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微軟公司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很多人都發出過疑問,為什麼微軟破產要18個月?其實比爾蓋茨想表達的不是公司破產的時間長短,而是一種“危機感”!
在商業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巨頭公司在一夜之間都倒閉的境況,諸如雷曼兄弟公司,安信達事務所等等。就在它們倒下的一瞬間,其身體都還有餘溫,只是它再也不會醒來!
所以,別看現在一些“巨頭”公司很大,其實大並不能讓對手害怕,主要還是看自身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上拿不出自己“法寶”的公司,註定走不遠。
我們今天就拿阿里巴巴這家“巨頭”公司來說,阿里成立至今已有20餘年,阿里已從當初的網際網路創業明星公司,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環境的變化,隱約感覺到這些年阿里巴巴正在開始走“下坡路”!現在需要考驗的是,馬雲和他的團隊能否帶領阿里走出低谷呢?我們不妨來簡單地分析一下!
為什麼說阿里在走下坡路?
人生經歷就像是一個波浪線,有上升期,自然也會有低谷期。只是說有的人能從低谷之中走出來,而有的人則陷入低谷無法自拔,最終引為憾事!
同樣的,行業裡的公司都有它的發展規律,有些公司是抓住了行業的黃金期,一躍成為行業裡的明星公司。可一旦自身或者說行業出現問題的時候,公司還能不能如往昔一樣亮眼,這時候就真的是考驗一家公司的整體實力了。
我之所以說這麼一個例子,主要是想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百勝將軍”!就如阿里電商在“如日中天”的時候,中國電商行業不照樣是誕生了京東與拼多多這樣的公司嗎?且這兩家公司已在電商領域對阿里系電商造成了實質的衝擊,下面我們來說說阿里當前的困局!
1、淘寶為何不敵拼多多?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淘寶的發跡史與衰落史。
淘寶網自打成立那天開始,就秉承了馬雲做企業的理念,那就是讓別人承擔更多風險,阿里儘可能地賺取最大的利潤。這就是近些年流行的網際網路平臺“輕資產”玩法。
淘寶之所以輕,是因為淘寶自己不賣貨,也不做商品配送,所有的程式都是由平臺上的合作賣家來完成。
前期的淘寶支援一件代發和一件鋪貨,確實方便了小賣家創業,又提高了平臺賣家數,可謂一舉兩得。
但隨著淘寶的壯大,淘寶出現了很嚴重的商家同質化競爭。比如說在淘寶上,同一款產品居然能搜出幾十甚至上百頁。導致很多商家的流量被分散,從而讓商家的成本激升,最後自然落到了消費者的頭上。
而在出現這個情況的時候,阿里沒有做出實質性的改變,同時還犯了兩個錯誤,哪兩個錯誤呢?大家不妨往下看!
第一個錯誤就是阿里為了京東的崛起,在淘寶的基礎上成立了高階電商的“天貓”平臺。天貓的成立,確實為阿里系電商提升了一個檔次,但天貓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再度抽走了淘寶一大部分流量,這本就讓深受“流量”之苦的淘寶中小賣家,再度感受到了寒冬!
第二個錯誤就是淘寶在對平臺商家免費了好幾年之後,終於還是對平臺的商家們舉起了“屠刀”!
其實怎麼說呢?阿里也是一家公司,既然是公司,那肯定是要賺錢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以前淘寶中小賣家開開“淘寶直通車”,還能為商家帶去不少的轉化率,可近些年下來,不僅直通車的費用是越來越高,轉化率也隨之降低。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一是淘寶自身流量的匱乏,二是阿里要多從賣家身上賺錢,不然阿里這些年在市場上大肆收購了幾百家公司,大部分錢都是來自於阿里系電商的輸血。
上面大致說了下淘寶從成立再到進行年的一些發展情況,下面我們再來回答為何說淘寶打不過拼多多?
或許很多人到現在都覺得拼多多很“Low”,殊不知當年的淘寶在網友們眼中也很“Low”。
拼多多為何能在短短5年就拿下了超7個億的使用者呢?從本質上來說,拼多多搶佔了使用者的心智。為何是拼多多搶佔了使用者心智?阿里前幾年鼓吹的消費升級並不能迎合這個時代,相反,拼多多主打的消費降級也不是真正的消費降級。
拼多多所推崇的“消費降級”是讓低線城鄉家庭也能使用得起餐巾抽紙,吃得起餐後水果。
同時,拼多多讓一大批網購使用者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網購的便宜,說一個例子,同樣的一件產品,在拼多多上五元包郵,在淘寶上,可能層層轉發之後,銷售10-20。使用者們會怎麼選?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而拼多多之所以能做到比淘寶便宜,一方面是因為拼多多薄利多銷,用快遞量壓快遞費。再一個就是拼多多直接拿出了“百億補貼”,拼多多的百億補貼,讓一些所謂的電商高階使用者也進來“薅羊毛”,這有利於拼多多的形象提升。
而淘寶目前只是在吃老本,根基在被侵蝕,拼多多能有機會完全是淘寶自己讓出了低端市場。
淘寶的頭部生意模式,決定淘寶其實是賣廣告的商家,而不是個賣貨的商家,這就是所謂淘寶做的惡。
而拼多多采取了“差異化”的發展戰略,並沒有去拿大量資金去做“品牌”,而是重新定義了一條電商賽道,以客戶為中心,客戶為先,提供最具價效比的商品。
拼多多崛起之後,阿里為了阻擊拼多多,順勢推出了“淘寶特價版”,但淘寶特價版依然打不過拼多多,淘寶和拼多多流量分發機制不同,讓商家在淘寶和拼多多做生意的成本不同,因為本質上來說,阿里不會顛覆自己的命!這是阿里的軟肋,也是屬於拼多多的機會!
2、京東對阿里的威脅是長期存在的
老話都說同行是冤家。在京東崛起之後,阿里感覺到情況的不妙,順勢推出了天貓。
馬雲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說京東的模式過於笨重,還說阿里的目的是要培養更多的京東,而且讓這些商家都能賺到錢。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全球也只有一家京東,京東早已證明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健康的。
阿里走的是平臺路線,京東是自營,說白了,阿里是開了一家商場,吸引商家入駐,阿里從中收取佣金,這是阿里的盈利模式;而京東呢?京東就是一個渠道商,中間商,從供應商進貨,然後自己再買賺差價。當前我們沒必要說是哪個商業模式更好,只能說當前阿里與京東的電商模式,都能在中國的電商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但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遠來看,我認為京東的後勁大機率會比天貓更強勢。為何呢?京東被稱為“中國版”亞馬遜是有道理的。
京東的優勢在於,它是高度自治,買進賣出,有效率(我指自營一塊),京東用強大的物流網點作為其優勢,另長期正品經營口號已深入人心。
長遠看,中國經濟轉型必將忍受短期之痛,中長期向好消費升級是必然,在這樣背景下,人們對價格並不是最看重的,反而會更加看重品質與效率,這就是京東的後勁!
未來十年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目標是服務全球15億消費者、近1000萬家企業,帶動客戶庫存週轉天數降低30%,推動社會物流成本佔比降至10%以內,同時推進可持續的消費!
儘管當前阿里的利潤是要高於京東,但這並不能說明阿里系電商未來能一直賺大錢,相反,畢竟這些年中國電商格局又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而京東的商業模式讓京東一直處在一個穩健發展的環境裡。
3、為什麼說美團讓阿里感到害怕?
阿里除了在電商領域要面臨京東拼多多的競爭外,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阿里還要和美團這個“巨無霸”過招。
從之前阿里的財報中可以看出,中國零售的''其他''部分營收同比增長高達344%,營收佔比由去年同期的3%提高至9%。在阿里零售業務逐漸到達瓶頸的時候,“本地生活服務”顯然是下一個重要的發動機。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說美團對阿里的威脅要超過京東和拼多多呢?
美團是一個是輕資產但是由商家多樣化的平臺,王興這個人有野心,美團這個團隊也非常有戰力。
這麼說吧,經營好自己的版圖實屬不易,從別人手裡搶版圖是更難。搶版圖這種事情,過往只有阿里騰訊這樣的集團在做,而近些年美團也開始“無邊界”的擴張。
阿里做的是第二產業的線上化,讓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或者消費者直接接觸。美團做的是第三產業的線上化,讓第三產業和消費者直接接觸。並不是說阿里沒有第三產業線,主要是目前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打不過美團是真的。
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為何打不過美團呢?我認為一方面是阿里之前錯失了戰機,二來是近些年阿里盲目地在多個領域擴張,這導致了阿里現在要處理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對待美團這家公司上,明顯感覺到阿里有點“力不從心”!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已然將美團當作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從阿里CEO張勇把美團放到每日緊急備忘錄裡就知道了。
為什麼阿里做不好投資?
從2013年移動網際網路爆發之後,媒體報道了騰訊與阿里這些年在市場上投資了幾百家公司。而從兩家公司的投資戰績來看,騰訊可以說是甩開了阿里一條街也不為過。
先說騰訊這邊,像京東、拼多多、美團以及富途和閱文集團等公司,都有騰訊投資的身影。這些公司都可以說是互聯網裡的小霸存在。他們在獲得騰訊的投資之後,比以前更強大了。
而反觀阿里這一邊呢?阿里的投資戰績確實有點拿不出手了。阿里投資智慧手機領域裡的魅族公司,魅族手機成為了“小眾手機”,阿里投資餓了麼,餓了麼從網際網路外賣鼻祖輸給了美團外賣,阿里投資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一個早就關門了,另一個也在最近宣告關閉,阿里投資微博,微博成了為阿里系電商導流的平臺,阿里投資高德地圖,高德地圖的創始團隊差不多走完了。
總之一句話,阿里在投資上取得的戰績,是不足以有說服力的,阿里真的需要反思。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阿里投資的戰績如此糟糕呢?我認為是多方面是因素造成的。
從阿里投資美團,美團反水阿里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阿里在對待被投資公司上有很強的控制慾。按照阿里的邏輯,我阿里投資你,是來教你怎麼賺錢,如果你自己懂得如何賺錢的話,那就不會被我阿里給投資或收購了。
阿里投資或收購一家公司之後,通常會請出這家公司的創始團隊,然後再派阿里自己的人過去,在這家公司實行KPI,結果呢?就是這家公司還沒有以前做的好。
而反觀騰訊呢,騰訊對待合作伙伴的方式要比阿里溫柔得多。騰訊在投資上的打法是不干預合作伙伴的運營,相反,騰訊還會在流量上給予合作伙伴最大的扶持。要知道,網際網路生意,本質上是一門流量生意!
要想理解騰訊與阿里在投資上的戰績差別為何如此之大?我們從問題的本質上來找答案。
如我上面所說,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一門流量生意。騰訊掌控了網際網路的流量,而阿里則需要引進流量。如果明白了這句話,就明白了其中邏輯。
以騰訊的社交為例子,騰訊的QQ和微信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每天不僅在微信上消耗了時間,同時還用微信一按鍵登入了各種APP。在這個操作中,就產生了流量,而且是高頻的流量。也難怪網友們都說,微信是網際網路最牛的“網路通行證”!
所以,從騰訊的投資本質上來說,騰訊其實是出讓自己的網際網路流量給合作伙伴,從而換取合作伙伴手裡的股權。
我們再來看阿里的投資本質,阿里是一家以電商為主的公司,使用者只有想網購的時候才去登入淘寶和天貓,也就是說,淘寶是低頻次的應用,在你不主動開啟它的時候,它的流量需要從外部導流。
所以,阿里這些年所做的投資,本質上都是為了自己的阿里系電商生態服務。因為阿里也明白網際網路做的是一門流量生意,沒有流量,就等於線下商場是一個大空場。
騰訊投資你,你只是多了一個尊貴的客人,阿里投資你,你會多一個滿口價值觀的主子。咱們把話說得狠一點,騰訊輸血,阿里吸血!
所以不少網際網路的投資者們也是頗有心得,持有騰訊,就等於說是擁有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基本盤。
阿里是否還有機會一戰?
老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前阿里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其實都人的問題。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好事壞事都是人為而來。在阿里創業的初期,馬雲和他的創始團隊不僅有幹勁,而且始終保持在同一戰線之上。
但跟隨馬雲前期創業的“阿里18羅漢”也幾乎沒逃過弓鳥藏,走狗烹的結局。尤其是之前淘寶CEO孫彤宇最為可惜,此人被阿里逼走之後,間接推動了拼多多的發展。
我記得記得的劉強東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京東這些年來是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現在跟隨內部“人浮於事”,京東已經到了需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同樣的,阿里其實現在也面臨這個問題,只是說阿里現在內部幾乎沒有從上向下的戰略輸出,一面的追求以下至上的革命。為了應對拼多多,象徵性的推出了“淘寶特價版”,為了阻擊美團,也是象徵性的推動了口碑與餓了麼的合併。但其實這些都沒有解決阿里的根本問題。
阿里這家公司20餘年了,其能取得今天這個高度,已經證明了阿里早期的團隊也是能打苦仗和硬仗的團隊。但到了今天,阿里的團隊是否還有戰力,是不是都去享受生活了,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別看當下的阿里“繁花似錦”,實際上阿里的危機已經到來
儘管當前阿里系電商的形勢很嚴峻,但阿里系電商依然是市場份額最大,利潤最多的電商玩家。所以阿里在未來還是有一戰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