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全球化視野找準定位
提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個詞兒,往往讓人聯想到一些全球知名的大都市: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日本東京……這些國際知名城市在人們的印象中常常與時尚、消費等名詞掛鉤,不過有趣的是,這些大都市在自身的城市定位中,卻罕有以“消費中心”來界定的。這也提示我們,要在國內真正建成建好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經濟全球化視野找準城市發展定位,補齊促進消費短板的工作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當前,我國推進建設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消費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消費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統計年鑑》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9年期間,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最穩定的力量,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製造業轉型升級,對我國GDP的貢獻率始終超過50%,最高達到69%;另一方面,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持續擴大、新消費業態和科技創新帶來的消費升級,為消費增長拓展了新空間,釋放了潛在消費能力。
因此,我國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帶動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快消費轉型升級,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認為,所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至少要包含兩個關鍵內容,一是消費體量大,消費質量和水平高,能夠引領消費潮流;二是國際化水平高,對全球的消費者能夠產生巨大吸引力。從這兩點來看,我國很多城市距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需要從推進國際化入手,透過加強規劃,突出特色,形成集聚效應。
首先,要不斷推進國際化程序,讓買全球和賣全球能夠輕鬆實現。國際化也意味著要吸引各國消費者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消費,實現賣全球。特別是在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更需要拓展思路、創新形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其次,做好規劃,突出特色。要對世界各國消費者形成吸引力,就必須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大力推廣中國品牌、中國特色。
此外,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還要做好不同景點、不同商圈的差異化定位,不僅要讓外地遊客旅遊體驗豐富,也要讓本地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馮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