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何銘亮
來源:圖蟲創意
LNG(液化天然氣)船運費近兩個月以來連創年內新高。
時代財經注意到,進入6月份,17.4萬立方米LNG船的現貨運費已正式突破10萬美元/天,16萬立方米LNG船的現貨運費也一度逼近10萬美元/天的關口,兩種載貨量的船舶運費幾乎都在兩個月內翻倍。
這輪LNG船運費的大行情,歸根結底還是歐洲“反常”的全球掃貨,歐洲近幾月的行動甚至改變了以往的“亞洲溢價”,LNG現貨市場開始向“歐洲溢價”轉變。
LNG市場,乃至整個能源領域,都在發生新的變化。
LNG運輸船運費飆升
克拉克森研究向時代財經提供的資料顯示,6月以來,17.4萬立方米LNG船的現貨運費已正式突破10萬美元,分別在3日、10日、17日錄得11.15萬、12萬、10.15萬美元/天的記錄。
而在今年4月,該品種船舶現貨運費還徘徊在6萬-8萬美元,短短兩月之後,運費已接近翻倍。
其他載貨量的LNG船現貨運費同樣在近兩個月內急升。
6月10日,16萬立方米LNG船的現貨運費已飆升到年內高位9.75萬美元/天,離10萬美元/天僅一步之差。同樣在4月,該品種船舶現貨運費還處於4萬-5萬美元/天之間。
14.5萬立方米LNG船的現貨運費在4月時為2萬-3萬美元/天,到了6月10日已猛漲到6.3萬美元/天,價格翻了兩倍有餘。
三種不同載貨量的LNG船現貨運費均創下年內新高,長期合約同樣不甘落後。
6月10日,一年期的16萬立方米載重量的LNG船運費達到了12.5萬美元/天,一年期的17.4萬立方米LNG船運費達到了16萬美元/天。
但不同的是,長期合約運費飆升的時點來得更早。
克拉克森研究的資料顯示,整個2月份,一年期的16萬立方米LNG船運費在7-8萬美元/天,但到了3月上旬(11日)則猛漲到11.5萬美元/天;一年期的17.4萬立方米LNG船同樣如此,整個2月運費均在10萬美元/天以下,3月11日已飆升到15.5萬美元/天。
儘管在6月17日的資料中,幾種船型現貨運費、1年期長期合約運費都已有所回落,但是LNG船現貨、遠期運費近兩月的大幅上漲已表明,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歐洲開始全球掃貨,LNG現貨從亞洲溢價轉變為歐洲溢價
有國內航運業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LNG船運費上漲主要是由於歐洲的供需缺口,俄羅斯是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供貨商,俄烏衝突後俄羅斯的管道氣供應存在不確定因素,歐洲因此加大了液化天然氣海運的進口力度。
歐洲委員會官網顯示,去年歐盟地區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高達45.3%,有部分成員天然氣進口完全由俄羅斯供應。
博眾智合(Agora)能源轉型論壇中國區總裁,曾擔任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的塗建軍對時代財經指出,俄羅斯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歐盟去年從俄羅斯進口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現在有一部分要透過增加LNG進口來替代,所以歐洲對LNG、LNG運輸船的需求都異常旺盛。”
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已開始謀求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今年3月8日,歐盟委員會在官網上提公佈一份名為《歐盟廉價、安全、可持續能源聯合行動》(REPowerEU)的方案,計劃在2030年前儘快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幾個月以來,該方案一直在具體細化和落實。5月19日,歐洲議會和歐盟各成員國達成一致,決定到今年11月1日前歐盟各成員國的天然氣儲備量應不低於滿額儲氣量的80%,且到明年11月1日前應不低於90%。
塗建軍表示,“歐盟地區的儲氣庫容很大,大約有1000億立方米,並不是一船、兩船的LNG就可以填充起來的。要達到80%的設計容量,從現在起就要不停地向儲氣庫注氣。”他進一步指出,為了今年能順利過冬,以及預防俄羅斯隨時可能切斷供氣的風險,歐洲國家正在加大LNG進口力度,這也導致LNG船運費水漲船高。
“俄烏衝突前全球LNG市場的供需本來就已經是緊平衡狀態,現在歐洲地區需求大幅攀升,很多客戶就會把原來做現貨生意的LNG船租下來,並簽署中長期合同,這些船就會從現貨運輸市場退出,導致現貨市場上的船舶運力更緊張。”塗建軍指出。
路透社也引述能源船運經紀與諮詢公司Poten&Partners意見表示,對LNG的需求飆升,以及買家因俄烏衝突避開俄羅斯貨物和船隻,導致更多長期租船合約出現,進而限制現貨市場船隻供應。
訊息人士稱,目前包括殼牌、道達爾能源(Total Energies)、中石化在內的多家能源公司正在進行一場提前的年度搶船潮,以確保有足夠的運力可以在冬季需求旺季運輸LNG。通常而言,LNG船搶船潮一般發生在北半球夏季末期,但今年在夏季來臨前已經拉開序幕。
上述國內航運業人士對時代財經確認了該則訊息,並稱“這個情況其實每天盯著運費也能看得出來,SPOT(現貨)市場運費和一年期期租交易運費已經明顯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天然氣需求急升,也讓LNG現貨市場發生了變化。
過去,LNG現貨一般存在“亞洲溢價”,即因亞洲缺乏定價權,導致出口地相同的天然氣(主要是LNG)在亞洲市場交易的價格顯著高於北美和歐洲市場,亞洲國家尤其是中日韓三國等被迫長期支付一度是全球最高的天然氣進口成本。
塗建軍表示,全球天然氣交易樞紐主要分佈在歐美國家,歐盟和英國都有區域定價中心,美國則有亨利中心(Henry Hub)天然氣指數定價,“亞洲目前還沒有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定價中心,亞洲的天然氣長期協議大多是和石油價格繫結,因此國際油價一上升,亞洲國家的LNG進口價格也會高漲。近些年來,亞洲的中日韓三國對LNG的需求都比較大,尤其是日本,在2011年福島核危機之後大幅增加了LNG的進口量。亞洲透過將全球市場上的LNG吸引到亞洲來滿足需求的增長,但亞洲買家也不得不給出比其他區域市場更高的價格來吸引貨源,導致了亞洲溢價的長期存在。”
“目前,歐洲國家不但需要在天然氣進口領域去俄羅斯化,而且必須提前大規模儲氣。在這種情況下,歐洲除了支付高價吸引LNG現貨外也沒有太多別的高招,因此導致了新的‘歐洲溢價’現象的出現,這也是市場機制執行的結果”,塗建軍指出,“市場上甚至有傳言,一些亞洲國家的公司之前簽訂了進口美國LNG的長協,由於‘歐洲溢價’的出現,這些公司只要將美國的LNG轉手倒賣到歐洲市場,就能獲利頗豐。”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LNG現貨價格的走高,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今年也減少了LNG的進口。中國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2年前五月我國LNG進口量同比降低了19.6%至2649萬噸,同期LNG進口金額同比攀升55.5%至13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