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谷曉丹
營銷圈內有一種說法,如果廣告主有10元的廣告預算,那麼8元會給廣告媒介,剩下的2元分別會給廣告創意和廣告監測。
儘管媒介投資在廣告預算中佔了大頭,但外界對廣告行業的基本認知還是停留在最顯而易見的廣告片上。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媒介投資可以看作是最能感知廣告市場變化的風向標,因為它連線著供需兩端——提供廣告資源的媒體平臺供給方,以及需要投放廣告的品牌需求方,任何一方的變動都會給媒介投資發出訊號。
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在影響著經濟大勢的同時,也將這種變化傳遞給了媒介投資領域,最明顯的體現可能就是——媒介價格的上漲。
按照人們的一般猜測,疫情對大多數企業的生意帶來負面影響,使得廣告主減少廣告預算,從而引起廣告投放需求的下降,如果供給不變那麼媒介價格不太可能上漲。然而,媒介投資涉及的可變因素太多,加上中國市場獨特的數字營銷環境,最終都有可能引發媒介價格的上漲,甚至將是最近5年以來最大的一次上漲——這一預測來自WPP集團旗下的媒介公司群邑中國首席投資官底飛。
群邑中國首席投資官底飛。
底飛管自己叫“媒體買手”,在中國市場,他帶領群邑媒介投資團隊負責來自品牌客戶的約110億美元的媒介投資。加入群邑前,底飛在2000年以管理培訓生的身份在寶潔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並在快消品行業的銷售管理和市場營銷領域積累了長達15年的經驗。2015年,底飛從甲方到了乙方,開始在群邑中國擔任董事總經理。談及原因,底飛說,和他個人對媒介投資領域的敬畏和好奇有關,這個行業既有趣又充滿挑戰,對供需兩端——媒體新興技術公司和不同行業的品牌客戶——都能有所洞察和了解。而他本人在快消領域搭建的商品渠道管理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如今正好可以運用在媒介購買的通路體系中。兩者背後的邏輯相似,前者是把貨以不同分銷渠道賣給消費者,後者則是幫品牌客戶購買媒體渠道,然後把廣告推給受眾。
底飛加入群邑後的這5年,也是媒介環境變化巨大的5年,他近日和《第一財經》YiMagazine聊了聊在今天這個時代,媒介投資在品牌整個營銷策略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疫情影響下媒介投資正在發生的變化和未來趨勢。
Y:《第一財經》YiMagazine
D:底飛
Y:媒介投資在品牌營銷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對整體營銷效果的影響是?
D:媒介投資主要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策略規劃、戰術規劃,以及媒體談判、驗收執行。其中,策略和戰術規劃幫助廣告主解決的是,如何選擇廣告投資型別及分配廣告預算,具體應在哪些廣告平臺投放什麼樣的產品廣告,廣告形式和曝光時間是什麼等問題;媒體談判則是指廣告公司將廣告主的全部廣告投放集合起來,向媒體爭取最大的價格和價值回報,並保證廣告主廣告投資的安全。
媒介投資在廣告主的整體預算中佔絕大部分,是品牌廣告業務中的核心,媒介投資業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營銷效果是否理想。當然,媒介投資並不是品牌營銷的全部,媒介和創意也不能僅從預算佔比上判斷兩者誰更重要,創意的好壞對最終傳播效果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Y:今年品牌在媒介投資上有什麼比較明顯的趨勢?
D:主要有四個比較明顯的趨勢,用關鍵詞來概括就是電商化,社交化,翹尾,交叉。
一是“電商化”的投資,也就是以電商銷售為導向的投資,無論是對長影片、短影片的投資,還是電商平臺或社交電商的投資,品牌都是以短期銷售為目的投資廣告,這主要與疫情產生的恐慌情緒有關,很多品牌都把“活下來”放在首位。
二是非常明顯的“社交化”,社交媒體基本是今年大部分客戶廣告預算花費中最大的一個領域。
三是廣告預算的“翹尾”,大概一半的廣告主預算並沒有削減,而是延遲了傳播時間,比如飲料類的廣告投放以往8月底就結束了,今年到了10月還能看到。
四是廣告主對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的需求相互交叉,過去主要投放效果類廣告的客戶,比如線上教育類的廣告主開始投放品牌廣告,而以品牌廣告為主的客戶,比如汽車類、餐飲類、旅行類廣告主則開始注重效果廣告的投放,更關注資料迴流和銷售轉化。
Y:今年媒介價格如何,明年媒介價格會上漲嗎?
D:媒介價格主要受供需關係的影響,中國市場從未出現過媒介價格下降的情況,只有大小幅度不同的價格上漲。媒介供給主要指的是受眾的關注量,比如使用者在長影片、短影片平臺及社交媒體停留使用的時長、頻次越長,就意味著供給庫存越大。事實上,媒介供給端“缺量”的狀況已經持續快3年了,2018年以後所謂的“保價保量”的廣告投資方式就不存在了。又要低價又要無限庫存,只會發生在流量激增的時代,現在流量見頂的時代已經不可能實現。
今年受疫情影響,儘管媒體表現在變強,即使用者使用時長、頻次增加,但客戶的廣告預算在下滑,供需雙方沒有哪一方更強,因此媒介價格沒有異動。
我們認為疫情過後,媒介價格會出現較大的上漲,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因為整個社會和行業的成本上漲,導致包括媒體平臺在內的企業運營成本上漲,媒介價格也隨之上漲;二在於效果類客戶,比如電商、線上教育類品牌的業務在疫情期間爆發式成長,他們頻繁地投資效果廣告,從而蠶食了有限的媒介庫存,導致剩餘庫存的供需不平衡,出現溢價成長。比如刷抖音時大量刷到線上教育的廣告,就說明廣告主能買到的剩餘優質庫存降低了。三是宏觀原因也會帶來很大影響,廣告媒介投資在供給端和受眾的時間緊密相關,在需求側則和信用貨幣有關,品牌和商家可以透過借貸的方式獲取資金投資廣告。然而,受眾時間有限意味著廣告媒介投資的時間有限,但貨幣無限,便會導致媒介價格一直上漲。這在全球是普遍情況,明年疫情後國際市場將面臨更寬鬆的貨幣環境,從而加劇這樣的局面。此外,媒介價格上漲還受其他因素影響,比如上市公司或即將上市的公司有業績壓力不得不漲價。
如果媒介價格上漲,廣告主需要為此做出準備,要找到自己的優選媒體組合和備選投資方案,這樣區域性媒體的投資優勢就會被放大,而且最好能更早做投資規劃。此外,廣告主還要在廣告組合上保持彈性,不能過於執著投資某個媒介方向。
Y:媒介價格大幅上漲有可能在哪些型別的媒體上發生?
D:主要有三類媒體有可能會出現價格上漲,上漲幅度大概是:社交媒體上漲35%-40%,影片媒體上漲25%,戶外媒體上漲12%-15%。
第一種是社交媒體,它的價格異動可能最大,因為有大量的廣告主有廣告投資需求,但供給已經相當緊張,結果“僧多粥少”。一方面由於廣告主大量湧入社交媒體爭搶流量導致媒介價格過高。另一方面,為了保證使用者體驗,社交媒體能夠變現的庫存有限,廣告佔比不能太高,大概只有4%到10%,比如快手大概有7%的廣告,抖音廣告接近10%。
目前,社交媒體在廣告主整個數字媒體廣告投資的預算佔比已經接近1/3,它的價格上漲將帶動整個數字媒體的價格上漲。
第二種是影片媒體。以愛奇藝為例,該媒體的會員數量在過去一年中變化不大,也就是說靠會員收入增加營收的可能性不太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免看廣告的會員收入過多,看廣告的非會員少了,就可能影響廣告收入;如果平臺將會員價格上漲,儘管會流失一部分會員,但也會釋放出更多的廣告曝光空間,從而增加廣告收入。不過,結合中國廣告市場嚴重缺乏流量的現狀,影片媒體上很可能出現會員價和廣告貼片價格同時上漲的情況。
第三種是區域性的戶外媒體,比如機場類媒體。今年受疫情影響,機場類媒體並沒有降低媒介價格而是做了延期,假設廣告主今年有3個月耽誤了廣告傳播,媒體可能會以贈送明年3個月投放時間的方式來解決。這就意味著到了明年,除去送出的廣告,機場類媒體實際上只有6到7個月的庫存可賣。與此同時,大量的機場類媒體作為上市公司為了收入回報,只能用剩餘的庫存賣出全年業績,因此媒介價格很可能上漲。
Y:如何看待廣告主對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的投放選擇,“品效合一”可能實現嗎?
D:效果廣告以短期銷量轉化為目的,品牌廣告是為了中長期的品牌建設,兩者的傳播目標不同。中國廣告市場上,品牌主對效果廣告的投資遠遠大於品牌廣告。但我不認為投放型別是由廣告主選擇的,而是由它所處的行業決定的。
比如作業幫、猿輔導、學而思這類線上教育品牌,在上市前幾年做大量的品牌廣告意義不大,因為真正的消費者並沒有購買和體驗過它們的產品。所以,這類品牌會先沖淡自己的品牌形象,用大量的效果類廣告觸達使用者,以點選、下載行動計價,這個時候使用者買課就是對品牌認知的開始。等公司上市疫情爆發後,品牌擁有了幾千萬使用者,就需要品牌廣告來強化自己品牌形象了,讓消費者將自己和其他同類競品區別開。
而像奢侈品牌愛馬仕、LV,如果是在兩三年前拍四五百條短影片發在抖音和快手上,也不符合品牌的傳播調性。但是隨著短影片受到更多歡迎,使用者不斷年輕化,品牌在保留調性的同時溝通千人千面就變得有必要了。
從整體來看,我認為“品效合一”目前還停留在論證層面,並沒有真正成立,廣告主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都需要投放,不一定要透過一個廣告同時解決品和效兩個問題。在兩種情況下有可能實現“品效合一”,一個是OTT(智慧電視)廣告,既能保證廣告品質又能獲取消費者資訊,這類廣告的價值目前被低估了;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情況則是各家平臺正在悄悄佈局的“中影片”(3分鐘時長左右的影片)。短影片經歷了幾年發展過後,受眾需求開始升級了,需要一種有一定質量的、介於短影片和長影片之間的內容形式,時長的增加提供了內容和廣告更緊密結合的可能性。
注:廣告投放更偏執行、戰術,廣告投資更偏戰略、長期回報,後者是投資性的而不是成本性的。
營銷人說是金字招牌研究室旗下的一個固定欄目,每期請到一位營銷人說營銷。
常點在看,更及時獲取資訊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