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一些“醫美分期”“醫美貸”產品背後貓膩多

  本報訊(記者楊召奎)想要整形手裡又拿不出那麼多錢,這是很多求美者會遇到的難題。為此,部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醫美機構合作推出“醫美分期”“醫美貸”等產品。但《工人日報》記者近日採訪發現,一些類似貸款產品存在誘導消費者過度借貸、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息費不透明且定價過高等問題。

  資料顯示,過去10年,我國醫美相關企業的註冊量總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目前我國共有4.1萬家醫美相關企業。但迅猛發展之下,醫美行業也亂象頻生,特別是醫美貸款方面投訴量一直居高不下。

  “當前,醫美的消費群體越來越低齡化,以90後、00後為主。這些年輕人想要整形,但手裡的錢又不多,於是一些人選擇貸款做醫美。”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一些“醫美貸”產品不僅利息高,而且還有一些隱形費用,特別是逾期了要交高額違約金。

  6月9日,江蘇無錫的消費者杜女士向記者反映稱,其於2020年10月在某消費金融公司辦理醫美分期貸款時,辦理貸款的專員並未告知她有靈活保障服務費等費用。後來,她在貸款檔案借款人須知上才發現,被收取了按月收費的靈活保障服務費。

  近日,廣州消費者劉女士投訴稱,她去某美容醫院諮詢後不到半個小時,就欠下了近10萬元貸款,而貸款是醫院工作人員拿著她的手機操作辦理的。

  類似的投訴還有不少。記者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檢索發現,關於“醫美分期”“醫美貸”的投訴達數百起。有的投訴整形醫院,主要是洗腦式誘導貸款、欺騙式誘導貸款、醫院內部人員直接幫消費者操作貸款流程,籤陰陽合同等。有的投訴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包括貸款利息高、扣取高額手續費、有隱形收費、暴力催收等,涉及即分期、有錢花、度小滿、美芽分期等。

  此外,醫美套路貸也“盯上”了一些在校大學生。去年8月,北京警方就打掉了10餘個“招工美容貸”詐騙團伙。這些詐騙分子打著“高薪招聘”的名義,誘導年輕女子申請“美容貸款”去指定醫院整容。

  為此,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6月9日釋出倡議,金融機構及其第三方合作機構向消費者推介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產品時,應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明示貸款主體、年化綜合成本、還本付息安排、違約責任、逾期清收以及諮詢投訴渠道基本資訊。

  陳音江則建議消費者,在申請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時,選擇具備合法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同時,警惕不法分子套路貸騙局。如發現權益受侵害,應儲存好相關證據,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14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心!一些“醫美分期”“醫美貸”產品背後貓膩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