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司恢復“理智”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 作者:響馬 編輯:葛偉煒

“寒氣”侵襲之下,酒館連鎖品牌海倫司壓力陡增,因此也變得務實了一些。

前段時間,海倫司釋出半年報,公告顯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虧損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83萬元,虧損擴大超12.5倍。

不僅如此,海倫司的“經調整淨利潤(按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同樣不給力,經調整淨虧損為9993萬元,接近1個億,而去年同期的經調整淨利潤為8063萬元,說明今年上半年由盈轉虧。

嚴峻形勢之下,海倫司開始頻繁關店,今年上半年關閉69家酒館。要知道,在去年,海倫司仍在加速擴張,僅海倫司武漢門店就從40多家增加到80多家,但現實很快給海倫司“上了一課”,2021年財報交流會上,公司管理層坦承:“對於武漢的門店加密這一決策,我們認為不夠理智,明年也會注意節奏與速度。”

如果說關店意味著逐漸恢復“理智”,那麼,如何處理規模化及營收問題,能否獲得新的增長點,仍是海倫司需要直面的棘手難題。

01

規模化這杯“酒”,越喝越苦

海倫司有不少“外號”,比如“夜間星巴克”“酒吧界蜜雪冰城”“微醺界的瑞幸”,而無論哪一個外號,都與規模化經營有關。

對於規模化發展,海倫司丟擲了低價、社交兩大“利器”。簡單來說,用低價酒飲,吸引大學生、職場新人等年輕群體到小酒館聚會、聊天、消費。

新零售商業評論曾前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的一家海倫司酒館,當時酒館沒有任何表演服務、巡禮燈光、娛樂駐唱等,裝潢也只能用“平平無奇”來形容。整體情況亦是如此,海倫司被認為是經濟型清吧的代表,“高性價比”是最顯著的特點。

價格更能凸顯海倫司的上述特點。據瞭解,海倫司所有瓶裝啤酒售價都低於10元,其在招股書裡直言:“很多酒館中的啤酒,以百威為例,一般是90塊錢一箱24支,折算下來一瓶3.75元。而海倫司拿貨的價格,肯定比這個低。”

媒體還援引美團App的資料稱,海倫司人均消費74元,比音樂酒館“胡桃裡”118元的人均消費要低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為配合低價策略,海倫司捧出了一份精簡的“選單”,只有41款產品,包括24款酒飲、8款小吃、6款不含酒精飲料等。

海倫司恢復“理智”

海倫司,圖源大眾點評

正是依託低價策略、社交屬性,疊加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內容平臺的流量曝光和“自來水”加持,海倫司逐漸在年輕群體中打響知名度,隨後開始逐步擴張。

瘋狂到什麼地步?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2020年,海倫司新開店數仍然超過100家,門店覆蓋中國近80個城市,2021年更是新開452家直營門店,即使在發現自己“不夠理智”的2022年上半年,雖然有所收斂,但也新開了133家。

海倫司之所以卯足了勁開店,與單店利潤密切相關。

據媒體報道,2019年,海底撈單店月收入288萬元,淨利潤28萬元;2020年,海倫司的單店月收入19萬元,淨利潤1.6萬元。稍加對比便不難發現,在海底撈、海倫司單店收入都下滑的情況下,海倫司顯然更脆弱,一不小心即會陷入虧損。

單店利潤低,那就開更多店來提升利潤,截至2022年6月底,海倫司酒館數量為846家。不過,這個規模仍然難以“止渴”,去年10月,海倫司甚至對外宣稱,預計2023年,門店規模要增長至2200家。

然而,持續擴張背後,是虧損的持續擴大。2021年,海倫司淨虧損2.3億元,而今年上半年,虧損達到3億元。

別的暫且不說,僅僅是成本就幾乎“壓倒”海倫司。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倫司原材料、房租、人力三項成本耗費8.6億元,但其總收入只有8.7億元,抵消成本相當於“賺了個寂寞”。

不得不說,規模化這杯“酒”,越喝越苦。

02

成本下不去,價格上不來

在近兩年的發展過程中,海倫司低估了疫情反覆的殺傷力,高估了自身的營收能力。

2019~2020年,海倫司單個直營酒館日均銷售額分別為10400元、10900元,到2021年上半年,該資料提升到11900元,但沒料到,2022年上半年日均銷售額直線下滑至7200元,近乎腰斬。

營收能力走弱,對成本的掌控就變得尤為關鍵,遺憾的是,狂飆突進之後,海倫司已經難以掌控成本。

正如前文所述,今年上半年,除去原材料、房租、人力三項成本,海倫司“賺了個寂寞”,但這背後,成本對營收的“擠佔”仍讓人驚歎。

2021年上半年,上述三項成本合計6.9億元,佔海倫司總收入的79%,到2022年上半年,三項成本佔總收入的比例已經飆升到99%。

其中,對於原材料成本的上漲,海倫司可以說束手無策。這是因為,從去年開始,穀物價格不斷上漲,啤酒生產成本隨之上升,“至少在年內無法得到解決”。

原材料成本下不去,海倫司酒飲的毛利率被迫下滑。資料顯示,海倫司自有酒飲的毛利率從81.8%滑落至78.7%,第三方品牌酒飲的毛利率更是隻有48.6%。

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漲價不就行了?還別說,在目前的消費環境下,漲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底撈、西貝等都曾為漲價道歉。

在海倫司這裡,情況更復雜一些。前文寫到海倫司崛起依賴低價策略,這意味著“便宜”佔據了消費者心智,誠如酒吧從業者KK對虎嗅所說:“學生們不是愛海倫司,是愛便宜。”

結果是,去年10月底,海倫司因漲價而公開道歉,雖然只是“給每人次的消費帶來1塊錢左右的負擔”。對於漲價原因,海倫司坦承,“與近幾年原材料、包裝、物流等成本的數次上漲有關”。

原材料成本表現強勢,海倫司只得從另外兩項成本——房租、人力“下手”:先是在2022年上半年對現有門店中的100家左右進行閉店調整,哪怕因此一次性損失1億元,也要“斷臂求生”;接著縮減人員,2021年海倫司每家門店標配員工人數是13名,2022年之後調整為9名。

海倫司越是加速調整,越是凸顯低價策略在如今消費形勢下的無力,而與此同時,社交屬性這一昔日的亮點,也被疫情反覆“吊打”。

2021年財報交流會上,海倫司管理層表示“三季度最高一天暫停一百多家門店”,“疫情的新常態對我們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在去年9月海倫司登陸港交所前夕,有分析人士稱它的運營模式“極具穿透力”,如今看來,至少沒有“穿透”成本和疫情的影響。

截至2022年9月7日收盤,海倫司總市值為141.39億港元,較上市首日的300億港元市值,已蒸發近160億港元。

03

能找到第二增長曲線嗎?

在疫情仍然時有反覆的情況下,降本增效的同時,海倫司還得“造血”,努力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今年5月,海倫司利用自身在酒飲行業的優勢,介入餐飲,在湖北省利川市開起了“海倫司·越”,面積約560平米,歐式裝修風格,運用“大排檔+小酒館”模式,以求實現“對小酒館和傳統大排擋的雙重跨越”。

招商證券的一份調研顯示,“海倫司·越”的產品主要由自有酒飲、第三方酒飲、燒烤、小吃構成,其中燒烤與小吃分別佔總銷售額的約10%與20%。自有酒飲佔比高達40%。

海倫司恢復“理智”

海倫司·越,圖源海倫司公眾號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海倫司·越”和小酒館一樣大打低價策略,烤韭菜、烤麵筋等菜品單價均在3元以下。這一策略在利川這座四線城市算是奏效,招商證券的調研資料顯示,海倫司這家門店的日均營業額可達2.5萬元。

饒是如此,也不能據此認為海倫司找到了第二增長曲線。畢竟,“海倫司·越”的利潤等資料仍未可知,即使是能盈利,盈利模式能否持續、能否批次複製,仍需要長期觀察。

更重要的是,在新鮮勁過去之後,海倫司“大排檔+小酒館”模式對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吸引力是否能持續。

這其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不僅是因為三四線城市數量龐大的大排檔、燒烤攤、夫妻店等都是海倫司新業務的競爭對手,還因為新業務的“低價策略”,更多是針對一二線城市消費者,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後,“低價”無疑還需要下探。

據艾媒諮詢202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不到20%的受訪者能接受40元以上的地攤餐飲消費。海倫司人均74元的消費水準,和三四線城市的大排檔、燒烤攤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用媒體的話來說,“‘高性價比’不復存在”。

除了追逐大排檔的生意,海倫司也直接賣酒。

目前,海倫司開通了微信小程式線上商城和京東、淘寶旗艦店,主要銷售自有酒飲、第三方品牌酒飲,還有少量周邊產品。新零售商業評論查詢發現,在淘寶海倫司酒類旗艦店,銷量最大的是其網紅產品奶啤,月銷2萬+。

接下來,海倫司若想在直接賣酒這一領域攬下更多營收,就需要和華潤、青島、百威等壟斷性巨頭爭奪市場,這將是另一場嚴酷的“戰役”。

截至目前,海倫司第二增長曲線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恢復“理智”之餘,如何護住小酒館這個“基本盤”,在此基礎上降本增效、開源節流、行穩致遠,將是海倫司的長期命題。

參考資料:

1.《海倫司,棄店保命》,開菠蘿財經

2.《徐炳忠有個性,海倫司“沒”靈魂》,虎嗅

3.《海倫司“逆勢擴張”密碼》,表外表裡

4.《“小酒館+大排檔”,海倫司的新故事》,伯虎財經

5.《賣燒烤,能讓海倫司走出至暗時刻嗎?》,長橋海豚投研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654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倫司恢復“理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