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財商教育”市場亟待規範
近期,有兩組資料值得關注。一是,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京東研究院釋出報告顯示,近3年來一分鐘財富課等“一分鐘”書籍銷量增長率高達300%,一本書讀懂財報等“一本書”書籍更是增長5倍左右。二是,從企查查獲得的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在業存續的與理財教育相關的企業達10055家,2018年至2020年註冊企業數量分別是1431家、1887家和852家。看似無關的兩組資料都表明:公眾對學習瞭解理財相關知識的熱情較高,需求強烈。
“財商教育”快速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公眾投資理財意識快速覺醒,尤其是年輕人更希望透過投資理財來獲得工資之外的收入。但是我國理財市場發展起步較晚,公眾金融素養水平整體不高,很多人迫切希望透過一些培訓來快速提升自己投資理財能力。“財商教育”作為理財知識學習和培訓領域的“知識付費”模式,快速興起也就不足為奇。
不過,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財商教育”領域一些問題逐漸暴露,部分從業機構野蠻經營,無序發展,市場秩序較為混亂。據報道,“1元學理財,被騙近萬元”等現象屢見不鮮,涉及“線上理財教育”的投訴居高不下。更有一些機構打著“財商教育”的旗號,違規向公眾推薦證券基金及理財產品。如果這種行為蔓延,或將積聚更大的風險,甚至可能影響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
究其實質,“財商教育”領域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三無”,即無門檻、無資質、無監管。無門檻——隨便註冊一個公司或隨意開設一個賬號,就能進行所謂的線上理財教育。無資質——多數從事理財教育的從業者並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做幾頁PPT、備幾個課件就敢上課。無監管——目前,“財商教育”公司並未受到相關教育行政部門或金融監管部門的足夠有力監管,在很大程度上處於“野生”狀態。
2015年以來,受制於監管缺失等因素,P2P網路借貸野蠻生長,教訓十分深刻。因此,應吸取相關教訓,儘快完善和加強對“財商教育”領域的監管,解決上述“三無”問題。建議相關部門研究出臺規範“財商教育”領域亂象的管理制度,對“理財教育”“財商教育”等機構註冊實行前置備案或者稽核,對從事理財培訓的從業人員提出明確的金融從業資質要求。對以“財商教育”為名進行坑蒙拐騙的機構,司法部門要加大打擊處置力度。各類媒體平臺、短影片網站等,對“財商”“理財”“薦股”等相關課程要嚴格稽核,杜絕無序推介。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5.03萬億元,同比增長7.02%,成為資管市場的最重要部分。以商業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為主體的金融機構應重視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重視“財商教育”,做“財商教育”領域的正規軍,以良幣驅逐劣幣。金融機構應加快編寫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書籍、圖畫及音影片教材,加大對公眾的財富觀念、理財知識、投資技能和風險意識的普及和培養,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對公眾而言,學習投資理財沒有捷徑,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金融素養一般的普通人,更要從經濟金融的基礎知識學起,必要時尋求金融機構專業人員幫助。請記住:一般人不會一夜之間暴富,也不會一夜之間成為“大神”。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