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華商韜略 吳銳
我國有沒有哪個“小縣城”的收入水平能與一線城市匹敵?
當然有,比如今天要說的崑山。這個位於江蘇省、人口只有200萬的縣級市,2021年GDP是4748億元,位居中國所有縣之首,是中國經濟最強縣。
崑山人均GDP22.69萬元,遠高於北京的18.39萬和上海的17.38萬,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8倍,媲美歐美。崑山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7871元,位居全國所有縣(市)第三位。
電子資訊產業是崑山的支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2010年時崑山的膝上型電腦產量是1.2億臺,相當於世界上每3檯筆記本電腦中就有1臺是崑山生產的。
除了膝上型電腦,PCB(印製電路板)、智慧手機、數碼相機、光電子器件等電子產品的生產都是崑山的強項。
為什麼這麼強?道理很簡單,因為臺商喜歡崑山。
注:夜晚的崑山
一般人都認為臺灣人最喜歡的內地城市是上海。至於為什麼喜歡,有的臺灣人說自己喜歡上海的城市風韻,有的說自己喜歡上海的精細管理,有的人喜歡上海的國際化……
總之,上海常住70萬臺灣人,是內地臺灣人最多的城市。
不過如果按人口比例計算,崑山這個“縣城”恐怕才是最受青睞的內地城市。崑山常住臺灣人15萬,相當於每13個崑山人中就有1個臺灣人。
崑山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因為臺灣企業家來內地終究是要投資建廠,而上海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對製造業而言並不友好,所以緊鄰上海,生產成本又比較低的崑山就成了臺商投資的重要地區。
臺商對崑山的熱情由來已久,早在1993年,就有約100家臺企來崑山投資,此後平均每年新增90家臺企。
“你在哪裡投資,離崑山有多遠? ” 這是90年代臺商見面流行的問候語。
發展到今天,小小的崑山匯聚了5400家臺資企業,臺灣前100強的製造業企業中,有70多家都在崑山有投資。
崑山地區生產總值的30%、工業總產值的50%、利用外資的60%、進出口總額的70%以上,都來自臺資企業。
崑山也因此被稱為內地“小臺北”,是臺灣經濟的縮影。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崑山在電子資訊產業如此之強了。
就拿膝上型電腦而言,崑山匯聚了仁寶、資通、富士康三個最重要的臺資代工企業,並且還匯聚了包括鍵盤、接合器、機箱、顯示屏在內的筆記本上下游配套廠商1000餘家,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條。
注:仁寶集團的膝上型電腦生產線
由於很多臺資企業早在90年代就陸續來到崑山,所以一些臺企甚至是在崑山完成了自己成長、壯大的過程,而非在臺灣。
比如現在全球最大的膝上型電腦代工企業仁寶集團,1995年來崑山建廠時,一年產值還只有幾個億,經過短短13年時間,就發展壯大成為產值千億的行業龍頭。
“幾乎每週都有各地的招商人員來上門推介,希望我們去投資,但是我們的主要專案都在崑山。這麼多年了,我們和這座城市有感情。”這是很多仁寶高管的共識。
臺商離不開崑山,除了成本、感情因素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臺二代已經成了“大陸人”。
一位在崑山長大的臺商二代說:“我現在如果回到臺北,已經是外地人了,人生地不熟,而做買賣需是要有人脈的,所以我只能留在崑山。”
臺商對崑山就是這麼忠誠,然而這份忠誠近年來正在面臨環境變化的考驗。
2021年,作為崑山經濟主體的電子產品產量大幅下降,手機下降20%;數碼相機下降27.3%;平板電腦下降22.8%;光電子器件下降19.3%。
為什麼突然滑坡?這是因為隨著人工、土地、廠租價格的上漲,崑山過去相對於上海、蘇州城區的成本優勢正在弱化,而隨著產業升級,高階人才稀缺,融資渠道有限等傳統弱勢則更加凸顯出來。這使一些臺資企業正在悄然離開崑山。
崑山如何突破瓶頸,走出“工業化後期”,正考驗著地方決策者的智慧。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