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摩財經”(ID:damofinance),作者:大摩財經,36氪經授權釋出。
業績看似不錯的四季報和年報釋出後,股價卻大幅下挫。這樣的尷尬場面,出現在了物流龍頭順豐身上。
3月18日,順豐控股(002352.SZ)釋出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雖然核心指標維持了增長態勢,但資本市場卻表現悲觀。財報釋出後,順豐股價一路走跌,3月19日一度跌超9%,收跌6.52%,市值回落到3905億港元。
放在行業內看,順豐業績在一眾物流企業中算表現出色:與目前快遞單量超順豐一倍的中通快遞相比,順豐無論營收還是淨利都有明顯的優勢地位——2020年,順豐營收為中通快遞的六倍,淨利則多出近30億人民幣。
但是梳理順豐過往幾個季度的資料不難發現,順豐正面臨增長放緩的現實。同時,行業內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也在削弱順豐的賺錢能力。
增長乏力與盈利能力削弱疊加出現,危險訊號已釋放。對市場而言,一個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這是短期挫折還是長期挑戰?
雙面承壓先來拆解順豐最新財報中的關鍵資訊點。
首先,增速在放緩。
受疫情防控影響,2020年線下活動受到限制,快遞公司的履約能力因此受到極大考驗,特殊情況下,履約能力強的公司得到了更多使用者認可。正因如此,在2020年一季度,順豐業務量實現了高達77.1%的增長,營收同比增長40.4%,在大盤大跌的背景下,以上成績引人矚目。
逆勢增長的態勢貫穿了整個2020年,財報顯示:
——2020年,順豐營收為1539.87億元,同比增長37.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3.26億元,同比增長26.39%。
——四季度營收443.93億元,同比增長32.82%;歸母淨利潤17.28億元,同比增長16.37%。
順豐件量過去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77.1%、85.1%、64.8%和55.1%;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40.4%、43.2%、33.5%和32.1%。細究資料可以看出,雖然增長在持續,但四季度增速已明顯放緩。
更明顯的表現是淨利指標,202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順豐單季盈利增長均超過了50%,而第四季度的淨利增速僅為16%。考慮到四季度為電商大促旺季,順豐四季度淨利增速不增反降的表現嚴重低於市場預期。
除了增速放緩外,順豐整體的盈利空間也在被擠壓。
年報披露,2020年順豐速運物流業務件量為81.37億票,上年同期為48.31億票,同比大增68.46%。然而,雖然業務量漲了,但順豐從每一票上能掙到的錢卻降了。財報披露,2020年順豐速運物流業務的票均收入為17.77元,上年同期為21.94元,同比下滑18.99%;毛利率從17.42%降至16.35%。
順豐票均收入下滑與行業現狀息息相關。當前,我國物流行業集中度並不高,根據2020年11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的資料,2020年綜合50強物流企業的2019年物流業務收入合計為1.1萬億元, 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5.6%,但佔2019年中國物流業總收入10.3萬億元的比重僅為10.7%,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行業格局仍然十分分散。與此同時,電商的快速發展也在加速物流行業發展。
在此背景下,行業玩家普遍選擇了以價換量的策略,以求獲得更高的市佔率,持續擴大規模。過去幾年,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全年快遞業務平均單價已經從2016年的12.71元,一路下跌至2020年的10.55元。
被大勢裹挾的順豐未能獨善其身。2019年5月,順豐以“特惠專配”切入中低端電商市場,並迅速獲得了份額提升,成為業內首家營收破千億的企業。發力下沉的策略仍在持續,2020年,順豐經濟快遞營收同比增長64%至441.48億元,佔整體營收比重由2019年的23.99%提升至28.67%。
經濟快遞業務確實拉動了順豐單量上漲,也導致票均收入下跌。如果單量能夠持續高速增長,規模效應可以稀釋以價換量對盈利造成的衝擊,但順豐四季度卻給出了不達預期的增速,市場對於順豐未來的增長可能性因而產生懷疑。
結合財報及業績溝通會,順豐對於四季度業績不達預期的解釋為:公司在四季度加大了對運力、場地裝置等的投入,在關鍵資源方面做了前置佈局,且資源價格比預期高,因此低端電商件的規模效應暫未顯現,毛利相較三季度下降。短期來看,公司會有成本壓力,需要經歷爬坡階段。
犧牲短期表現成就長期回報,順豐的設想能實現嗎?
輸不起的下沉仗雖然順豐正大力拓展國際、同城急送等業務,並高舉科技轉型大旗,但從現時的營收佔比來看,時效快遞和經濟快遞仍是基本盤,其中,高利潤的時效快遞是造血機器,低利潤的經濟快遞是上量關鍵,二者是決定順豐未來一段時間價值幾何的核心。
2020年,受疫情影響,順豐時效件結束了2019年的低速增長態勢,發展提速,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63.6億元,同比增長17.41%,高階消費件成為主要增量,佔比提升至45%左右。
高階消費件之所以成為拉動順豐2020年時效件增長增量,主要源於疫情下線上零售滲透率持續走高的大勢,如前所述,特殊情況下,履約能力強的公司更易得到使用者認可。某種程度上,順豐這一業務的持續增長,與京東依靠物流獲得2020年使用者淨增過億的邏輯是相通的。
在高階業務領域,京東物流是順豐必須重視的對手。
誕生於京東體系內的京東物流,背靠京東集團的強大資源,在倉儲、配送、供應鏈管理上已經沉澱了諸多資源,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物流的倉儲網路總共約為2000萬平方米(包括自營和雲倉,雲倉指使用京東物流雲倉技術、標準和品牌的第三方倉庫),幾乎覆蓋全國所有區縣,包括直接運營的800多個倉庫以及由第三方倉庫業主及經營者運營的超過1400個雲倉。
截至目前,包括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長江中游、中原、中關平原等全國十餘個城市群,京東物流“24小時達”城市平均覆蓋率已近95%,尤其在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半日達”(即211限時達)覆蓋率近90%,已成為標配。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競爭並不侷限在時效件上,當前,京東正加大對外輸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戰略,無獨有偶,順豐也已經高舉向科技企業轉型的大旗,二者瞄準的都是B端市場,競爭不可避免。
相關跡象已經出現:在此次財報後業績溝通會上,順豐方面提到某一客戶“曾經發現京東補貨精準度很高”,但是在邀請順豐完成全品類搭建後,發現順豐“能夠實現全渠道銷售預測,能捕捉到雙十一、618在不同渠道備貨以及配送服務”。
可以預見,順豐與京東物流的競爭將是全方位的,計劃登陸資本市場的京東物流必須加大開放以達到更大規模,其將成為牽制順豐時效件業務發展的主要外因。
目前,京東物流與順豐的體量差距還比較大(招股書披露其2020年前9個月營收為495億元),順豐在時效件上的優勢地位還比較明顯,如果鄂州機場建成投產,順豐的時效件業務將進一步開啟。
短期來看,順豐時效件業務的地位比較穩固。但在經濟件業務上,順豐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在中低端市場,四通一達受價格戰拖累單票盈利大幅下滑且分化顯著,但這並不意味著萬事無憂,因為新入戰局的極兔正劇烈的攪動市場。
在財報和業績溝通會上,順豐均提及了新玩家入局對自身造成的衝擊。其表示,低價策略成為新玩家快速搶佔市場的主要手段,衝擊電商快遞行業原有競爭格局,價格戰愈發激烈。同時,極兔低價進入市場後,市場份額守不住,意味著單靠規模做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規模再大也守不住市場,這是我們戰略角度看到非常深刻的教訓。”
為了搶佔物流發展紅利期,以自營模式起家並壯大的順豐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測試順豐加盟網(簡稱豐網),這是繼極兔、眾郵之後2020年行業內出現的第三張網,在電商件市場下沉、二類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崛起的大背景下,透過加盟網爭奪市場紅利是必然之舉,因此豐網的成敗,將決定著順豐經濟件的想象空間。
整體來看,順豐時效件的盤子比較穩固,經濟件業務尚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一旦上量不達預期,將拖累盈利表現,影響市場信心。當前,豐網的實際運營表現尚不明晰,在階段性成果顯現之前,市場對順豐的價值判斷仍將搖擺猶疑。
要重建市場信心,順豐必須打贏下沉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