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檀☞ 財經女俠 | 毒舌善心
週末,大家在吃娛樂圈老王的瓜。
娛樂圈和金融圈,這兩年事兒太多。
其實,不是事情多,而是以往不當回事,現在重新整肅秩序,一說都是事。
十幾年看下來,娛樂圈和金融圈有奇妙的共生關係。大家看看華誼兄弟的股價、新聞就知道了。
本週,娛樂圈出了大新聞,金融圈也是暗流湧動。
截止到12月15號的一週,全球金融圈都發生了哪些事?
資金從股債兩路出逃
根據Refinitiv Lipper的資料,截至12月15日的一週內,投資者共計拋售了69.1億美元的全球債券基金,這是自2020年4月8日以來最大的周淨拋售規模。
全球政府債券基金在連續七週流入後,淨流出8.09億美元。
尤其是新興市場債券,被大規模拋售。
根據Thomson Reuters的分析,追蹤24070只新興市場基金,債券基金流出44.9億美元,是2020年3月25日以來最大規模流出,股票基金淨流出達到15.1億美元。
貨幣市場基金也出現了淨流出,在連續八週淨流入後,全球貨幣市場基金在這一週淨流出達到了204.6億美元。
除了政府債券,不管是高信用評級還是低信用評級債券,基本都在流出。
IG債券出現了自今年3月以來的最大規模資金流出,達到64億美元;HY&EM債券出現了自去年4月以來的最大規模的資金流出,達到29億美元。
能源不那麼靠譜,黃金無法和美元對沖。
那麼,資金去了哪裡?美國債和通脹保護債券。
根據EPFR資料,上週美國國債的資金流入達到36億美元,從2020年7月以來規模最大,大家安全第一。
今年668億美元流入了持有通脹保值國債(Tips)的基金,創出歷史新高。從一週維度看,通脹保護基金淨流入13.2億美元,較前一週增加39%。
資金一度趨之若鶩的發達市場股票基金也在流出。
上一週,全球股票基金流出規模為131.4億美元,而前一週的淨流入量為34.3億美元。
發達市場股票基金出現了從2020年4月以來最大的資金流出,高達260億美元。
如果資金繼續出逃,表明市場情緒可能觸達頂峰,火山要爆發了。
資料表明,最近這段時間,大家擔心通脹和個別市場、高收益債券風險,寧可少點收益,也要保障安全。
通脹加息預期雙雙上升 土耳其頂不住
2022年,通脹壓力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劇。
美聯儲急劇轉鷹。
高盛發表研報公佈預測,美聯儲放鷹,明年3月完成Taper,預計2022年將加息三次且時間提前,2023年可能因為通脹問題緩和而減少加息次數。
12月15日,美聯儲在政策會議後宣佈,將加快Taper的速度,每月減少購買2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100億美元的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暗示明年將加息三次。
英國立馬跟上。
英國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15個基點,到0.25%,同時維持資產購買總規模不變,並預測通脹率可能在明年4月達到6%左右的峰值。
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提前加息。
12月15日當週,墨西哥、智利、哥斯大黎加、巴基斯坦、匈牙利和亞美尼亞央行搶先加息,部分央行還表示明年將進一步加息。
英國央行率先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15個基點至0.25%,同時維持購債規模不變。
俄羅斯和韓國是加息急先鋒。
12月17日,俄羅斯央行宣佈了今年第七次加息。
今年8月,韓國央行首次加息,11月又進行了年內第二次加息。
此外,新興市場如墨西哥、智利、巴基斯坦和亞美尼亞央行本週也宣佈了加息,其他亞洲央行保持不變。
歐洲央行暗示2022年不加息,但會削減購債規模,宣佈下個季度放緩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在明年3月底徹底結束PEPP下的淨債券購買。
歐洲沒有跟著美聯儲跑,但也不會寬鬆了,不會了。
在加息和通脹的雙重壓力下,一些新興市場頂不住先跌為敬。
12月17日,土耳其股債匯三殺。
土耳其股市在出現拉昇後,單日暴跌8.5%,在一小時內連續觸發兩次熔斷。土耳其里拉大幅貶值,半年下跌了50%。
這樣的走勢,稱得上驚心動魄。
不過,土耳其市場不是全球市場常態,其他市場是漲跌互現。
為了避免金融心臟承受過度重壓,美國政府出新招。
有媒體引述市場訊息稱,美國司法部對賣空行為展開廣泛的刑事調查,審查對沖基金與研究公司的共生關係,並尋找他們不正當地協調交易或違反其他法律以牟利的跡象。
調查由該部門的欺詐部門與洛杉磯的聯邦檢察官共同開展,正在深入研究對沖基金如何利用研究和下注,尤其是在影響股票的報告發布之前。
美國聯邦調查人員正在調查至少幾十只股票的交易,其中包括著名的空頭目標,如瑞幸咖啡、加州銀行、Mallinckrodt Plc 和 GSX Techedu Inc。
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當局正在調查對沖基金和研究人員之間的財務關係。
要做空?可以啊。但釋出研報,誤導市場,提前交易,這叫內幕交易。
做空市場荊棘叢生,即使明年加息,也要保持市場穩定,不讓做空者橫行。
全球主要市場大機率不會重演熔斷悲劇,配角在一邊悄悄哭。
A股戳破假外資
A股繼續進入穩定期。
市場漲不漲?看北水。
這樣的時代快要過去了。
12月17日,證監會將《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若干規定》第十三條第一款修訂為:
投資者依法享有透過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買入的股票的權益。滬深股通投資者不包括內地投資者。
自規則實施之日起,香港經紀商不得再為內地投資者新開通滬深股通交易許可權。
過渡期為1年:過渡期內,存量內地投資者可繼續透過滬深股通買賣A股;過渡期結束後,存量投資者不得再透過滬深股通主動買入A 股,所持A股可繼續賣出,無持股內地投資者的交易許可權由香港經紀商及時登出。
這被形象的解讀為,從嚴監管“假外資”。
公佈的當天,北向資金加速提前離場,全天淨賣出65.61億元,淨賣出額創下近1個月新高,終結本輪連續12天淨買入的態勢。
打擊假外資,到底是利空還是利多?
都不是。
假外資佔比不高,過渡期長。不過,對市場影響力還是挺大的。
根據富途港股資料,透過港交所披露的託管機構,把2018年以來北向資金拆分為外資銀行(配置盤)、外資券商(交易盤)以及中資機構(可能包含“假外資”)。
截止2021年12月17日,三類資金持股市值分別為2.16萬億、4847億、971億,佔全部北向資金的比重為78.8%、17.66%、3.54%。
假外資佔比不大,但個別賬戶活躍度高,融資能力強,主要進行短期趨勢操作。
2020年,《中國證券報》就有一則報道: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說,幫客戶管理的海外資金主要投資港股和美股,尤其偏愛投資A股中缺乏的標的,比如騰訊這類網際網路公司及一些中概股。此外,會透過陸股通投資A股。
2020年7月以來,A股漲勢良好,便加大了A股倉位,但投資A股的持有期都不會太長,主要抓短線機會。
另一位給北向資金提供配資的人說:“7月,我們利用香港的資金,給很多北向資金做配資,單票可以做到3倍,對一些有策略的產品最高可以做到9倍。”
除了“假外資”外,還有不少“洋遊資”。
海外長線配置型資金多數託管在外資銀行席位;對沖基金、量化基金等“洋遊資”出於交易便利性的需求,多數透過外資投行的PB系統託管;假外資主要託管於中資券商。
國盛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張峻曉表示,北向資金中交易型資金佔比約為20%,配置型資金佔比約為80%。
由於外資交易盤的存在,陸股通交易活躍度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
做短線的人資金量不大,但是,影響力大啊。
這次打擊假外資,渾水摸魚的北水的風向標作用將會下降,一年之內逐漸轉型,一年後,境外融資、交易型資金規模會受到強監管。
這對於市場後續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大家還是安安心心,老實研究,做基本面投資吧。
別忘記,2022年是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年,沒有固定的打新紅利,會有新的華夏幸福,市場就是市場,有漲就有跌。
無論是娛樂圈,還是金融圈,在表面的波瀾不驚中,底層價值觀、交易邏輯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在國際上說,寬鬆時代已經結束。
從華人圈說,像王力宏這樣的娛樂圈老人,相當於原有的老白馬,正在禁受長期的新考驗。一些新的公司,正在努力晉身為新白馬,在波動的市場中,展現自己的實力。
最後要強調,市場有風險,我們的分析作為分析依據,而不是投資依據。要進入市場,首先要改變依靠的習慣,對市場有自主的、邏輯清晰的、被證偽過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