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某知名欄目將邀請明星基金經理錄製節目,節目組會根據最終確認參與的基金經理名單,篩選出四位左右組成一個基金經理團。儘管多家公募基金回應旗下基金經理,不會參加此類娛樂化綜藝節目的邀約,但該現象還是在行業內引起極大爭議。
3月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關於公募基金行業投教宣傳工作的倡議》,明確指出公募基金管理人開展投教宣傳活動時,應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嚴禁娛樂化,不得與國家相關精神、社會公序良俗相違背,各機構不得開展、參與娛樂性質的相關活動。
對於投資者教育工作來說,業內人都明白這是一項見效慢,但又異常要緊的事項。能找到一個能吸引流量的載體,在明星基金經理的配合下,自然事半功倍,但都必須在合規的紅線之下。電視娛樂欄目的普及面無疑更為廣泛與下沉,倘若採取這一方式參與投教活動,看上去對普通基金投資者普及了基金理財的認知和理解,實際上存在很大的負面影響,極易誤導投資者。
公募基金的高光時刻,都伴隨亮眼的業績。一隻只翻倍基、績優基,雖然將“專業研究創造深度價值”的投資規律展現無疑,但也將無形的壓力堆疊到了基金經理個人身上。在最近兩年A股所上演的結構性行情中,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跑贏大盤,賺錢效應突出,將很多明星私募也甩在身後。但一旦行情急轉直下,不掙錢甚至開始虧錢,屆時基民們是否還能將基金經理視為偶像,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明星基金經理也當居安思危,聚焦主業,避免基金投教宣傳的娛樂化。
其實,未在本次邀請之列的一位基金經理就看得比較透徹,希望大家別“賺了錢叫我蔡總,虧了錢叫我菜狗”。這一笑談應當可以代表很多基金經理,尤其是績優基金經理的心聲。
去年以來,大批的年輕投資者正跑步入場,有資料表明其中近一半為90後。基金從理財產品向社交工具的轉變,也將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的“理財焦慮”展現無遺。一塊錢起售的公募基金門檻低,可以定投,掙錢可以付房租,也可以攢首付。在年輕人看來,可能給自己掙錢的機會都不能放過。
經驗告訴我們,不少基民自身最初接觸權益類產品,往往選在一個錯誤時刻。市場高點時聞風而動,敢於放大風險,選擇不適合自身特點的權益產品,低谷時又難以接受,一割了之,與A股的牛短熊長“相得益彰”。例如對新基金的追捧恰恰是金融素養匱乏的表現,不管代銷渠道的理財經理們如何推波助瀾,要知道買沒有任何歷史業績的新基金,在成熟市場都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
倘若新入場的基民對某隻基金投資範圍並無半點了解,對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也無半點自知,只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某個基金經理能說會道就輕易下單,這自然不妥。從這個角度看,中基協出臺這份倡議頗為及時也很為必要。基金經理們做好基金投資,不參與泛娛樂化的投教和宣傳活動,這才是本職工作所在。
(作者 蔣光祥,摘自“紅星評論”)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