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編者按:11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持續增強,市場整體穩健執行。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週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係,推動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要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資訊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機構認為,信用債違約對銀行資產質量的衝擊十分有限:一方面,由於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投向仍以貸款為主,信用債和所需撥備的佔比較低,而且信用債違約率僅0.33%左右,造成的損失遠小於商業銀行淨利潤水平;另一方面,銀行貸款質量穩健,風險抵禦能力充足,預計能夠很好地化解由信用債違約帶來的風險。專家表示,未來應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推動債券市場向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激發債市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動能。
強化市場約束機制 健全市場制度提升執行效率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11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會議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持續增強,市場整體穩健執行。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週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係,推動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會議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履行責任。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大局出發,按照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決維護法制權威,落實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督促各類市場主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二是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要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資訊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三是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督,強化市場約束機制。發債企業及其股東、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必須嚴守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堅持職業操守,勤勉盡責,誠實守信,切實防範道德風險。四是加強部門協調合作。健全風險預防、發現、預警、處置機制,加強風險隱患摸底排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五是繼續深化改革。要深化債券市場改革,建立健全市場制度,完善市場結構,豐富產品服務。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執行的質量和效率。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交易所債券發行遵循市場化原則,且與商業銀行信貸相比更加透明,若交易所債券出現個券信用事件,波及的是整個市場,可能對發生違約事件的區域或同類企業形成比較長期的融資約束。因此,地方政府、企業應認真對待,加強紀律約束,保護投資人權益。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高階副總監餘璐認為,未來應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一是完善投資者保護條款,擴大投資者保護條款的應用和效力;二是繼續深入完善持有人會議制度、資訊披露制度等投資者保護相關的配套制度;三是健全違約處置的基本制度,可以考慮引入專業化的資產處置機構等多元化主體參與,擴大違約債券交易主體範圍,提高違約債券交易的透明度,進一步完善違約債券交易市場、提升交易活力。
餘璐介紹,交易所債券市場已形成涵蓋國債、可轉債、公司債、資產支援證券等債券的品種體系,並先後推出創新創業債、綠色債、熊貓債、“一帶一路”債、可續期債、扶貧債、短期公司債等創新債券品種,並於近期推出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盤活存量資產,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0月,交易所債券市場託管餘額15.5萬億元,2020年1月至10月交易所債券市場累計融資金額7.2萬億元,淨融資超過5萬億元。發行公司債券3.7萬億元、企業資產支援證券1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2.4萬億元,餘額分別為11萬億元、2.2萬億元、5700億元。這為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
截至2020年10月,全國非金融民營企業債券存量約1.8萬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非金融民營企業債券存量超過三分之二,交易所債券市場已成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的“主戰場”。
“未來債券市場將在適應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上,為不同規模、不同型別、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差異化服務,特別是有望推出更多針對中小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品種,提高低等級企業發債比重,發展高收益債市場。在此基礎上,應考慮從發債用途及條款設計及產品結構方面進行創新。同時,應積極發展利率及信用衍生品產品,為投資者風險管理提供必要的金融工具。”餘璐表示。
信用債違約對銀行資產質量衝擊有限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信用債違約頻發,尤其是部分國企信用債違約,引發市場對後續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民生證券金融行首席分析師郭其偉表示,信用債違約並不罕見,當前風險並未躍升。截至11月17日,信用債餘額約23.23萬億元,僅佔債市餘額的20.63%。
“信用債違約並非首次出現,而且今年的違約數量和違約規模均小於前兩年的均值水平。此外,四季度本就是企業首次違約的高發時段,今年四季度首次違約企業數量遠少於前兩年,因此近期信用債風險集中爆發並不代表風險顯著提升。”郭其偉認為。
郭其偉表示,信用債違約對銀行資產質量的衝擊十分有限:一方面,由於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投向仍以貸款為主,信用債和所需撥備的佔比較低,而且信用債違約率僅0.33%左右,造成的損失遠小於商業銀行淨利潤水平;另一方面,銀行貸款質量穩健,風險抵禦能力充足,預計能夠很好地化解由信用債違約帶來的風險。
據中金公司的一份調研顯示,2016年-2019年銀行信貸資產投放審慎,分行業看採礦、製造業、批發零售行業壓降,服務行業等佔比提升。今年信貸投放增長較快,水利、公共事業行業佔比提升,房地產行業佔比下降。
“2016年以來新發貸款不良率維持低位,部分銀行反饋在0.5%左右,具體來看銀行煤炭業敞口估算在1%以內。疫情後大部分銀行對公司貸款進行徹底摸牌,煤炭業貸款中大約10%被納入了關注類貸款。同時,銀行授信體系內信用債採用集中授信方式,銀行表內外投資風控是一致性的。所以我們判斷信用債相關敞口也是在下降的,風險可控。”中金公司表示。
“監管此次出手,劍指債券違約的‘行為性’因素,但‘週期性’和‘綜合性’因素仍在,預計後續債券違約仍將發生,但逃廢債行為將有收斂,違約的可預測性增強,連帶影響減弱,對市場的衝擊也將邊際下降。”北京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師表示。
興業證券金融分析師傅慧芳表示,市場此前擔憂銀行在信用債方面的持倉風險敞口,以及其他潛在的地方平臺類債權風險敞口,金融委會議的定調有利於穩定市場的預期和情緒,降低銀行潛在的各類相關風險敞口暴露,對於銀行資產質量的穩定作用正向積極。
在中泰證券金融組負責人戴志鋒看來,近期信用債違約對銀行基本面衝擊有限:一方面,信用債違約對銀行資產質量影響的傳導有限,存量和增量風險完全可控;另一方面,銀行表內投資信用債佔比不足3.5%,表外風險偏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