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一年多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終於正式落地。9月10日,北京、廣州、香港、澳門四地連線同時啟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隨後,粵港澳三地實施細則公佈,標誌著“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訊息一經發布,市場的反應非常熱烈。媒體報道,“金融機構已摩拳擦掌,有銀行已準備超140種‘跨境理財通’產品,預計最快10月中旬發售。”
一個金融業務,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
“跨境理財通”業務是應需求而生。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香港、澳門與廣東文化同源、人緣相親,三地經貿活動、人員往來非常密切。同處大灣區內,三地居民跨境配置理財產品的需求堪稱強烈。
對港澳投資者來說,內地市場充滿了活力,彙集了更加豐富的企業資產,內地的貨幣基金、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具有較高吸引力。而在內地居民那裡,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集中了全球眾多領先的國際資產管理機構,能夠提供豐富的金融投資產品,有利於多元化配置境外資產。
可以說,推出“跨境理財通”實為民心所向,這一業務是緊扣市場需求、符合民生期盼的產物。
“跨境理財通”也是惠港惠澳政策的一部分。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香港金融市場也面臨一些挑戰,亟待拓展新空間,而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和金融逐步開放是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機遇。“跨境理財通”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同時也為國際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多機遇,使其能夠立足香港投放更多資源,從而強化香港身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資金進出內地重要橋樑的地位。
推出“跨境理財通”更是構建粵港澳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新格局、推進金融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一步。
目前大灣區基礎設施聯通和規則融通不斷加強,資本、技術、人才、資訊等關鍵要素正在加速流動,“跨境理財通”的適時推出,必將有力促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代表著市場一體化水平的穩步提升。
跨境理財通還將推動中國內地資本專案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程序。一方面,其有利於拓寬居民個人跨境證券投資的渠道,擴大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增加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推動國際支付和外匯交易環節的人民幣國際化。
既是金融業務,就不能不以“安全便利、風險可控”為原則。
投資者辦理“跨境理財通”業務將收穫極佳體驗。因為“跨境理財通”支援線上簽約、代理見證開戶、線上風險測評、遠端購買產品,基本能實現全流程遠端辦理,同時還鼓勵銀行最佳化業務流程,讓內地和港澳居民能夠享受更加便利、快捷的跨境金融服務。這樣的業務辦理流程堪稱友好。
作為金融業務,既要守好跨境金融風險底線,也要在制度設計中幫助投資者把控投資風險。
從細則中可以看出,跨境理財通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面有嚴密的機制安排,由於在投資戶與匯款戶之間建立資金閉環匯劃關係,加之對跨境資金實行總額度和單個投資者額度管理,相信能夠起到防範跨境金融風險的作用。
而在把控投資風險的問題上,細則明確了內地投資者門檻、投資限額,對投資產品的風險等級也進行了設定,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內地投資者瞭解和把控投資風險。
“跨境理財通”來了,考慮到三地法律制度不同,投資者消費習慣也有差異,一項全新的業務的開展必然會對銀行、監管部門等提出新的要求。共謀大事,這需要粵港澳三地的精誠合作。
(作者單位: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