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社會融資資料近日出爐,市場普遍反映“不及預期”。對此,筆者認為,月度資料波動屬於正常現象,應理性看待;金融對實體經濟依然保持了較強的支援力度。更為重要的是,要透過資料表象發掘深層次的問題,從而對症下藥,持續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職。
市場認為資料“不及預期”,是因為廣義貨幣(M2)增速未能延續前兩個月的小幅反彈勢頭。7月末,M2同比增長8.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2.4個百分點。
觀察金融資料首先應看基數。M2同比增速較低實際上是高基數下的“低讀數”。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體經濟遭遇了較大沖擊,因而比正常情況下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援,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如此高的基數影響,今年M2同比增速就顯得偏低。
季節性因素也是導致7月份金融資料呈現短期波動的重要原因。每年7月都是傳統的繳稅大月,財政存款回籠效應明顯。再疊加每年年中銀行往往存在衝時點行為,因此6月份M2增速會比前面的5月份以及後面的7月份都要高。總體來看,今年7月份M2增速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符合季節性規律特徵,對此市場不應過度解讀。
新增信貸是衡量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的重要指標。今年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08萬億元,與去年7月份9927億元的增量相比,仍然明顯多增。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2.76萬億元,同比多增6677億元,也繼續保持了同比多增的態勢。這說明今年以來,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援較為有力,能夠有效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觀察金融資料不應只看單月,還應拉長時間來看。從2020年、2021年兩年的平均資料看,7月末M2、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這表明我國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繼續保持在合理水平,貨幣政策保持了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在穩健貨幣政策的支援下,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進出口貿易增勢良好。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較第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貨幣政策保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穩字當頭,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力保障了宏觀經濟穩定恢復、穩中向好。
不過,對7月金融資料中透露出來的問題也應加大關注。7月份,降準落地直接帶動了銀行的放貸意願、增強了銀行的放貸能力,但當月信貸新增幅度仍然弱於預期,且存在較為明顯的票據衝量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短期內金融供給與需求出現了不匹配,企業融資需求不夠強勁,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接下來,對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變化也須進一步密切觀察,對症下藥。貨幣政策應繼續保持穩定性,同時增強前瞻性、有效性,既有力支援實體經濟,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強化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