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磨底期之下,豬週期“失靈”了嗎?
自2006年以來,豬價共經歷了四輪週期,一輪完整的豬週期時間跨度在48個月左右,通常會經歷上行期、下行期和築底期。此前,市場普遍認為,2018年非洲豬瘟衝擊下的第四輪“超級豬週期”將於2022年4月前後結束,同一時期新一輪“豬週期”將開啟。
然而,隨著時間步入2023年9月份,新一輪豬週期是“還沒來”還是“曾經來過”,市場依然看得不清晰。
目前,豬價下行期已經長達兩年多的時間,期間豬肉價格更是經歷多次探底,但仍看不到明顯的產能出清跡象。在豬價起起落落的過程中,豬週期定律似乎已經“失靈”。
“短線”變化擾動豬週期?
首先來回顧一下近年來的豬價變化。
2021年1月,豬價達到36.75元/公斤,被認為是這一輪豬週期的高點,此後開始一路下跌。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行業大幅虧損,開啟了新一輪的產能去化。2022年5月生豬價格見底回升,到2022年10月末生豬價格已突破28元/公斤,頭均盈利超過1200元。
這裡的時間節點頗為關鍵——2022年5月,這也是多數機構預計的新一輪豬週期的起點。如果說彼時新一輪豬週期已經開啟,那麼為何上行週期如此短暫,僅僅持續了不到6個月?這得從決定豬肉價格的因素說起。
豬肉的價格波動取決於生豬出欄量,也就是有多少豬被賣到市場上。出欄量越高,豬肉價格越低。而生豬的出欄量由能繁母豬存欄量決定。正常情況下母豬的繁育週期為4.7個月,一胎一般產仔10-14頭小豬,仔豬需要經過1-2個月的保育期和5個月的育肥期才能出欄。因此,生豬出欄量會之後能繁母豬存欄量10-12個月。
通常,能繁母豬存欄量受到價格的影響。當仔豬價格跌破一定水平的時候,能繁母豬的養殖就會開始虧錢,這就會推動能繁母豬的減欄;反之亦然。
從資料來看,2022年6-7月的生豬理論出欄量是由2021年8-9月能繁母豬存欄決定的,由於養殖端虧損較重,能繁母豬淘汰數量較多,造成當時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據卓創資訊監測,2021年8月、9月樣本企業能繁母豬存欄量分別環比下降3.59%和5.06%。因此5月份之後,出欄量處於較低水平,刺激豬價上漲。
就在市場以為豬價上行期要全面開啟時,下跌又來了。
隨著價格上漲,養殖企業繼續擴產能,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走高直至2022年底,此時,在滯後性影響下,生豬出欄量持續增長(2022年底出欄量對應的2021年12月、2022年2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均在4300萬頭以上),導致豬價重新進入了下行期,豬企減產,能繁母豬存欄量也重新開始回落。
今年上半年,各養殖企業的生豬銷售價格基本在14元/公斤左右,但即使是業內成本控制最好的牧原股份,其養殖成本也是15元/公斤——也就是說,今年的豬企又虧了。從中報來看,18家上市豬企全線虧損(京基智農雖然盈利,但養殖業務虧損1.249億元),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三大豬企合計虧損104.51億元。
再看後續資料可以發現,這次與以往機構預測不同,即使價格已經低破了養殖成本線,但生豬產能依舊未能出清——2023年6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296萬頭,月度環比增加38萬頭,增長0.89%;7月份,這一資料為4271萬頭,環比略有下降,但也處於較高水平——供應端充足之時,豬價自然易跌難漲。
8月豬價上漲意味著什麼
不過,在經歷了上半年的回撥之後,8月份豬價突然開啟了“上漲”模式。2023年7月底,養殖端看漲壓欄,豬價迅速起底回暖。
監測資料顯示,自7月24日起豬價持續上漲,單日最高環比漲幅9.45%。以生豬(外三元)周均價為例,2023年8月7日~11日的均價為17.514元/公斤,環比7月上漲了近20%。
從各大豬企的8月銷售簡報中也不難看出市場的回暖,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和新希望的銷售均價均站上16元大關,分別為16.35元/公斤、16.84元/公斤、16.63 元/公斤,比7月份上漲了18.39%、18.51%、18.03%。
隨著生豬價格衝高,豬企的銷售收入也明顯增長,其中牧原股份的月銷售收入今年首次過百億,達到了108.07億元,環比上升15.64%。溫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別為41.21億元、22.57億元,環比上漲16.61%、9.62%。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生豬養殖已經站上了盈虧點。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統計,8月第五週,全國豬料比價為4.68,環比下降0.85%。按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盈利為48.71元。
不過,9月初豬價再度出現小幅波動,全國外三元生豬交易均價自上月末的17.276元/公斤震盪回落至16.614元/公斤。不過相比上半年,依舊保持在略高的位置。
上海鋼聯分析師王海蓮稱,目前市場已經進入9月,傳統消費旺季逐步到來,雖供給充兄,但消費也在緩慢提升,特別是在四季度,春節備貨開始後,對豬價支撐力度增強。預計後期生豬價格或緩慢震盪向上,養殖盈利或在成本線偏上附近執行。
至於8月生豬價格上漲的原因,雖然有著去年9-10月高存欄量帶來的供應壓力,但下游的需求較為樂觀;與此同時,二次育肥熱度陸續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供應增加帶來的利空作用。因此,激起了市場對下半年豬價偏強執行的預期。
目前來看,8月這一輪漲價,令市場對豬週期波動衍生出了兩種觀點:
其一,目前仍在前一輪豬週期的下行期,新一輪尚未到來。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高階分析師徐洪志認為,目前生豬市場正處於新舊週期的轉換過程中,表現為價格反覆磨底震盪,養殖利潤虧多賺少。影響豬週期新舊轉換的決定性因素是去產能的程度,而當前正處於史上最慢的去產能程序之中。對於新一輪豬週期何時開啟,則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從2023年末開始,另一種可能是拖延到2024年春季開啟。
但還有另一種觀點,目前已經是新一輪豬週期。
“週期”這一話題並非恆久不變。回顧2022年5月至今的豬價變化,上行週期持續了約6個月,下行週期持續了約7個月,如今豬價又有上行趨勢,這意味豬週期的“短線”波動頻率正在加快。換一種方式來看,這或許意味著豬週期也將出現“大小週期”之分。
豬週期邏輯已經變化
事實上,從過去一年多的豬價、能繁母豬存欄量、生豬出欄量的變化可以看出,新一輪豬週期“已經來了”,但表現形式上出現了巨大變化。
農業農村部此前召開新聞釋出會指出,2022年3月開始的新一輪豬週期,母豬存欄量總體穩定,始終未低於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產能沒有出現以往動輒就超過10%甚至20%的變動。但是產能資訊更加透明,市場容易形成一致性預期,“同頻共振”放大短期波動,導致短期急漲急跌頻現,養殖盈虧轉換更加頻繁。
總的來看,新一輪的“豬週期”中,價格波動幅度在減小,波動的頻率在加快。這不僅考驗著所有投資人的耐心,也加大了投資豬週期的難度。
長江證券陳佳指出,豬週期的投資邏輯正在從以前買拐點的邏輯前置到買產能去化的邏輯上。在當前的豬週期下,短期的年出欄量大幅增長,不過是虛假的彈性,只有安全性和穩健的現金流才是真的彈性。
綜上所述,豬週期在過去20年裡經歷了多次大輪迴後,並非完全“失靈”,但當前的邏輯確實在發生變化。
第一,小週期波動會更頻繁,因本質、時間差異較大,生豬行業大、小週期的驅動因素並不相同。生豬行業大週期的本質為利潤驅動下的產能週期,每輪大週期歷時4-5年;同時也存在小週期,看漲預期驅動與現實中的上漲支撐共振,生豬價格開啟上行通道,小週期開始,每輪小週期的持續時間或在10-11個月。
第二,豬週期並不會消失。無論如何演繹,週期輪迴和均值迴歸的特點是不變的。因此,在低位的時候不能像市場一樣悲觀;在高位的時候不能再參與情緒層面的博弈。越長的豬週期大機率蘊藏著越好的投資機會。
第三,現金流與成本將成為企業生存關鍵。在週期波動中,產能依舊需要持續出清,目前去化還不太夠。在落後產能出清後,面對此後的每一次磨底時間,後續現金流和成本控制將成為上市豬企應對後續豬價波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