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戰略型增長?

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如何取得有效“增長”,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現下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其中,“戰略型增長”是企業可以採取的策略步驟。那麼什麼是戰略型增長?這一策略又該如何落地?本文作者進行了解讀,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戰略型增長?

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增長已經成為90%企業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我們簡單粗暴,給出逆境增長三步曲的底層邏輯:戰略型增長、運營型增長、產品型增長,分別對應:企業家資源、運營式營銷、結構化產品

今天,我們重點來聊一下第一部分:戰略型增長。

一、定義與內涵

什麼是戰略型增長

所謂戰略型增長,就是用企業家格局改變行業格局

戰略型增長,離不開企業家這種特殊的資源。只有把企業家資源,作為槓桿作用發揮出來了,才能真正實現戰略型增長

二、戰略型增長之道

在道的層面,企業家資源的核心落在了創新兩個字上。如果我們簡單粗暴地,把創新分為兩大流派:

  • 一是邏輯型創新,代表人物是馬斯克;
  • 二是直覺型創新,代表人物是喬布斯。

那我們就要洞察三個問題:

  1. 他們有什麼不同?
  2. 他們具備了什麼樣的企業家資源?
  3. 他們又是怎麼促進創新與增長的?

當我們提到馬斯克時,我們可能會聯想到幾個關鍵詞,比如:瘋子、量化、第一性原理等。

馬斯克說:“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進而,馬斯克在分析做電動車的邏輯時,是這麼說的:供應商說電池組成本是600美元每千瓦時,而馬斯克把電池拆解成鈷、鎳、鋁等金屬成分、一些聚合物和一個密封罐構成後,發現電池成本可以降到80美元每千瓦時。

從上面這段話,我們一下子就看到這三個詞:瘋子、量化、第一性原理。因為,為什麼電池專業供應商做不到的事,馬斯克能做到?馬斯克決策依據是量化的,理論上可以從600美元千瓦時降到80美元千瓦時;馬斯克是從物理學的底層邏輯來看待電池成本的。

當我們提到喬布斯時,我們可能會聯想到另外幾個關鍵詞,比如: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求知慾與初學者之心(stay hungry,stay foolish)、極簡主義等。

當喬布斯重新回到蘋果時,他說:蘋果最大的核心價值,就是發現激情可以改變世界。同時,他把蘋果幾十條產品線,一下子壓縮成:消費級、專業級+桌上型電腦、便攜機等四個偉大產品象限。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如果今天是我人生中的最後一天,我應該做些什麼?(我不應該做什麼?) 喬布斯總是從改變世界這個精神高度,去激勵自我,激勵員工,去打磨產品,不走尋常路。而這種精神高度,具體和一款智慧手機之間的邏輯關係,其實是非線性的、非連續的、非因果的科學邏輯關係。

於是,我們會得出幾個小結論:

  1. 馬斯克是邏輯型創新,喬布斯是直覺型創新;
  2. 馬斯克擅長拆解隱性交付能力,喬布斯擅長洞察隱性客戶需求;
  3. 馬斯克從科學視角抓第一性原理,重構供應鏈與成本。喬布斯從人文視角抓激情改變世界,引領社會需求。

我們再往下洞察底層邏輯,我們還會得出一個結論:馬斯克是腦學,喬布斯是心學。

比如,原子可以分為原子核和電子。這個是結構型分別;電池有鎳電池、鋰電池,這個是分型別分別;人類分為男人、女人,這個是統計型分別。

攀緣,則不同了。比如,一棵樹上纏繞了一個藤蔓,這個是兩個異物之間的簡單連線;水果嫁接,是兩個異物之間的深度連線;兩個人組建一個新的家庭,是精神層面的深度連線;兩個不同種族的人,生下一個混血兒,是血緣關係的深度連線。

所以:

  • 分別,是沿著可以證偽的邏輯,不斷地迭代與進步的。
  • 攀緣,是沿著慾望和願望,不斷地從現實往想像延展的。

分別最大缺點,就是起了分別心。從此對外就有嫌貧愛富。

攀緣最大缺點,就是起了攀緣心。人就變成了慾望的奴隸。

好了,從腦學、心學的底層邏輯,我們再回到企業家資源上來。企業家是社會的稀缺資源,之所以偉大,其背後一定有著使其偉大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改變行業格局,可以加速社會進步。

三、戰略型增長之術

企業家格局,怎麼落地呢?有沒有一個參照系或者對照表,我們經常可以進行反省和檢查的?答案是有。

這裡,我們給出戰略型增長的8個增長引數,分為四組:

  1. 第一組是需求導向型和競爭導向型;
  2. 第二組是成本領先型和解決方案型;
  3. 第三組是流量驅動型與使用者驅動型;
  4. 第四組是資料驅動型和認知驅動型。

我們來一一解釋一下:

第一組是需求導向型和競爭導向型。

需求導向型(增量競爭):最好的競爭是遠離競爭,不斷地開拓新市場,等別人跟上來的時候,我又進入下一個新市場。增量競爭是最好的競爭,因為別人始終在追隨,而商家是引領需求的。它的缺點是研發成本偏高,失敗機率增大。

競爭導向型(存量競爭):當整個行業需求小於供給時,市場漸漸進入紅海。商家必須要在某一方面比對手做得好,同時還要把這個比較優勢傳遞給客戶,客戶認可就來買單,這叫存量競爭。它的缺點是研發成本不高,容易同質化進入價格戰。

第二組是成本領先型和解決方案型。

成本領先型(運營競爭):同樣一個產品,我的綜合成本比別人低,一定是商家在運營上有know how(技術訣竅),或者商業模式上出現了創新,或者打穿了特殊的價格帶。所以我賣這個價格還有利潤,別人賣這個價格要破產。這不是一個簡單低價競爭策略,所以它的缺點就是要重運營才能形成競爭壁壘。

解決方案型(技術競爭):解決方案型往往是你有一招鮮,一個技術型抓手,對手賣產品賣服務,我賣解決方案。因為方案往往是個性化的,可替代性低,於是在價格層面可比性也低。這樣就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價格戰,產品就可以賣得更貴一些。它的缺點是解決方案可能一句兩句講不清,需要顧問式營銷,營銷成本要增大。

第三組是流量驅動型與使用者驅動型。

流量驅動型(公域競爭):流量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免費公域流量以及一部分付費商域流量。如果商家流量成本比別人低,即使轉化率沒有別人高,但是整體業績還是有保障的。它的缺點是流量沒辦法儲存,隨著規模化增大,流量成本可能會居高不下。

使用者驅動型(私域競爭):使用者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付費私域流量以及一部分付費商域流量。使用者驅動,更在意的是使用者生命週期內帶來的長期價值,而不是一個流量的轉化率。因此,它是可儲存的,養魚式的,把客戶當成資產來運營的。它的缺點是養魚的成本會比較高,同時要重運營。

第四組是資料驅動型和認知驅動型。

資料驅動型(價值競爭):資料與商業如果融合在一起了,就會發揮出巨大的商業價值。比如,7-11的數字化SKU,就能把一個小店2000-3000個SKU的運營效率提升到極致。某種程度上講,資料就變成了商業新能源。這也是為什麼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除了邏輯拆解,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數字決策依據。它的缺點是數字化成本是相對比較高的,從資料轉化成商業成果的難度是比較大的。

認知驅動型(格局競爭):投資就是認知變現。本質上說,如果商家和對手看到都是客戶顯性需求,那產品就容易同質化。我們無法賺到認知範圍之外的錢。如果我們不斷地改變看問題的角度,不斷地探索客戶隱性需求,漸漸地我們和整個行業的常識看法就不一樣了,甚至成了異類。

就像當年喬布斯推出蘋果手機時,微軟CEO就大笑不止:誰會買一個500美元一會就沒電的玩具屏呢?它的缺點就是有可能認知太過創新,而沒法取得規模化的商業成果。

有了上述8種增長戰略,我們就有了戰略型增長的標尺和對照表。這8種可以形成多種策略組合,在術的層面上,承上啟下,把戰略和執行有機地銜接起來。

四、戰略型增長小結

總之,戰略型增長高度依賴企業家資源。企業家最大的資源,就是企業家精神與思維方式。這種與眾不同的精神和思維,最終透過企業這個組織形式,不斷地生產出引領社會需求的、解決社會難題的一系列創新產品出來。

優秀的企業家,本身就是一種槓桿。可以想像,登上火星的一小步,就是人類的一大步。

專欄作家

曹升,灰度認知社創始人,認知營銷總教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認知拆解與重構,專注後網際網路時代的營銷戰略,幫助大格局企業實現業績倍增。

本文整理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94 字。

轉載請註明: 什麼是戰略型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