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域創新論壇”到“國家級平臺”――2021中關村論壇樹立科技開放“金招牌”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從“區域創新論壇”到“國家級平臺”――2021中關村論壇樹立科技開放“金招牌”

新華社記者陳旭、蓋博銘、張超

2021中關村論壇是科技創新與開放合作的國際盛會,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這裡,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即將上演,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大步而來……

從2007年地方性的區域創新論壇,升級為國家級開放創新交流平臺,還將繼續為科技園區建設做卓越貢獻,中關村論壇為什麼能?記者在論壇採訪發現,論壇科技創新主線脈絡清晰,已成為國家級開放創新與科技成果釋出、展示、交易的重要平臺,成為國家開放發展的“金字招牌”。

論壇期間,近400位外國政府代表、全球頂級科學家、跨國公司負責人以線上線下方式參會,深度探討解讀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議題,展示前沿科技的最新產品。

25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圖靈對話”亮相論壇全體會議現場,得益於虛擬現實技術實現裸眼3D效果,兩名2015年圖靈獎得主馬丁・愛德華・赫爾曼與惠特菲爾德・迪菲“面對面”,就國際科學家交流合作、前沿技術商業化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技術創新無國界,科學進步需要全球合作。”馬丁・愛德華・赫爾曼介紹,北京有著完善的創新平臺和發展環境,具有成為國際創新中心的獨特優勢。他希望加強與中國青年人才的聯絡,讓世界各地不同年齡段的科學家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世界要共享疫苗,否則病毒將‘共享’世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介紹,中關村論壇舉辦的平行論壇――第二屆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受到社會高度關注。為應對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傳播力不斷增強等全球性問題,來自國內外的疫苗研發專家和生產企業共同“開門探討”,交流最新的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不良反應監測、病毒變異研究等課題,一同向科技要答案。

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緊扣人類生產生活提出的新要求。在24日平行論壇、第五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創新合作大會上,來自10多個國家的代表聚焦開放創新、共享發展,深入交流研討,分享最新成果。與會各國代表共同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唯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推動經濟復甦,共同實現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

中關村論壇從創立初始就注重國際化。科學技術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論壇的“一條主線”就是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今年超兩成的平行論壇直接由國外機構主辦,例如傳染病防治生物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論壇、全球數字化應用與轉型論壇等。

2020中關村論壇期間,為提升全球智庫協同創新能力,增強文明互信,服務創新發展,國內外19家高階智庫共同成立多邊交流合作平臺――中關村全球高階智庫聯盟。今年論壇期間,中關村全球高階智庫聯盟有關負責人宣佈,來自中國、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家的智庫單位申請加入,目前聯盟理事單位已增至40餘家,一年時間內數量翻一番。

重視科技創新不僅在體制開放,更在思想開放。與會代表、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表示,科技開放合作遠比想象的還要複雜,仍面臨資料獲取、智慧財產權、利益衝突等多種挑戰。但長遠來看,應保持科學和創新知識的開放獲取,人類將會受益無窮。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67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區域創新論壇”到“國家級平臺”――2021中關村論壇樹立科技開放“金招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