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題:美救助計劃副作用讓世界憂心
美國總統拜登11日簽署1.9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不到一年時間,美國已累計出臺約6萬億美元財政紓困措施。多國專家學者認為,天量救助計劃難以從中長期有效提振美國經濟,且規模大於實際需求,將強化通脹預期進而影響全球金融穩定。
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教授霍斯特·勒歇爾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經濟救助計劃將刺激美國內需,但美國本地及來自海外的供應可能因新冠疫情而跟不上需求擴大步伐,進而推高物價。市場利率一旦跟隨通脹上升,可能令金融市場不穩。
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教授哈伊裡·圖爾克表示,經濟救助計劃規模遠超美國經濟的有效吸收能力,將導致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美國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抬高了各類資產價格,為市場泡沫開啟大門,“這種投機性上漲不會持久”。
印度尼西亞智庫納拉西研究所公共政策專家艾哈邁德·努爾·希達亞特說,經濟救助計劃將加重美國聯邦債務,舉債短期可能刺激經濟增長,但中長期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印尼輝立證券分析師阿努格拉赫·扎姆扎米說,經濟救助計劃將加深市場對美國國內通脹的擔憂,可能進一步推升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
日本岡三證券全球研究中心理事長高田創認為,一方面,新冠疫情導致需求下降,實體經濟面臨緊縮壓力;另一方面,一些主要經濟體推出超大規模經濟救助計劃,全球性貨幣“大放水”推動資產價格上揚,通脹預期得到強化,導致近期美國長期國債價格下跌、收益率上漲。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經濟學家凱·丹尼爾·諾伊費爾德說,最近幾周,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吸引部分投資者轉投美國國債,給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帶來壓力,並威脅到那些揹負大量美元債務國家的金融穩定。
諾伊費爾德說,美國應該對金融領域進行有效監管,確保金融市場平穩執行,防止次貸危機等危及美國和全球金融穩定的事件再次發生。
阿根廷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卡查諾斯基對救助計劃的規模提出質疑,認為美國利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讓國際資本為本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承擔費用。
南非知名投資公司埃菲西恩特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維·魯特說,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元又是全球最主要貨幣,美國有義務在促進全球金融穩定性和包容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應該在多邊金融機構中發揮積極影響。
俄羅斯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專案主任利索沃利克認為,救助計劃將為全球經濟提供一定支援,但也伴隨金融市場過熱的風險。他說,美國需採取措施促進市場開放發展,在貿易、創新合作和科技合作等領域持開放態度,才能真正推動全球經濟持續發展。(參與記者:沈忠浩、左為、餘謙梁、鄭世波、荊晶、倪瑞捷、王慧慧、孫曉玲、徐靜、劉春燕、張亞東、李奧、高蘭、蔡蜀亞)
原標題:美救助計劃副作用讓世界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