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報道 | 大贏家 物業“沙皇”們的創富時代

原報道 | 大贏家 物業“沙皇”們的創富時代

觀點網兩年前,螞蟻集團宣佈在A股、H股尋求同步發行上市計劃,一度被視作網際網路造富運動的標誌性事件。

當時流傳的一張聊天截圖形容,螞蟻整層樓歡呼,是財富自由的聲音。

對於企業而言,上市除了獲得更多樣的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意義或許在於價值釋放和兌現。而在股權激勵制度下,管理層及其他員工同樣將成為企業上市的大贏家。

只是H股上市造富的效應在這兩年有所減弱。

根據5月20日路孚特披露,2022年在港交所透過IPO和二次上市籌集的資金只有21億美元,同比驟降近90%,創下2013年以來最為溫吞的年初表現。

未來半年內,來自物業管理的大型企業有望改善這種局面。

其中,萬物雲於4月1日遞交招股書,有投行曾預計正式上市或於三季度完成。作為最大的物管企業之一,萬物雲在過去六年間估值增長了大約20倍,上市前已達1048億元(人民幣,下同)。

按照該估值,萬物雲員工持股平臺的參與者身價接近70億元,人均逾1771萬元;從個人看,朱保全作為公司一把手,身價接近20億元,何曙華、李慶平身價也分別突破1億元。

在物業平臺上,萬科又成功培養出了3個億萬富翁,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事業合夥人的“造富神話”。

萬物雲的合夥人制度

在房地產行業,萬科可謂開了“合夥人制度”先河,最早於2014年5月28日透過深圳盈安財務顧問企業正式購入上市公司約3593.92萬股,當時代表的公司事業合夥人共計1320名。

按照鬱亮早期的說法,合夥人制度是比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種發展機制、管理機制、分享機制,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形成背靠背的信任,分享成就等等。

鬱亮曾憧憬,希望萬科在第四個十年之後,可以培養出200個億萬富翁。

2015年6月即萬科物業(萬物雲前身)開啟市場化半年後,萬科為該公司員工引入內部事業合夥人機制,目的是“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強公司競爭力,實現長期發展”。這一制度此後被進一步修訂併合並,成為萬科物業的員工持股計劃。

觀點新媒體查詢,萬科物業於2015年11月底至2016年1月上旬先後設立了睿達第一有限公司、睿達第二有限公司(前身為WkGrouth Limited)、睿達第三有限公司、睿達第四有限公司及睿達第五有限公司,以作為境外員工持股平臺。

此後睿達第一透過注資方式認購萬科物業註冊資本2327.78萬元,對價摺合1.14億元,認購於2016年1月25日完成;至2016年3月,睿達第二等剩餘四家公司透過注資方式再認購萬科物業註冊資本共計2327.78萬元,對價則提高至摺合1.37億元。

增資完成後,當時萬科物業註冊資本增至4.66億元,對應總估值約27.42億元;其中員工持股平臺持股10%,估值約2.74億元。

2017年2月,萬科物業透過增資方式引入戰投,包括博裕資本以15億元認購25%股權,58集團以3億元認購5%股權。據此,該公司估值提高至60億元。

2018年1月,萬科物業由“有限責任公司”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完成後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為10億元,分為每股面值1元的10億股。正常而言,此類改制擺脫了有限責任公司僅50人的股東限制,增加股東上限的同時也可為上市做準備。

原報道 | 大贏家 物業“沙皇”們的創富時代

此後兩年,萬科在物業分拆事項上遲遲未作出明確表態,期間萬科物業更名為“萬物雲”,並於2021年9月透過換股方式吸收陽光城旗下陽光智博,代價是增發4.8%股本權益,公司總股本也增加至10.5042億股。

但由於陽光城面臨流動性壓力,於2021年10月29日迅速將萬物雲3060萬股(佔總股本約2.91%)出售予“萬科系”,套現約30.53億元。11月及12月,博裕資本、58集團還先後以69.86億元、19.91億元,減持萬物雲6.66%、1.90%股本權益。

按去年底最後一次股權變更計算,萬物雲最高估值逾1048億元;同時在短短五年間,該公司每股(每元註冊資本)的交易成本增長了逾20倍。

從業績角度觀察,萬物雲過去十年保持了30%複合增長率,其中最近三年收入從139.27億元增至237.05億元,利潤則從10.40億元增至17.14億元,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0.46%、28.38%;期內毛利率分別為17.7%、18.5%、17.0%。

物業股上市與財富估值

去年11月初,萬科正式宣佈分拆物業到港交所上市,萬物雲也是尚未上市物業公司中規模最大的一家。截止到去年底,萬物雲合同管理面積10.1億平方米,而行業龍頭碧桂園服務合同管理面積為15.2億平方米。

根據港交所關於最低流通比例的規定和公司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萬物雲計劃發行H股股數不高於發行後總股本的15%(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實際上,若發行人上市時市值預計超過100億港元,港交所便可酌情接受15%-25%的較低公眾持股比例。

按10.5042億股已有股本測算,萬物雲預計將發行約1.85億股,未來總股本增至約12.35億股。僅參考去年底最高估值,該公司市值或在1232.65億元左右。

但目前港交所物業股估值已出現大幅縮水。

比如碧桂園服務,截至5月25日收盤價29.15港元,較52周最高水平下跌近66%,最新市盈率(TTM)19.91倍,市值僅餘982.12億港元;情況稍好的是商管類企業如華潤永珍生活,市盈率(TTM)41.49倍,但市值也較52周高點下跌近31%。

反觀萬物雲,該公司近年來更多定位於科技公司,鬱亮也曾呼籲機構投資者用新的估值模型看待它。至於最終將獲得何種程度的估值,尚是未知數。

僅就上市前而言,萬物雲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尤其是估值取得跳躍式增長,足以使得參股的各方取得豐厚回報。

典型案例便是博裕資本,2017年入股萬物雲投入資金15億元,而去年11月26日僅出售7000萬股時對價已達到69.86億元,目前仍持有1.8億股(佔總股本17.14%),估值接近180億元。相比之下,博裕資本去年底入股金科服務,截至5月27日浮虧約31.15%。

財富效應之下,陽光城間接控股的“海南慧優”先是去年10月29日將陽光智博換股而來的萬物雲3053萬股套現,緊接著12月31日“海南雲勝”以總價21.06億元收購2111.3萬股。海南雲勝由海南慧優作為LP、持有6.25%權益,北海航錦持有剩餘權益並擔任GP。

觀點新媒體查詢,2019-2021年,萬物雲還分別宣派股息2.471億元、3.177億元及35.37億元,三年共計派息41.018億元,相當於這期間利潤總額42.73億元的96%;其中2021年股息總額相當於公司同期利潤的2.06倍,已於去年12月宣派。

這一派息計劃更像是上市前高歌猛進的集中回饋,即便招股書指出去年該公司流動負債總額從115.12億元增加至162.82億元,增加的多數部分乃由於宣派股息35.37億元影響所致。

股東們自然樂享其成,光是2021年派息萬科(含萬斛泉源等平臺)就獲得22.25億元,博裕資本(按剩餘持股計)獲得6.06億元;員工持股平臺共計持有9000萬股(佔總股本8.57%),對應分紅也有3.03億元。

上述員工持股平臺的持股中,有2000萬股源於去年接盤部分博裕資本出售股份;剩餘7000萬股(佔總股本6.66%)屬於直接持有的獎勵股份,截至今年3月28日已授予394名參與者。

原報道 | 大贏家 物業“沙皇”們的創富時代

獲得獎勵股份最多的當屬“靈魂人物”朱保全,個人持有2000萬股(佔總股本1.90%),估值約接近20億元;其次是董事何曙華106.83萬股,估值1.07億元;首席投資官李慶平105.55萬股,估值1.05億元。

即是在上市之前,萬物雲已至少培養出了3個“億萬富翁”。其餘兩位副總經理鄒明、楊光輝,距離這一目標也僅有一兩千萬的估值距離。

員工持股與激勵機制

物業管理企業具有勞動密集屬性,朱保全曾表示,物業公司員工基數巨大,每人漲一千塊工資就會吃掉公司所有利潤。萬物雲曾測算,假設計入銷售成本的員工成本及分包成本分別增加5%、10%,年度利潤降幅便大約減少32%、64%。

近三年,萬物雲福利開支(不包括董事會及最高行政人員的酬金)分別為71.69億元、61.60億元、84.51億元;按去年底10.6945萬名僱員計,人均福利開支7.90萬元。

相比之下,董監高的薪酬結構則複雜些,留任及酌情花紅成為提高待遇的主要途徑。近三年公司主要管理人員薪酬分別為2043.9萬元、2454.2萬元、2143.4萬元,留任及酌情花紅佔比達82%;去年朱保全薪酬1249.6萬元,薪金、津貼及實物福利僅佔145.9萬。

諸如花紅這類薪酬發放方式的設定,凸顯了企業對核心管理層的重視,但只有“金字塔頂端”個別人士才能享受這種福利,難以惠及更多人。去年朱保全、何曙華、吳劍俠三名董事、監事所獲花紅共計1540萬元,佔主要管理人員花紅的62%。

因此對企業而言,員工持股是更能在維持及提升盈利能力,以及對更多董監高或管理、技術骨幹分享發展成果之間達成平衡的激勵方式。

萬物雲無疑是物管行業中最早推行員工持股計劃的企業之一。

除了已授予的7000萬股,睿達第三仍有2000萬股未分配,並計劃進一步收購萬物雲股權,這意味著未來員工持股名單有望進一步擴容。

近年來物管行業亦掀起了員工持股潮流,據觀點新媒體不完全統計,物管規模靠前的諸如碧桂園服務、雅生活、綠城服務、建業新生活、彩生活、新城悅等均已推出較成熟的股份激勵制度。

其他企業如保利物業,於今年4月釋出股權激勵計劃,對181名激勵人員授予465.42萬股;時代鄰里2020年底授出未行使購股權,尚有待全面落實;尚未上市的龍湖智創生活,計劃將已發行股份的4.5%設立信託,以用於股份激勵計劃。

原報道 | 大贏家 物業“沙皇”們的創富時代

事實證明,員工持股為職業經理人帶來了個人財富的飛躍:綠城服務現任董事會主席楊掌法獲授予6000萬股,對應市值約4.79億港元;碧桂園服務總裁、執行長李長江持有6252萬股,市值3.02億港元;此外,建業新生活主席王俊持股市值也達1.45億港元。

在員工持股計劃的設定上,主流物管企業的做法通常是預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然後按一定折價(碧桂園服務上市前授出的購股權行權價僅0.94港元)授予董監高及其他骨幹,並約定若干以利潤增長等目標為條件的解鎖前提——這更偏向於“股權激勵”範疇。

萬科推行的員工持股則有所不同,主要透過將合夥人的經濟利潤(EP)獎金轉化為股票封閉管理。據早期資料披露,經濟利潤獎金以公司當年實現的經濟利潤作為業績考核指標和提取或扣減基數,採取正負雙向調節機制,按照10%的固定比例提取或返還。

作為萬科旗下重要經營業務平臺,萬物雲較少提及員工持股的資金來源。招股書披露,合格投資者在員工持股平臺(睿達第一至第五)的合夥權益,對應的是萬物雲相關股份各自的數量。

萬物雲授予股份列為“以權益結算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是按授予僱員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而計量;公允值透過“使用收益法”(折現現金流模型)釐定,指標包括“年增長率8%-33%,毛利率18%-20%,年折現率14%-15%,以及缺乏控制的折現率17%-22%”。

其中招股書明確,若以權益結算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的權利可以在授予日後立即行使,則權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於損益中確認,並相應增加其他儲備。當權益工具的授予以“達到業績或服務條件”為條件時,在歸屬期內收到的服務金額在相關成本或開支一項確認,並根據對預期歸屬的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可得估計相應地增加其他儲備。

原報道 | 用事實說話,用客觀、深入的態度記錄和報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621 字。

轉載請註明: 原報道 | 大贏家 物業“沙皇”們的創富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