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各銀行年報 謝忠翔/製表 吳比較/製圖
在規模數萬億級的債轉股市場中,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究竟賺不賺錢?
近期,隨著各大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的披露,5家國有銀行旗下專門從事市場化債轉股業務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業績也浮出水面。
債轉股公司盈利大增
本輪市場化債轉股始於2016年,由於近年來我國各類企業的槓桿率不斷提高,債務負擔沉重,為配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幫助各類企業透過債轉股化解金融風險,銀行系AIC應運而生。
據五家國有大行年報,其旗下從事市場化債轉股業務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2020年淨利潤均實現大漲,合計達49億元。其中,交通銀行旗下的交銀投資在五大AIC中脫穎而出,淨利潤達12.35億元,同比增長609.8%,在五大AIC中高居榜首;工行旗下的工銀投資淨賺11.22億元,同比增長99.3%,位列第二。此外,中行、建行、農行旗下的AIC盈利十分相近,淨利潤分別為8.58億元、8.57億元、8.36億元,分別同比大增163.2%、198.6%、52%。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化債轉股規模不斷擴大,五家AIC近三年的淨利潤均呈現持續大幅度增長。其中,交銀投資和建信投資在2018年至2020年的淨利增速分別位列前二。
據瞭解,市場化債轉股主要透過回購、轉讓、上市、股權基金等方式進行退出,AIC也主要透過此類方式實現投資變現,獲得收益。具體來說,債轉股投資人可從標的公司獲得分紅或出讓上市公司的股權以獲得投資收益。但目前而言,各大AIC的盈利構成受業務影響,因而存在一定的差異。
東方金誠對中銀資產2020年的信用評級報告顯示,隨著債轉股專案投資及分紅規模擴大,中銀資產投資收益大幅增加,成為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20年上半年,中銀資產實現投資收益10.77億元,其中債轉股專案分紅9.02億元。
而中誠信2020年11月對工銀投資的評級報告指出,隨著投放債轉股資產規模的增加,2019年實現投資收益17.09億元,同比增長619.2%。
中誠信在農銀投資的評級報告中提到,該公司2019年共實現投資收益8.65億元,較上年增長6.98億元,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收益8.16億元和長期股權投資股利分紅0.30億元。
不過,相關評級機構均指出,債轉股投資週期相對較長,而市場化債轉股企業成立時間相對較短,各銀行AIC的淨利潤構成能否完全體現債轉股業務的盈利能力,仍有待觀察。
垂青煤炭鋼鐵類國企
在國家去產能、去槓桿政策背景下,近年來債轉股市場發展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據央行資料,截至2020年11月末,市場化債轉股投資規模超1.6萬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約2000億元,相比2017年的3500億元實現大幅增長。
在此背景下,銀行AIC的資產也在近三年經歷明顯擴張。截至2020年末,五大AIC中,工銀投資、建信投資和農銀投資的資產規模均突破了千億元大關,其中工銀投資以1456.25億元位列第一,其淨資產達151.35億元,也屬行業最高。
建信投資、農銀投資的資產規模分列第二、三名,分別為1213.34億元、1098.46億元。交銀投資雖資產規模在五家AIC中最小,但2020年其資產增速比其他公司高出許多,達到29.56%。
從各家銀行年報披露的資料來看,各大AIC公司去年經營的債轉股落地金額不斷提升,落地的物件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製造業等國有企業。
據建行披露,截至2020年末,建信投資累計框架協議簽約金額8864.03億元,落地金額3233.49億元,均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中誠信披露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建信投資落地正常類資產債轉股專案前三大行業分別為煤炭、鋼鐵和建築,佔比分別為 32.58%、22.82%和12.73%。
東方金誠對中銀資產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該公司債轉股前三大行業分別為建築業,電力、熱力、燃氣,水生產和供應業,以及製造業。自成立以來,中銀資產先後與中國鋁業、中國中鐵、華菱鋼鐵、中國黃金、中船重工、中國船舶、上海電氣等企業或旗下子公司開展債轉股業務。
交行在年報中表示,交銀投資存續期債轉股投放專案76 個,金額430.1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6.87%;公司人均投資規模、人均淨利潤、ROAE、ROAA等指標居行業領先。交行在年報中提到,去年該公司加大風險資產市場化債轉股處置力度,成功化解丹東港、鹽湖股份、川煤集團等大額風險專案。
資本補充渠道待拓寬
作為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重要參與者,AIC成為商業銀行化解風險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除了五家國有銀行旗下的AIC已開業外,還有四家銀行宣佈擬設立AIC,分別是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廣州農商行和浦發銀行。
中國銀行釋出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2021年,前期積累的風險將不斷釋放,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機率較大,預計在年底將達到2.0%~2.2%。其中,城商行、農商行資產質量防控壓力較大,不良率很有可能會達到近年來的高點。
此前,多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市場化債轉股實施近四年來,銀行資本佔用高、退出渠道有限等依然是“老大難”問題。特別是在資本佔用方面,一些股份行早在2018年就公佈擬設立AIC計劃,但遲遲未見落地的一大原因,就是債轉股業務資本消耗較高。
對此,多家大行在去年公佈了各自對旗下AIC的增資計劃。2020年12月25日,農行公告稱,擬向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增資100億元;此前一日,工行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向工銀投資增資不超過300億元;同年12月3日,建行公告稱,向建信投資增資不超過300億元。
與此同時,募資難也一直是市場化債轉股業務推進的一大問題。業內人士介紹,目前AIC主要透過發行金融債、發行債轉股投資計劃、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融資。
證券時報記者在iFinD上獲取的資料顯示,截至3月末,五大AIC共發行19只金融債,合計融資規模915億元,其中8只為3年期、11只為5年期。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有6只,合計規模為300億元;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有4只,合計規模220億元。
此前,工銀投資黨委書記張正華指出,在對接資管產品資金方面,建議透過監管特許的方式,允許建立一定規模的公募理財、資管產品資金池,專項用於支援風險資產債轉股專案;在對接保險資金方面,建議將風險資產債轉股專案納入保險資金長期股權投資的範圍,鼓勵保險等長期資金投資風險資產債轉股專案不少於一定比例。
此外,張正華還建議透過定向降準、發行特別金融債等方式籌集資金,專項用於開展風險資產債轉股專案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