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金礦業到力拓 傳統礦業巨頭擁抱新能源已成全球趨勢?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近日,國內礦業巨頭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聲稱,將開拓佈局包括鋰礦在內的新能源新材料資源。此言一出,紫金礦業股價週一一度大漲超7%。公司盤後隨即釋出公告,澄清“公司尚沒有具體的時間進度表和具體專案安排”。週二,紫金礦業股價便出現超3個百分點的回撥。
儘管公司有所澄清,但也並未否認公司有準備進軍鋰礦行業的打算。事實上,在節能減排和傳統礦產需求接近飽和的時代背景下,全球多家傳統礦業巨頭都已經開始考慮向鋰、鎳、鈷等與新能源相關的礦產轉型。
傳統礦產過時了?全球巨頭均在考慮轉向
上週二,全球最大鐵礦商力拓就表示,將向塞爾維亞Jadar硼酸鋰專案投資24億美元,生產電池級碳酸鋰。除了鋰外,該專案還將出產硼酸鹽,可以用來生產太陽能板和風電機組。
公司預計該專案將在2026年實現規模投產,並在2029年達到最大產能,預計為每年5.8萬噸碳酸鋰、16萬噸硼酸和25.5萬噸硫酸鈉,這一專案將使得力拓至少在未來十五年內穩居歐洲最大鋰供應商的位置,也將使得力拓集團躋身全球前十大鋰供應商行列。
力拓並非唯一一個向新能源礦石轉型的礦產巨頭。上個月,必和必拓也宣佈與特斯拉達成重要協議,將從其在西澳大利亞州礦山中開採和精煉鎳礦,以向特斯拉供應。必和必拓總裁直言“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之快已經超出了預期”,因此公司轉型的速度也將大大加快。
事實上,目前全球主要的大型礦商中,除嘉能可以外,其他礦商都已或正在退出煤炭業務。
鋰礦增長勢頭遠超傳統礦產
據彭博NEF資料,隨著汽車電動化趨勢增強,到2030年,鋰礦需求將從去年的40萬噸左右激增到200萬噸左右,並且有可能在2026年就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這將迫使鋰價格激增。
而與此同時,傳統礦產的需求增長動能正在減弱。以鐵礦為例,彭博NEF預計,在未來5年內,中國的鐵礦石使用量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而屆時中國對鋼鐵的需求增長將逐漸放緩。
此外,在未來,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已經是全球共識。而在傳統礦產在開採、加工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的能源並且汙染環境,而這就意味著未來大宗礦產開採將逐步減少。
隨著全球逐步推廣廢品回收,這將進一步逐步抑制市場對礦產開採的需求。事實上,某些礦產已經轉向了這一方向。目前,全球大部分的鉛都已經不是來自地下礦產開採,而是從汽車電池中回收並加工後再次使用。
當然,由於在採購、分類和分離廢料並將其提煉加工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技術困難,因此從地底開採金屬礦產的需求將始終存在。但除非未來印度能夠像中國一樣成為新的工業大國,否則全球煤炭、鐵等傳統礦石消耗量可能在目前已經接近歷史頂峰。
傳統礦產巨頭“船大難掉頭”?
在傳統礦產式微、新能源礦產異軍突起的當下,擺在傳統礦業巨頭轉型之路上的還有一道難題:和銅、鐵、黃金等傳統礦業金屬相比,鋰礦等新能源礦產的市場規模實在太小了。
在當前全球礦產資源中,僅僅原油就佔據全部礦產資源價值的一半以上,如果再加上天然氣就相當於全球礦產資源價值的2/3,再加上煤炭就達到全部礦產資源價值的80%。黃金、銅、鐵、鋁各自佔全球礦產資源價值的4%左右,而其他剩下的所有小眾礦產價值加在一起才能達到4%或5%。
假如全世界所有的鋰、鈷、稀土、工業鑽石和鈾的礦產價值加在一起,還不及力拓一家公司從其澳大利亞的鐵礦專案中獲得的收入。即使未來鋰礦等稀有金屬的產能和價格大幅提高,相比於傳統大宗礦產,他們的規模也只是滄海一粟。
和一些較小型的鋰礦商相比,當前全球礦業巨頭的業績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仰賴於傳統礦產,這就導致他們在轉型過程中將面臨“船大難掉頭”的局面。
比如力拓,以近年資料來看,力拓公司每年總營業額超過450億美元,淨利潤約82%都來源於鐵礦石,而即使以2017年創紀錄的鋰礦歷史最高價計算,力拓新規劃的的Jadar專案每年5.8萬噸的鋰產能也難以帶來超過15億美元的收入——這意味著僅僅是鐵礦石正常的價格波動,也足以壓倒Jadar專案對公司利潤的影響。
紫金礦業公司也是如此。而根據紫金礦業財報,公司2020年營收1715億元,利潤來源基本全部來源於金、銅、鋅(鉛)、鐵等傳統礦產業務,分別佔公司毛利的20.83%、52%、8.43%、18.74%,而未來即使真正佈局鋰礦產業,對於公司實際業績的影響可能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