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指導,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正式開幕,創業邦為此次大會合作媒體。
本屆大會以“創投風投創時代,創新創業創未來——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 構築科技策源新高地”為主題,百餘位政府,國際、國內主流投資機構和專家學者代表開展討論和交流,今年也是青島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成三週年。
會上,高瓴合夥人曹偉透過影片發表了演講,分享了新時期下VC/PE機構支援創新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思考。
曹偉提出,在當下的前沿科技與智慧革命浪潮中,很多早期創業者面臨著打通技術-人才-資金-產業需求的長鏈條的挑戰,高瓴定位為做科技創新生態中的聯結器、催化劑和加速器,以精細化的服務工具包,幫助科技企業跨越創新發展“死亡谷”。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
我是高瓴曹偉,很高興能參加「2022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近年來,青島積極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以創投風投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們最近關注和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我們近來對創新和實體經濟融合的一些心得體會。
這幾年大家提到最多的詞恐怕就是變化和不確定性。但對投資機構來說,擁抱變化和應對不確定性只不過是我們的日常,越是在不確定的時期,我們越是要尋找和創造確定性的價值。因為我們相信,變化當中一定孕育著創新的機會。
當前,我們正處在前沿科技與智慧革命浪潮中。它是在技術進步和“雙碳”大背景下,廣泛發生於新能源、新材料、晶片半導體、人工智慧、先進製造、智慧硬體、消費科技等領域的一系列創新。
在這波創新浪潮中,很多創業者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怎樣進一步打通技術-人才-資金-產業需求的長鏈條,建立更有利於創新發生、技術生長、產業蓬勃的生態,能夠更順利地跨越「產品化」和「商業化」這個“死亡谷”。
我們發現,在硬科技創業的大背景下,投後服務愈發成為決定投資成敗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地與企業互動、一起去解決以上挑戰,已經成為投資機構的必答題。
在這個問卷面前,高瓴的定位很明確:我們希望做科技創新生態中的聯結器、催化劑和加速器。我們專門組建了一支超過200人的隊伍,為被投企業做深度價值創造提供相關服務。在我們內部叫DVC,Deep Value Creation。我們準備了一個儘可能完備的工具箱,希望能幫助科技企業解決不同成長階段中各式各樣的問題。
在高瓴,我們有一個“啞鈴理論”。啞鈴的一端,是我們對科技創新企業、包括大量早期企業的支援;啞鈴的另一端,則是運用好科技創新的力量,去幫助實體產業轉型和升級。
在啞鈴的一端,對於科技創新類企業,高瓴DVC的服務圍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
首先,是搭建好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設施平臺,讓科技創業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研發上。
高瓴支援了近百位科學家創業。我們發現,這類創業存在著很多共性問題,我們應當也能夠提供更產品化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為科學家們準備了一個“拎包入住”套餐。這裡麵包括團隊基礎搭建、公司註冊、空間、落地政策、財務合規的系統服務。
比如,我們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了多個具有實體空間的創新中心,打造科學家、企業家的創新策源地,與地方政府、高新區等共同推動產業發展。
其次,面對科技公司的最大挑戰——跨越 “死亡谷”,高瓴能做什麼?
在高瓴內部,我們有一個科學顧問機制,在初創公司面對從實驗室到產品化這個“死亡谷”時,我們多年來連結的科學生態和投資科技企業的實踐和經驗,能夠提供產業洞察支援,幫助公司更快地將技術接入市場需求的軌道。另外,在投資過程中,我們會幫助尋找關鍵的技術供給和平臺。
比如圍繞創新藥研發,解決臨床試驗不足的問題,高瓴投入建設了高博研究型醫院集團。我們還在上海推動成立了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致力於提升中國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的基礎能力。還有和我們形成合作的各類研發機構、中試平臺等,都能夠支援創業公司們更順利地去開展產品化,從而完成 對“死亡谷”的跨越。
而在商業化驗證這個階段,我們能夠提供產業資源的對接。高瓴投資的600多家企業,包括很多龍頭企業和科技初創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產業資源、場景應用可能。比如我們投了一家硬科技企業之後,就幫助其對接了超過30家客戶,並且從投資前開始,高瓴DVC團隊就在和企業一起工作。
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後來說,“高瓴和我們就像是一個共同專案組,他們幫我們把整條產業鏈上的資源都調動起來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非常精細化的工具和服務:比如我們的智慧財產權系列服務,可以結合行業競爭,對企業進行專利佈局的支援;再比如我們的人才服務。最近我們剛剛與先進製造領域的被投企業一起做了一個聯合校招,幫助42家公司收集了5000多份針對性、高質量的簡歷,解決了很多早期製造型企業僱主品牌薄弱、難以觸達頂尖院校和研究機構的痛點。
剛剛講到的是啞鈴的一端,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那麼在啞鈴的另一端,在廣袤的實體產業,企業家的需求是什麼,高瓴能夠做些什麼,創造怎樣的價值?這是另一個我們在長期探索的課題。
高瓴的投資團隊,很多人都是產業背景出身,跟工業、能源、製造業和消費企業長期打交道。以我們多年和企業家們一起開荒拓土、並肩工作的心得來看,實體產業從業者們,其實是最有匠人精神、最懂消費者洞察、最理解技術的工程化落地、最熟悉應用場景的一群人。也因此,很多時候他們最渴求科技創新、最適合將前沿技術落地。
簡單而言,我們在嘗試幫助實體企業解決兩大類問題:科技創新作為增長工具,以及科技創新作為創新的核心驅動力。
首先是科技創新作為增長工具,這裡面最常應用的工具是精益管理,以及數字化轉型工具。所謂的精益化工具,核心理念就是四個字:降本增效,主要透過深入企業,重構生產流程和製造方式,培訓工人的工作理念等方式實現。
例如,在我們的被投企業公牛電器,我們貨真價實地看到,精益化工具在產線的整體應用,不僅幫助企業實現了“乾毛巾裡擰出水”的效果,工人的向心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再比如在百麗的數字化工具的採用,能幫助企業從一線門店、工廠到決策層,有了高效暢通的資訊溝通和資料處理渠道,消費者也能得到更好的響應和服務……
另一類工具,可以歸結為,科技創新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驅動力。很多實體企業最期待的就是引進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找到發展的 “第二曲線”。這給我們提出的要求是,首先要深刻理解實體企業的生意本質,理解哪些技術要素的變革會對生意產生“質變”的影響。然後,幫助他們找到代表了原發科技創新力量的科研機構、科學家。這個過程非常難,需要我們懂產業語言,又理解技術邏輯,我們也在嘗試技術引進、產學研平臺搭建、聯合實驗室等多種工具和方式,搭建起產業與科學交匯的橋樑。
高瓴做的事情,就是成為創新媒介,不斷激發“啞鈴”兩端的科技企業和實體企業的融合創新。這個過程中,有無數的難題、無數的功課,同時也有無數的想象空間。長期和科學家、企業家在一線工作的實踐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具體的產業都是經歷長期演進形成的獨有系統,一個零件、一個插座、一條生產線、一座工廠、一片產業園,這背後都有無數“看不見”的技術創新細節,無數企業家、科學家在為之而奮鬥。而我們也在不斷豐富自己的工具包,向科學家學習,向實體產業企業家學習。我們希望能夠成為科學家和企業家的最佳共創夥伴,做及時遞上先進工具的助手。
我們相信,唯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我們願意在中國這片科技創新的熱土上,與創新者們一同開荒拓土,並肩工作,踐行深度價值創造。謝謝大家!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