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已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我們測算了47個國家,2020年GDP下降了2.8個百分點,但這47個國家的數字經濟同比增長了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增速比整體經濟增速要高接近6個百分點。”8月2日,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院長餘曉暉在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表示。

如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所言,在全球經濟仍處於脆弱復甦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實現經濟復甦、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成為有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根據當天釋出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0年,47個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3.0%,佔GDP比重為43.7%,產業數字化仍然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佔數字經濟比重為84.4%。科技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近5.4萬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同比增長9.6%,增速位於全球第一。

夯實基礎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經濟發展亟須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表示。

他強調,我們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統籌鍛長板、補短板,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資訊科技體系,加快高階晶片、關鍵基礎軟體等領域研發突破和迭代應用,建設高水平產業共性技術平臺,繁榮開源生態。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同樣提及技術攻關,他表示,過去我們的社會過於強調成王敗寇,對創新創業的失敗包容度有所欠缺。數字經濟是全新的發展思維和模式,有大量的新課題新方式需要探索研究,這個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鼓勵技術研發,鼓勵新產業新形態的試水和包容挫折的氛圍。

雷軍認為,數字技術發展的基礎是底層科技研發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要逐步加大研發投入,重視基礎研發,努力實現重點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同時也要注意創新人才的培養,吸引全球人才來中國創新創業。

實現數字化轉型 培育可持續發展潛力

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看來,“十三五”期間的數字經濟發展主要靠消費端的崛起推動,到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的發展將主要在生產端發力,需要有廣泛的全球連結、資料聚合、協同創新,才有可持續的發展潛力。

用友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表示,成為數字企業,已經成為當今企業發展的新正規化,是支撐企業組織變革及商業創新的關鍵。

在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看來,數字化還是企業實現“雙碳”目標的利器。他建議,企業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時,要將提升效率和迴圈經濟相結合,而數字化是促使二者結合的關鍵要素。經驗表明,透過將數字化應用於智慧建築、智慧製造等領域,效率可提高30%;原材料的迴圈再利用也能帶來多達70%的效率提升。

為了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肖亞慶表示,要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統籌推進“雙千兆”網路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和5G應用創新行動計劃,佈局綠色智慧的資料與計算設施,培育產業生態,發展高效協同的融合基礎設施。大力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和智慧製造工程,讓數字技術更好賦能大中小企業、全方位支撐產業升級。(記者 崔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93 字。

轉載請註明: 數字經濟已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