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網站3月25日發表題為《我們沒法軟禁中國》的文章,作者為德國前外長西格馬·加布里爾和前防長魯道夫·沙爾平,文章稱,在與北京打交道時,西方應依靠自信的合作,而不是破壞性的對抗。全文摘編如下:
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響之一是,在東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精英中,沒有人會接受歐洲人或美國人扮演理所應當的領導者角色或制定標準與規則,正如最近舉行的美中高層會晤所體現的那樣。
千真萬確的是,在二戰後全球最大的危機期間,歐洲和美國都沒有做好準備領導全球抗擊新冠大流行,或至少向欠發達地區和國家提供實質性幫助。
而正是中國當前在承擔這項任務。
2020年,中國與亞太地區其他14個國家一起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覆蓋22億人口,幾乎佔世界貿易的30%,約佔全球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一。儘管該協議目前可能不完善,但它很快將比歐盟還重要。中國還於2020年12月底與歐盟完成投資協定談判。
毫無疑問,新冠大流行正在加速許多領域的發展,尤其是數字化,也讓發達的工業國家與日益自信的中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新冠大流行正挑戰萬事萬物,而不僅僅是我們的耐心或經濟和社會制度的效率。大流行還檢驗了政治制度的信譽與有效性。
新的經濟和動力軸心逐漸朝印太地區轉移。因此,美國和歐洲應該致力於共同決策,而非獨立領導,致力於與其他國家合作,尤其是與亞洲國家合作。
我們歐洲人從痛苦的經歷中領悟到我們彼此需要,特立獨行的嘗試只會適得其反。讓“鐵幕”垮臺並使德國和歐洲團結起來的不是對抗策略,而是政經和軍事實力的雙重性,輔之以合作、對話和共同安全的提議。
即使在今天,孤立和脫鉤也不會幫助我們維持世界平衡。恰恰是“特朗普時代”美國的經驗表明,人們為對抗戰略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最終沒有真正取得成功。統計資料清楚地顯示,由於與中國的貿易戰,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損失了約3200億美元。
顯然,特朗普的對抗戰略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促使其繼任者拜登對美國的中國政策進行深入審視,並在此過程中將歐洲和亞洲的合作伙伴納入進來。歐洲和德國應積極參與這一磋商過程,因為我們也可以提供自己的經驗。
經過七年的踟躕,北京已經準備好簽署投資協議,這絕對是歐盟和聯邦共和國的成功。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確實是想跟歐盟建立一個真正的自由貿易區。
最後,中國走上這樣一條道路:龐大的中國參與到公平的世界貿易關係中,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其他雙邊協議。這樣的道路也應該成為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及其他工業化國家共同戰略的一部分。這項戰略是否成功尚不確定,但相比透過艱難的對抗道路對14億人進行“全球軟禁”,這條道路成功率更高。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