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東京奧運會落下帷幕,李寧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年中成績單。
8月13日,李寧集團釋出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97億元,同比大漲65%;毛利潤增長86%至56.99億元;毛利率小幅上漲6.4個百分點至55.9%;淨利潤為19.62億元,同比增長187%。
渠道方面,線下經銷商仍然是李寧的主要銷售渠道,營收佔比達到4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電子商務佔全渠道的29.1%,超過直營的24.7%。但從增速上看,直營渠道的銷售流水大幅增加88.5%,超過電商的77.8%。
中國市場收入佔比高達98.8%,可以看出李寧對國內市場的依賴。按商品種類劃分看,報告期內鞋類收入佔總收入比45.1%,同比上漲57.1%;服裝佔比49.6%,增速最快,達到72.1%;器材及配件佔比5.3%,同比上漲71.8%。
現金流也呈現健康態勢。財報顯示,李寧上半年現金淨額為33.25億元,同比上升594%,存貨週轉天數也從去年同期的84天縮短至53天,平均應收貿易款項週轉期從22天縮短至13天,平均應付貿易款項週轉期從76天縮短至53天,恢復到疫情前正常水平。
受業績利好訊息影響,李寧股價也在報告發布的當天迎來大漲。
8月13日開盤,李寧股價即上漲4.11%報90港元/股,市值一度衝上2245億港元,截至8月14日收盤,李寧股價漲幅收窄至1.10%,最新市值為2181億港元。自2021年3月以來,李寧市值已經增長了近一倍,但仍舊不足老對手安踏的一半。
外部因素帶飛2021年以來,李寧業績與股價雙雙齊飛,強大的外部勢能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2021年3月底,H&M;、耐克、阿迪達斯、Zara等企業因抵制新疆棉花引發眾怒。具體到運動體育板塊,耐克、阿迪達斯兩大巨頭迎來二季度銷量大幅下滑,客觀上為李寧、安踏等國內運動品牌讓度了市場份額。
“新疆棉事件”爆發後的4月,阿迪達斯天貓旗艦店銷售額同比下滑了78%,耐克同比下滑59%。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安踏同比增長51%,李寧同比增長72%。李寧旗下品牌——中國李寧4月在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甚至同比增長超800%。
耐克和阿迪達斯最新財報資料也驗證了“新疆棉事件”的衝擊。
美東時間6月24日盤後,耐克公佈了截至5月31日的2021財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期內耐克在大中華區實現營收19.33億美元,環比下降15%。
阿迪達斯8月5日公佈的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營業收入達到50.77億歐元,同比增長52%。意料之中的是,大中華區成為阿迪達斯該季度唯一收入負增長的地區,收入同比大跌15.9%至10億歐元。
除了“新疆棉事件”,國家政策利好因素也不容忽視。7月3日,國務院釋出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9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為2.95萬億元。這意味著,2019-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複合年均增長率約為9.2%。
從內部結構看,體育服務業發展勢頭增強,增加值為7615億元,在體育產業中所佔比重增加到67.7%。其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出租與貿易代理規模最大,增加值為2562億元,佔全部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2.8%。《檔案》出臺後,A股、港股體育概念股紛紛迎來集體大漲。
此外,2021年是體育大年,東京奧運會天然為運動品牌帶去高曝光度。今年的奧運會,李寧為中國跳水隊、中國乒乓球隊兩個金牌大戶提供贊助,同時出任了墨西哥代表隊的服裝贊助商。
7月23日,東京奧運會開幕當天,京東的運動品類整體成交額漲幅高達500%。抖音電商釋出的資料顯示,東京奧運會期間平臺體育用品銷售額同比增長365%,鴻星爾克位居榜首,阿迪達斯排名第二,貴人鳥、李寧和安踏躋身前五。
然而,剔除掉外部勢能,李寧自身的品牌競爭力究竟有多大?
國潮or國嘲?從外界感知來看,最近三年,李寧似乎正從一家體育用品品牌轉向一個潮流時尚品牌。而走潮流時尚路線最大的考驗在於,李寧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年輕消費者群體。
繫結“國潮風”是李寧進入年輕人視野的重要一步。資料顯示,在國潮消費方面,95後的關注度遠高於其他人群。
2018年,李寧旗下“中國李寧”品牌以“悟道”為主題首次登上紐約國際時裝週,開啟“國潮熱”,從店鋪陳列、UI設計、產品設計等方面開始強化“復古經典運動潮流風”,例如店面LOGO採用繁體字“中國李寧”,產品大量採用山、水、墨、印等中國元素。公司也開始對外輸出“李寧就是新國貨”認知。
2018年財報顯示,“中國李寧”一系列服裝年度銷售量超過550萬件,售罄率超過70%。“悟道”鞋系列銷售量超過5萬件,售罄率也超過70%。
吃了國潮紅利後,李寧品牌形象開始轉向潮流時尚路線。然而,多位90後、00後消費者對億歐表示了對李寧與國潮“捆綁”的反感,以及對李寧品牌定位的模糊感。
某熱衷穿潮牌的90後女生粥粥表示:“現在的李寧打著‘中國李寧’的浮誇字眼,好像是一種對愛國的渲染,強迫大家扶持國民品牌,但是在我的認知裡,李寧還是小時候穿的李寧,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潮牌,只能說它潮的不夠徹底。”00後大學生髮發則表示:“李寧現在的定位傾向於潮牌或輕奢,但是在身邊的同齡人中也沒有很普遍,總之卡在中間地帶。”
資料顯示,中國李寧系列以Z世代年輕客群為主,定價水平在800-1200元的區間,是李寧大貨售價區間160-320元的3-4倍。“以前是沒錢買李寧,現在是沒錢買李寧”的論調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尤其在3月“新疆棉”事件過後,李寧很多主產品出現漲價,甚至被曝出“炒鞋”事件。
4月3日,一雙原價1499元的李寧球鞋,在網路交易平臺上被炒到了48889元。事實上,這雙李寧籃球線“韋德之道”系列的限量款鞋在2016年發售時,貨量就十分稀少,全球只發售了100雙,因此李寧被不少年輕消費者痛批有“飢餓營銷”的嫌疑。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自2018年起,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長已經降至10%以下。2020年,受疫情影響,該數字更是降至-3.9%。
消費品品牌面臨著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競爭轉向,因此李寧的漲價及品牌升級策略是必然要走的路。但問題在於,現在的李寧是否真正具備了優秀的產品研發、設計能力以及被消費者認可的品牌價值。
以“國民品牌”紅利為典型的外部勢能,為李寧帶來了一時的業績增長,但是能否長久地抓住年輕人的心,或許才是李寧業績長期穩定增長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