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年 奶牛“口糧”會更貴嗎

由 展東明 釋出於 財經

本報記者 楊曉晶

  2020年,我國奶業逆勢增長,消費人群擴大,出現原料奶短缺並導致價格攀升,乳企紛紛併購、新建擴建牧場,掀起新一輪牧場建設熱潮。與此同時,奶牛飼料經歷了一輪漲價潮,一度刷新歷史價格。飼料成本的壓力過大沖抵了原奶漲價帶給養殖業的利好。進入2021年,因供需缺口、新冠疫情、物流運輸、年底囤貨等多方面原因,玉米、豆粕的價格仍在上漲。對於養殖業而言,挑戰依舊重重。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生鮮乳價格就進入上漲軌道,據農業農村部資料,目前主產區的生鮮乳(原奶)平均價格超過了4元/公斤,12月第五週達到了4.21元/公斤,部分地區甚至達到了6.5元/公斤。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坦言,對於養殖行業而言,形勢並不樂觀。如何提高飼料的自給率、如何增加奶牛生產水平,如何在成本增加的基礎上儘量提高利潤?將是行業必須考慮的問題。

飼料價格一路上揚

  “2020年,我國奶業振興組合拳收效明顯,奶牛存欄量和牛奶產量都取得了可觀的增長。”日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二級調研員衛琳在有關會議上表示。根據農業農村部奶站監測資料,2020年,我國奶牛存欄量同比約增加9.8%,牛奶產量同比增加9.7%,為2008年以來最大增幅。奶業產業素質提升,奶牛年均單產預計達到8.3噸,奶牛養殖效益持續提升,約達到6000元/年。

  而同時,受全球疫情及國際形勢變動影響,2020年,我國牧草的生產、貿易以及牧場利用均遭遇巨大挑戰。據衛琳介紹,在極端天氣影響下,養殖企業面臨青貯短缺、精料價格居高不下等困難,初步估計2020年全國牧場青貯短缺超30%,玉米豆粕等價格漲幅高達30%。

  各種原料價格的上漲推動了奶牛飼料成本的增加。據全國畜牧總站監測資料,2020年10月份所監測的規模牧場奶飼料成本為2.32元/公斤,比當年初上漲了3%,近3年公斤奶飼料成本總體呈上升趨勢。目前,飼料成本上漲已經和產能過剩、生物安全並列為我國奶牛養殖行業主要面臨的三大挑戰。“按照成品全價料換算的話,去年奶牛飼料一噸漲幅大約在350元左右。”業內人士坦言,當前對於養牛人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確保牛不捱餓。

  資料顯示,在奶牛的精飼料配方中,各種配料佔比為:玉米40%,豆粕30%,麩皮27%,食鹽以及各種新增劑等佔3%。其中,作為主要原料的玉米和豆粕佔精飼料的70%,而它們價格的上漲幾乎貫穿了2020年全年,並不斷創下新高。2020年,玉米價格一路上漲,甚至創下了6年來的新高。

  而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釋出的主要批發市場玉米價格顯示,2021年第一週的玉米價格為2.70元/公斤,比2020年末又增長了1.5%。

  儘管我國從去年12月份開始對臨儲玉米連續競價銷售,區域性地區玉米價格小幅回落,但很多業內人士仍認為,從總體走勢來看,2021年玉米價格還有上漲的空間。豆粕價格也不例外,2020年價格連漲半年多,年底均價達到3180—3300元/噸,且仍存在上漲潛力。衛琳表示,目前,我國玉米和大豆產業基本上很難自足,玉米存在產需缺口,大豆自給率不足20%,來自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的大豆佔進口量的90%以上,“隱憂長期存在”。

  此外,粗飼料價格也在一路上揚。資料顯示,2020年1—11月,我國進口乾草價格均價為359.06美元/噸,同比增加5.35%。而青貯作為價效比最高的優質飼料,2020年平均每噸上漲了50—80元,2020年1—11月均價361.84美元/噸,同比上漲7%。

國內苜蓿產業日漸壯大

  奶業的發展帶動了國內苜蓿產業的日漸壯大。

  作為價效比最高的優質飼料,發展苜蓿草和燕麥草的生產是乳企的要求、政府的要求,更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據衛琳介紹,國家啟動的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已經實施8年,政策的支援力度增加了1倍。

  從產量上看,自2012年開始,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啟動實施高產優質苜蓿示範建設專案,截至2019年底,累計支援建設550萬畝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帶動一部分地區形成了規模化的產能,並且呈現持續擴大的趨勢。

  隨著國產苜蓿產量和質量的提升,國產苜蓿對進口苜蓿的替代作用逐漸顯現。海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苜蓿進口量基本呈現穩中略減的趨勢。但是與國外相比,我國苜蓿產業仍有一些差距:一是高品質苜蓿的產能不足。據介紹,2019年國內苜蓿產量約260萬噸,進口苜蓿135萬噸。從國內優質苜蓿供給分析,目前是“產不足需”;二是產業化發展不足。在經營主體方面,優質龍頭企業數量少,年產萬噸以上商品飼草的生產加工企業僅佔全部生產企業的15.6%,大多數企業生產規模小,機械化裝備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三是供種能力不足。目前國內以引進國外苜蓿品種為主,國產苜蓿品種的市場佔有率較低,優質苜蓿品種較少。

  “展望‘十四五’發展,初步估計全國優質苜蓿總需求量將超過500萬噸。未來幾年,我國對優質苜蓿增量需求大約有100萬噸的缺口。”衛琳表示,目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內,發展苜蓿產業,行業有需求、空間潛力大,但仍存在不小的挑戰。

  據衛琳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最佳化佈局、補齊短板,提高苜蓿產業化水平,主要在三方面發力:優質苜蓿基地建設;高品質牧草產能提升;苜蓿良種生產能力提升。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表示,從供需平衡角度來看,如果按照當前奶牛存欄520萬頭、未來5年每年進口10萬—25萬頭奶牛計算,再加上自有牛群繁殖,我國原奶年複合增長率可達到10.5%,這意味著2、3年後可能出現原奶的供過於求。但是以目前形勢預測,養殖行業經營成本的增加,將直接影響企業利潤,最終波及牛奶終端零售價格。2021年,奶業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