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由0.75%-1.00%上調75個基點至1.50%-1.75%。這也是自1994年11月以來美聯儲最大的單次加息幅度。在高通脹、低增長的情況下,這番動作引發各方密切關注,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時候了。
今年以來,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出現明顯衰退訊號。第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降了1.4%,特別是今年2月份,美國債務首次突破30萬億美元大關,而美國2021年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3萬億美元,相當於債務水平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30%。高昂的債務不可避免會引發市場金融恐慌和美元信用危機,進一步增加經濟放緩的風險。如此背景下,美國民眾對於經濟發展的悲觀預期持續蔓延。
為何美國通脹率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這首先是美聯儲長期超發貨幣帶來的後遺症。為刺激和支撐美國經濟,美聯儲長期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僅疫情發生的這兩年多,就多次加印總計約5萬億的美元。二來,企業勞動成本飆升,勞動生產率卻在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飆升11.6%,工人生產率下降7.5%,為近75年來最大跌幅。工資跑不贏通脹水平,進一步增大美國民眾的生活負擔。三來,俄烏衝突發生後,美國持續為烏克蘭提供大量援助,又對俄羅斯實行能源禁運等制裁,導致石油、糧食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升,進一步推高國內的通脹率。
高債務、高通脹,今天的美國正面臨兩難結構性經濟矛盾:一方面,債務問題和國內高通脹率迫使美聯儲不斷加息;另一方面,激進的加息又可能戳破價格泡沫,給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帶來劇烈震盪,加劇新一輪經濟衰退的風險。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國內經濟的變動必將波及全球。具體來說,首先是不斷加息將使美元價值上升,致使資金從其他國家流回美國,迫使其他國家跟風加息。比如,1986年美國就曾收緊貨幣政策,日本為了避免資本外逃和房價股市過快上漲,不得不在1989年同樣採取加息政策,最終導致房地產和股市的崩潰,拉開了日本經濟“失去的三十年”的序幕。其次,美國的經濟衰退將大幅削減全球進口需求,金融和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將給很多國家帶來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誠如經濟學家所提示的,世界各國此刻都需要警惕來自美國的“灰犀牛”,防止美國經濟風險發酵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就我們國家而言,一方面要增強自身經濟韌性,確保自身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並充分發揮市場和內需優勢,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另一方面要保留宏觀調控政策空間。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都不可避免地採取了“大放水”“大刺激”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我們還是要堅持穩中求進,避免過度加息和過度投資。未雨綢繆,多措並舉,就一定能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作者系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高階智庫諮詢課題專家、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劉典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