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衣櫃,海瀾之家”、“男人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是睿智的,每次都有新發現,新選擇,新感覺”,這兩句海瀾之家的廣告詞曾火遍大江南北,觀眾們聽到上半句腦海裡就能浮現出下半句,經過多年的發展,海瀾之家已然成為中國男裝第一品牌。
然而,每一個品牌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隨著市場上不斷有新品牌的湧出,對原有的品牌也是一種挑戰。不僅如此,在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下,電商平臺和網紅帶貨這兩種銷售方式受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這兩種銷售方式甚至能給品牌帶來比線下實體門店更高的銷售量與利潤。
這也就導致了,在這兩種銷售方式的衝擊下,部分線下實體服裝企業開始遭遇門店發展的瓶頸期,甚至會出現停業的現象。
比如美特斯邦威和拉夏貝爾,拉夏貝爾曾經是我國女裝品牌行列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後來卻也走向了出售資產來實現自救的道路,美特斯邦威也因為庫存過多而出現資金鍊的問題。如今,海瀾之家爆出,衣服庫存連續5年高達82.17億的問題,並且同時還揹負高達169億元的外債。
那麼,海瀾之家最終的走向也會像美特斯邦威和拉夏貝爾一樣嗎?
周建平和他的海瀾之家
出生於1960的周建平是海瀾之家的創始人,畢業後他為了實現自主創業開了一家照相館,並因此賺了30萬元,在當時的80年代這是一筆數額不算小的錢。
然而志向遠大的周建平並不滿足於此,隨著經濟發展,人們也隨之開始注重起穿著打扮,周建平嗅到了這當中的商機。不顧家人反對,拿著前期積累下來的財富去承包了一家紡織廠。
承包紡織廠初期,周建平手底下只有18名員工,雖然員工人數較少,但是周建平信心滿滿。1991年,改革開放初期經濟也隨之快速發展,人們的穿著選擇上也多了西裝這一項,並將西裝的發展推向了“高峰期”。
西裝的生產離不開精紡技術,然而在當時周建平的生產車間並不具備這一項生產技術。為了解決自身工廠這一短板,他毫不猶豫將1000萬投入其中,用於升級工廠內的裝置。
正是因為周建平的準確預判,使得他在“西服熱潮”中收穫滿滿,工廠的效益也隨之翻了好幾倍。
1994年,周建平的工廠的取得了銷售額高達1個億的成績,並因此成為了我國製造行業的領頭羊,大家稱之為“製造業黑馬”。
同年,周建平成立了三毛集團,之後,廠裡的效益也跟著不斷提高,並且做到了每年業績高達1.3億元。
2002年,周建平去到日本的優衣庫進行考察學習,這一趟考察之行更加堅定了自己創立海瀾之家的決心。於是他透過學習外國的經營模式,加之自身在服裝行業也有一定的行業經驗累積,於是,全國各地都陸續出現了海瀾之家的實體服裝店。
瘋狂擴張帶來的隱患
為了使海瀾之家的產品能夠被更多的消費者看到並且接受,他不惜斥巨資請明星來做代言,光是我們熟知的就有印小天、林更新甚至於剛更換的周杰倫,當然,努力也會換來相應的回報,海瀾之家的營業額也在逐年遞增。
並且,海瀾之家於2014年成功上市,市值很快就突破了800億元,成為了當時最大的上市服裝企業。創始人周建平的身家也隨之上漲,迎來其“身家春天期”,以269億的身家成為了當時的江蘇首富。
2018年海瀾之家門店在全國範圍內開到了5792家,但是,大規模的擴張也不見的是好事,其擴張速度過快、規模過大也隨之留下了“隱患”,這一年,海瀾之家的庫存餘額高達94.74億元。
據悉,直至今年,海瀾之家的庫存量依舊高達82多億元,為同行最高。高庫存的壓力下,服裝跌價現象會愈發嚴重。正因如此,海瀾之家2020年的財報透露出今年上半年因庫存量過高損失金額為3.75億元。
自我反省,改變策略
海瀾之家為了解決困擾多年的貨品積壓問題,10月22日正式宣佈,正式邀請周杰倫出任品牌代言人,並上線了一系列的海報和廣告片。
按照其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為了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海瀾之家將重心逐漸轉移到線上平臺上,並且騰訊與京東對其也有入股意向。
但是海瀾之家一年花在服裝研發上的費用僅6700多萬,而森馬在這方面投入了4.1億,是海瀾之家的6倍。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海瀾之家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只注重不停擴張而忽略了產品的研發,這也是其經營逐漸力不從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盲目得擴張以及其加盟規則,讓海瀾之家從“衣櫃”變成了“倉庫”,如果企業為了擴大規模而把資金盲目的用在不斷擴張上,從而忽略了對自家產品的把控以及企業自身的發展,最後也會導致其跌落神壇,甚至是退出市場。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