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市場的人——西蒙斯的奇蹟
裘慧明
對一般投資者來說,量化投資顯得非常“高冷”;在量化投資領域,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又尤其神秘。我在2001年入行做量化投資,職業生涯中唯一一次和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交集是2003年。當時我在瑞士信貸銀行擔任基金經理,有兩位之前在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任職的研究員來我們公司面試,他們就是書裡提到的亞歷山大·比洛浦爾斯基(Alexander Belopolsky)和帕維爾·沃爾夫貝恩(Pavel Volfbeyn)。他們的面試極具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風格——基本等於一言不發,但他們加入千禧年資產管理公司(Millennium Management)後確實做出了優異的業績。我從那時候開始就密切關注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作為量化投資的先驅之一,西蒙斯和他的團隊證明了量化投資作為和傳統基本面調研不同的投資方式,也能在投資領域獲得巨大的成功。
眾所周知,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旗下的大獎金基金在投資領域非常成功,但因為西蒙斯和他的團隊非常牴觸公開宣傳,所以人們對於他們的瞭解非常稀少。華爾街日報資深專欄作家格里高利·祖克曼寫的這本《征服市場的人》,終於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瞭解西蒙斯生平和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機會。作者獲取了詳細的第一手資料,數字顯示大獎金基金的真實盈利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象——在1988—2018年這30年間獲得了39.1%的年化複合收益率,這還是在扣除了5%的管理費和44%的業績提成後的數字,費前收益率甚至能達到年化66%左右。這個收益率遠遠超過了那些相對於西蒙斯更為人所知的投資大師,如做宏觀投資的索羅斯和做價值投資的巴菲特所創造的收益率。在一兩年間獲得高收益相對容易,在10年間獲得高收益已經非常困難,保持30年的高收益更是難上加難。根據最新報道,在2020年這個對量化投資有非常大挑戰的一年,大獎章基金也獲得了76%的費後收益。
不過,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並不是從一開始就一帆風順的。西蒙斯在創立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之前是個傑出的數學家。詹姆斯·西蒙斯20歲大學畢業,24歲博士畢業,30歲受邀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數學系系主任,之間也從事過密碼破譯工作。在38歲時更是因為和陳省身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和其他傑出貢獻,獲得了代表幾何領域最高成就的奧斯瓦爾德·維布倫幾何獎。所以當他在40歲時決定辭去系主任一職創業做投資的時候,他的父親和數學界同行都表示不能理解,併為他本能在數學領域達成的更高成就而感到惋惜。從1978到1988這前10年,西蒙斯所創立的投資公司並不是特別成功,西蒙斯自己也一直在主觀和量化這兩種投資方式之間搖擺。雖然西蒙斯找的合夥人都是傑出的數學家,從最早的列尼·鮑姆,到詹姆斯·埃克斯,還有後來的埃爾文·伯勒坎普和亨利·勞弗,但他們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找到穩定的盈利方式。西蒙斯實際並沒有深度地參與量化模型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但如果沒有他的堅持,他們的團隊也沒法度過這動盪的10年,迎來後面30年的輝煌。
對量化投資從業人員來說,這本書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歷史回顧,瞭解早期量化投資是如何起步的,瞭解量化投資的早期歷史,看看以西蒙斯為代表的量化投資先驅是怎麼探索著用統計的方式來解釋和征服期貨和股票市場的。對量化投資有興趣的投資界專業人士可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更大的收穫。在中國,量化投資起步不久,投資界很多專業人士也對量化投資缺乏瞭解。他們對量化投資的看法往往走兩個極端,要麼覺得量化投資無所不能,要麼覺得量化投資沒什麼用處。大部分關於量化投資的書又比較注重技術細節,對非量化投資從業者來說可讀性比較差,而這本書故事性比較強,專業人士讀完也能得到一些啟發。而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這本書給了大家一個初步瞭解量化投資行業的機會,揭開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神秘面紗。
期待透過一本書就讓讀者都成為量化投資的擁躉,這個想法並不現實,但如果它能夠讓更多的人對量化投資產生興趣,那就是送給量化投資行業的最好的禮物,我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
(作者為明汯投資創始人)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