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田,東莞市石龍富華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這是一位在製造業裡摸爬滾打30多年,經歷數次危機並脫穎而出的企業家,憑藉著誠信經營、踏實做事的品行,他也贏得了華為的認可與信賴,至今已合作20年之久。
回溯過往,他在平凡中造就著不凡。
作為80年代的高材生,進入政府單位工作一年後,他毅然辭職下海,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之中。創業伊始,便經歷了合夥人拆股的危機,最艱難時,為了給員工發工資,他差一點就賣掉了苦心經營的工廠。
吃過大虧、有過無奈,但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事業,他說,人類生存發展靠製造,製造業永遠是朝陽產業,即便再苦再難,也從未想過中途改行,他打心底裡熱愛這個行業。
這是一個製造業老兵的故事,還有他總結的人生哲學與商業真經。
口述:黃子田 東莞市石龍富華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正和島廣東島鄰機構執行秘書長
採訪:夏昆
來源:正和島商業洞察
01、驕陽似火的那一天,我才真正理解了母親
六十年代,我出生在東莞市石碣鎮,家裡面一共四個孩子,我排行最小,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很疼愛我,不僅把好東西都讓給我,還不用我下田勞動,日子過得雖然清貧,但我的童年還是很幸福的。
那時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是以種田為生,平日裡風吹雨淋,遇到災年可能都吃不飽飯,困苦的環境下,母親經常教育我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別的出路。
但即便母親一遍又一遍的叮囑,我卻聽不進去,每天放學後就和小夥伴們撒歡兒的玩,沉浸在自己的小快樂中。
有一天,我看到家人要去地裡幹活了,就追了上去,也想一起參與,印象特別深的是,那天驕陽似火,還沒到一刻鐘我就熱的頭暈目眩,站不穩,更別說幫忙了。
被哥哥扶回家的路上,我才真正理解了母親的話。為了生計,家人吃了太多的苦,我要好好讀書,長大後找一份好點的工作,多賺些錢補貼家裡。就這樣,我把精力全放在了學習上,漸漸地,看書做題竟成了自己的愛好。
在那個兩毛錢就能吃頓飯的年代,幹一天農活可以掙兩塊錢,周邊的一些同學直接退學種田去了,在他們看來種田比讀書更實際。
只有我默默的努力著,堅定執行自己定下的學習計劃,因為我知道,讀書雖然要很多年,但只要考上大學就可能有好的出路,知識改變命運!放在今天來看,可能也算是堅持了一種長期主義吧。
人生路上,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和選擇,尤其是在眼前利益和長遠發展之間,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真的會關乎到一生的命運。
02、一筆訂單頂幾年工資,果斷辭職下海
八十年代末,我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是沒有就業壓力的,畢業後我就被分配到了當地政府,然後被派到一家生產電源變壓器的外資企業做技術科科長。
當時的市場和現在不一樣,整體上是單子多企業少,一些小單子人家大企業根本都看不上。有一天,一個客戶就找到了我,他說小黃你幫幫我,我單子小,他們都不願做,你是大學生又懂技術,就幫我做了吧。
那個客戶要的產品其實很簡單,但問題是我沒人、沒錢、沒裝置,量產不了,沒想到他直接給了我一筆預付款,我又從家人那借了五千塊錢,然後找了幾個人,真就把這批貨交付了。
後來又有人陸續找到了我,訂單也多了起來,第二年,我索性就把政府的工作辭掉,自己出來單幹了。現在想想,當時的環境就是滿地黃金,只要你敢想敢幹,掙的錢別亂花,基本都能把企業做起來。
而且,當時一筆訂單的收入,比我幾年的工資還要多,那我幹嘛不去做呢,市場有需求,我又有技術,只要我好好幹,我堅信我是能成功的,別人和我講有風險,說不如政府工作穩定,我就沒在意過。
但說句實話,我們那代人能把企業做起來,與環境和機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是大家真的窮怕了,靠著那點死工資很難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只有闖、只有拼才會真的過上好日子,你現在聽一些老一輩講創業的夢想啊、初心啊,其實不一定是真實情況,最根本的動力,還是大家想改變命運。
更重要的是,那時候有些領域才剛剛開放,市場中的產品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基本上你造得出來就賣得出去,放到現在可能嗎?產品五花八門,你沒有自己的品牌,貨都賣不出去。
所以我一般不鼓勵年輕人像我們那時候一樣,憑著一腔熱血就去創業了,現在真的是有風險的,發達國家的創業者就不是很多,因為市場基本已經飽和了,除非你有顛覆性的產品,否則很可能幾個月就關門了。
當然,也不是說不能創業,我想強調的是在這之前一定要慎重,要聽一聽行業前輩對這個產業的看法,還要請專業公司幫你分析未來的前景,用科學的視角來分析,從不同維度去考量,這樣才會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創業維艱,今天更是如此。
03、最艱難的時候,差3個月就關門了
現在回想起來,企業剛成立的那幾年,真的是最難熬的一個時期,尤其是在資金問題上,感覺每天都被壓得喘不過來氣。
一開始我攢了幾萬塊錢,人少的時候還週轉得來,但隨著訂單的增加,我要租更大的廠房,招更多的人,這時候資金就開始捉襟見肘了,一旦某個客戶的貨款延期了,當月的租金和員工工資都成了問題。
那個時候銀行可沒有什麼貸款業務,我們這種小企業想要錢,基本只能找個人借,可沒想到,這一借,卻借出了大問題。
當年我還真找到了一個有錢人,我也知道他不會白借錢給我,本以為多給他些利息就行了,沒想到他提出了入股,要成為我的合夥人,眼看著就要到發工資的日子了,沒有辦法,我只能選擇答應。
緊接著他就帶了一幫人進了企業,指點業務,我也不好說什麼,畢竟人家入股了,可問題是有些決策明顯是錯的,長期下去企業肯定是要垮掉的,結果每次找他討論他就說自己掏了錢,我沒有資格對他指手畫腳。
意想不到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他覺得已經掌握了我們的技術,便提出了拆股,不僅要分一半資金、共享客戶資源,還要帶走幾個工程師,準備另立山頭。
我咬了咬牙全都答應了,因為我不想讓別人毀了這家企業,即便它最後因為沒錢倒閉了,我也希望客戶提到它時,會說一句可惜,而不是可恨。
他撤走後,我基本就沒有閒置資金了,有一次完成了一個20萬的訂單,客戶卻遲遲不通知出貨,我們收不到貨款,現金流很快斷掉了。
無奈之下,我準備把廠子和裝置賣掉來給大家結工資,然而客戶又突然要貨了,但凡他再拖三個月,我肯定熬不下去,這家企業也就沒了。
現在想起來這可能也是一種運氣吧,但最重要的還是那顆誠信經營的心。
漸漸地,我們在行業裡樹立起了自己的口碑,而之前那位離開的合夥人新開的工廠只營業了三年多就倒閉了,他雖然竊取了技術,但一心只想著賺錢,產品不過硬,能糊弄就糊弄,註定是走不長遠的。
在生產製造的每一個環節,把產品打磨到極致,給客戶提供一個超預期的產品,這種工匠精神是我們能與華為合作20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也是企業能夠走到今天的根基所在。
當然,這件事也給了我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那就是如果要找合夥人,就一定要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並且合作前就需制定好一個檔案化的退出機制,否則,一家好好的企業,最後很可能因為拆夥而支離破碎。
04、所謂經營管理,無非是迴歸常識
30多年做下來,不少人也問我在企業的戰略戰術上都有哪些具體的打法,說白了其實都是些常識性的東西,不遵循常識,幹一些假大空的事兒,再好的管理也不能讓企業走向正道,非要說些什麼的話,讓我感觸比較深的主要有這5點:
1.產品做減法
企業創立初期,我其實也有些抵不住誘惑,總感覺自己很強大,好像什麼都能做,什麼錢都可以賺,但後來我發現,這樣一個邏輯行不通,因為你什麼都做,就什麼都沒特色,客戶就記不住你。
而且產品多了起來,競爭對手也隨之越來越多,你要招人,投技術和他們爭市場,成本註定會不斷增加,企業的壓力自然就會與日俱增。
還有一些企業專門挑一些簡單的東西去做,什麼好做就做什麼,品種繁多卻毫無競爭優勢,最後基本也都衰落了。
所以十年前,我開始在產品上做減法,就專注在電源這個細分領域中,在通訊網路電源和醫療器械電源這兩塊深耕,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只要客戶有這方面的需求,儘量讓他第一個想到我們。
其實做產品就如同做人,很少有什麼全才,有些人一輩子就幹那麼一兩件事,他就能被後人記住,產品也一樣,堅持做好那麼一兩件,就能成為行業中的精品。
2.重要崗位拆分
所謂崗位拆分其實與剛剛提到的產品做減法有著相似的道理,但這裡不是說砍掉某些崗位,而是細分,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讓員工減輕負擔,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他們的精力聚焦,在自己的崗位上做精做專。
就好比醫院裡的各個科室一樣,有內科、外科、兒科等等,每個大科室下面還要細分,比如外科下面還要分頭部、胸部、腹部等等,醫生把自己負責的這一塊兒做好,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成為專家。
公司裡的員工也是一樣,沒有誰是全才,崗位分的細一些,讓大家各司其職,成為各個領域內的專家,我覺得這是一個較為合理的安排。
3.越有錢越融資
一些老闆有錢的時候大手大腳,揮金如土,沒錢的時候哭天喊地,覺得被社會拋棄了,這是不對的。
2013年,我參加了清華大學的MBA學習班,一位老師和我們講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別等到沒錢的時候融資,資金越充裕,發展勢頭越好,越要去融資。
這主要有兩點考量,一是要為未來著想,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考慮接下來兩三年企業的動作是什麼,這會花多少錢,提前準備好,等資金緊張了再去融資很可能來不及。
二是要理解投資人的心態,你發展的越好,越有錢,投資人一般越願意投資,因為這代表了市場對你的認可,就像我們給別人借錢一樣,沒有人願意把錢借給一個沒有償還能力的人。
4.比客戶更懂需求
在企業內部,我不會把滿足客戶需求作為產品研發的第一準則,我的要求是客戶有需求時,我們要滿足,客戶沒有需求時,我們要研發新產品,去創造客戶需求。
產品終歸是要升級換代的,等意識到客戶有新需求時,很可能都慢人一步了,所以我們特別注重對新品的研發,並透過展覽會等渠道介紹給客戶體驗,然後收集反饋進一步改善,透過這樣一個過程,來促使新產品的誕生。
就像喬布斯說的,給顧客想要的,不是我的方式,我的工作是比顧客更早發現他們想要什麼。
5.做好平臺建設
我常講,老闆可以退,企業不能倒。
企業要想活得好,活得久,就必須搭建一個能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並留住人才的平臺。把這個平臺建設好,那無論是誰來經營,企業都可以強大而持續的向前發展。
像深圳為什麼能成為中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就是因為他把自己建設成了一個能吸引優秀人才、優秀企業的平臺,這些人才和企業到深圳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深圳的發展自然也就蒸蒸日上。
至於該如何搭建起一個好的平臺,兌現承諾是我的一個重要方法,答應人家的獎金要及時給足,該升職加薪的要儘快落實,否則行業裡的人才憑什麼要跟著你幹。
這也關乎到了誠信,這三十多年,我從未拖欠過任何員工一分錢的工資,不曾有並且痛恨偷稅漏稅的行為,試問在國家機關面前都不誠信的企業,又怎麼會值得員工追隨?
05、結語
在電源製造這個行業裡摸爬滾打了幾十年,有人問我到底是怎麼堅持下來的,製造業的利潤遠不如金融和房地產,就沒想過去做些別的?
說實話,真沒有,我是一個喜歡順天而行的人,我覺得既然起步就是製造業,那就把它做好,別的行業我不會,也沒興趣去研究。
有人蓋房子,搞金融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賺幾百億甚至上千億,我很佩服。但把錢投入到電源研發上,看著企業生產的產品得到客戶的認可,引領行業的發展,才是我想關心和覺得開心的事。
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說企業家就是資本家,賺錢是他們的唯一目的,同樣是經營企業,如何做一個值得尊重的企業家而不是一個只知斂財的資本家呢?
這裡我想提的是社會責任,做製造業是苦了點累了點,但工廠可以解決幾千人的就業,他們的背後是幾千個家庭,還有依託我們生存的供應商,給我們提供配套服務的一些小商戶,我努力把企業做好,他們的日子可能也會過得更好一些。
當然,也不是說在這個行業我成功了,反而我覺得自己很失敗,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曾處於一種偷懶的狀態,覺得自己該有的也都有了,也不期望再掙很多錢,那段時間企業的發展也陷入了停滯。
還好後來醒悟了,我的收入可能是夠了,但我的幹部和基層員工呢?他們每天還在努力的工作,企業不發展,他們的收入就上不去,就不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陪陪老人和孩子,想到這些真的挺愧疚的。
今天,我只有加倍努力才能把之前過錯彌補回來,至於未來,我希望能把企業永續的傳承下去,我也會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下一代。讓這家企業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是我最大的夢想。
對於企業家而言,或許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成功,從建立到發展,你只能不停地往前走,等到員工發自內心的認可你,等到社會肯定了你的存在價值,這個時候才能算是小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