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知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V)正遭遇一場信任危機——據多家媒體報道,路易威登長沙市國金中心專櫃被法院認定銷售假貨,應退一賠三,目前消費者已收到該專櫃轉賬的74800元。
此事對路易威登的負面衝擊,可能得在7萬元後面加好幾個0。據報道,這幾天送品牌包袋去第三方機構鑑定的消費者不少。對於商標比商品值錢的高階品牌來說,失去消費者信任就像鳳凰失去了華麗的羽毛。因此不難理解,為何路易威登原本已經履行了生效判決,卻在此事引發廣泛關注後否認原告指控,宣告將申請再審並訴求糾正原審判決,強調“全球直營店銷售的產品均為正品”。證明“LV是LV”聽起來像個笑話,卻是此刻路易威登最需要做的事。
網友們目前大多認為品牌方不會主動售假,主要懷疑企業管理存在漏洞。從判決來看,法院也沒有直接認定企業售假,而是認為企業無法提供出入庫清單等證據,無法證明自己賣給消費者的是正品,應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企業可以將該漏洞解釋為極個別現象,但也有一種“屋千蟑”理論,認為在家裡看到一隻蟑螂的時候,其實角落裡已經隱藏了更多蟑螂。從這個角度看,有消費者懷疑自己可能也買到假貨並非杞人憂天。
不管假包從何而來,路易威登作為一家國際大型企業卻發生此事,足以令消費者震驚。案件提起再審後,品牌方可能無法對外公佈本案相關證據,但更棘手的問題在於,其他消費者疑竇已生,有進一步瞭解產品真實情況的強烈訴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明確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檢驗合格證明等有關情況。對這部分忐忑不安的消費者,企業需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和措施,才能拔掉他們心中的刺。另外,企業還應抓緊整改,堵塞管理漏洞,並向消費者說明,僅靠一句正品宣告或許是不夠的。
商品真偽一直是熱門話題,路易威登不是第一個遇到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不只進口品牌會遇到,國產品牌同樣會遇到。網上已有很多100多元一件的之禾“同款”女裝、4.8元一支的花西子“同款”口紅、5.3元一副的焦下“同款”墨鏡等。至於更高階的品牌,帶全套包裝和小票的高仿商品從未絕跡。相比電商平臺、直播間、代購、海淘等途徑,專櫃幾乎是唯一令人放心的購買渠道,正因如此,消費者才會對專櫃售假反應強烈。這種情緒不僅限於某個品牌,更多是消費者對假貨不滿情緒的集中展現。網民之所以關注此事,一方面是想看看國際知名品牌如何化解假貨疑雲,另一方面也需要給出一個真相。既對商家和品牌負責,又對消費者和受眾負責,才是公平、公正的應有之義。
從長遠來看,商標權利人、監管部門、銷售平臺應加強合作,繼續從源頭打擊假貨生產銷售;同時,建議品牌方升級產品和服務,為售價動輒上千、上萬元的商品推廣身份碼、晶片卡等技術並開放正規查詢系統,這樣既便於企業管理,也能讓消費者安心。如果路易威登早早給商品裝上晶片,銷售時先掃一下資訊給消費者看,就可能避免了這場危機。
無論此案最終結果如何,希望能起到引導企業規範經營、強化主體責任、升級產品服務的效果。不要覺得這是洋品牌的事,國產品牌還在起步階段,一旦出了問題,沒有品牌光環護體或許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所以更應該重視管理和服務,從現在做起。
(原題為《注重給品牌建防火牆》 作者 佘穎 來源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