招股書

圖源:招股書

第二是董監高的簡歷與公開資料存在出入。招股書顯示,董事、財務負責人徐東惠於“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任江蘇河海電子科技公司出納”,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成立於1994年6月,晚於徐東惠任職起點,或涉嫌了虛假陳述。

圖源:招股書

圖源:天眼查

第三是招股書資料與公開資料存在重大差異。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末,通達海的員工人數多達1655人,其中社保繳納人數也多達1618人。

圖源:招股書

除通達海母公司外,還有南京思遠、江蘇訴服達、四川訴服達、黑龍江訴服達等4家子公司也一併納入合併範圍。根據《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公示的企業年報資訊,通達海姆公司2021年末社保繳納人數為457人,此外南京思遠為2人、江蘇訴服達為95人、四川訴服達為21人、黑龍江訴服達為3人,合計僅578人,這與招股書披露的1600多人存在上千人的差異。

圖源: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

最後,在股權變動的時間上同樣存在顯著差異。招股書顯示,通達海於2020年6月29日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合計3000萬股,其中鄭建國持有1433.44萬股,股權比例為47.78%。2020年9月增資完成後,公司股本增加至3450萬股,鄭建國持股數不變,持股比例下降至41.55%。但公司披露於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的2020年報顯示,鄭建國持股比例由47.78%下降至41.55%的股權變更時間為2020年6月16日,比招股書所示時間早了3個月。

圖源: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

對於以上的諸多疑問,筆者曾以函件形式傳送到通達海招股書所披露的公司郵箱,遺憾的是,截至發稿並未取得公司有效回覆。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尋“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