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哲元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時隔兩年,名創優品(09896.HK)在兩地上市的境遇大不相同。
2020年,名創優品成功登陸紐交所,發行價為20美元/股,發行首日股價便小幅上漲。
7月13日,名創優品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定為13.80港元/股,上市首日即破發,截至發行日收盤,名創優品報13.380港元,跌幅3.04%。
首發日境遇的不同在於名創優品近幾年的財務狀況讓市場失去了信心,財報資料顯示,近三年名創優品累計虧損近20億。與此同時其單店的盈利也出現了下降,從之前的270萬元到現在的不足200萬元。
上市即破發
中概股回港上市主要有三種方式:私有化後重新上市、雙重上市和二次上市,其中雙重上市已經成為主流,據鰲頭財經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知乎(02390.HK)、貝殼(02423.HK)、金融壹賬通(06638.HK)、塗鴉智慧( 02391.HK)等4家中概股均選擇此種方式回港上市。
二次上市與雙重上市的區別在於雙重上市須遵守的規則與在香港首次IPO的公司要求完全一致,兩市場股票無法跨市場流通,股價表現相對獨立,即便名創優品未來在美股退市,也不影響其在港股的主體地位。
“這次回港股上市主要解決的是中概股潛在的退市風險。我們選擇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是讓公司非常有機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進入一些主要的指數,同時還能納入深港通和滬港通,這對於內地的投資人和內地資金去投資名創優品來說,更加便利。”名創優品CFO張賽音曾對媒體表示。
然而港股的投資者對名創優品意興闌珊,上市首日破發說明了這一點。並且,其在美股的表現也不容樂觀,去年2月份,名創優品股價曾到達過34.8美元/股的高點,現如今其美股股價只有7.25美元/股左右,相較高點下跌了近80%。
資本市場對名創優品的態度或許也是基於其財務狀況不佳,財報顯示,2019財年至2021財年名創優品營收分別為93.95億元、89.79億元和90.72億元,同期的淨虧損則分別為2.94億元、2.6億元和14.29億,三年的時間虧了近20億。
名稱優品將虧損的原因歸為疫情,在疫情爆發前的2018年,其營收為170億元,不過即便不考慮疫情,圍繞著名創優品的也有規模見頂、競爭加劇的問題。
單店營收連年下降
“名創優品所處行業的進入成本並不高,其本身的模式也沒有高壁壘的護城河,唯一的優勢在於店面規模,不斷開店也成為了名創優品“滾雪球”的方式,但現在雪球越來越不好滾了。”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名創優品的模式更像是一個“中介”,其透過尋找優質代工廠進行規模化生產,在依靠加盟商出售商品的抽成賺取利潤。在成本端,其透過代工廠直銷去掉了流通成本和營銷成本,又透過大量出貨掌握溢價的優勢,在銷售端,透過對代理商和加盟商的抽成轉嫁了經營成本和風險。
龐大的門店網路,是這套模式得以走通的根本,但近兩年來名創優品卻線上下渠道上面臨不少問題。一是競爭的加劇,代工廠直銷的方式並非不可複製,尤其是電商高速發展的當下,名創優品現在不僅面臨韓尚優品、熙美誠品等同類品牌的競爭,還有來自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降維打擊。二是其單店盈利出現了連續下滑,資料顯示,2019財年至2021財年,其單店收入分別為270萬元、220萬元和170萬元。
但名創優品還在不斷開店,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1年名創優品門店總數分別為3725、4222、4782家,每年淨開店約500家,其中加盟店佔主要地位,以2021年為例,截至年底其在中國境內共有門店3168家,其中合夥人門店3146家,代理門店17家、直營店只有5家。
根據名創優品官網顯示的加盟規則,拋去特許商標使用金和貨品保證金外,加盟商每天營業額的38%(食品為33%)作為投資商的收入,在第二天轉入投資商賬戶;店鋪租金、人工、電費、工商及稅收等雜費則由投資商自理。
換言之,每家加盟商每天營業額的六成多流進了名創優品的腰包,這構成了名創優品的收入大頭,招股書顯示,2021年名創優品向加盟商和代理商銷售商品的收入合計佔到了總收入的74.8%。
“加盟商模式之下名創優品本身無需承擔太多的經營成本和風險,還能從加盟商處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單店營收下降對於名創優品而言只是危險,並不致命,關鍵在於名創優品隨著門店鋪設進入飽和期,能否找到規模與效益之間的平衡。”前述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