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賺到大錢,該不該辭職?
早上群裡有人發起了個討論,關於公務員年收入的問題,引發了一些思考。
參考大家報出的各個城市公務員收入水平,折中算算,大概一年約15-20萬。
新股行情好的時候,單次收益突破10萬,人很容易自我膨脹,似乎群友對公務員的年薪都瞧不上眼。
尤其是去年,身邊很多朋友向我吐槽,工作很累,想全職回家打新,都被我一一阻攔,顯然,我是十分反對裸辭後全職打新的。
在我看來,打新這條路上賺到錢,總結四個因素:勢,能,命,運。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時不時發生一些財富轉移的案例,時不時有一些人,突然就賺了一大筆錢。
其中,有炒鞋的,有賣口罩,炒比特幣,對了,還有炒美股蔚來汽車的,都完美實現人生逆襲,成為風口上的贏家。
我們習慣性的認為,是個人能力決定了個人的成敗,慢慢地,你會發現這只是個美麗的謊言,
然而,成敗的關鍵,關鍵是:
你即將要做的這筆投資,是否迎合了當下的趨勢?
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例子,十年前,A和B分別投資10萬買房和炒A股,如今,買房的可能資產百萬,炒股的可能腰斬,這就是趨勢的力量。
對港股打新而言,我們先看看以下資料:
- 2014年,全年新股數量61只;
- 2015年,全年新股數量71只;
- 2016年,全年新股數量66只;
- 2017年,全年新股數量123只;
- 2018年,全年新股數量204只;
- 2019年,全年新股數量164只;
- 2020年,全年新股數量144只;
自2017年開始,較以前新股發行數量翻倍,並且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獨角獸崛起,IPO的需求強勁,以及政策對未盈立的生物製藥公司大力扶持,等等利好因素,將港股打新推向風口浪尖。
因此,我們要明白,打新賺到錢,並非我們個人能力有多麼優秀,50%的原因是我們跟對了趨勢。
看到這裡,有人會思考:
還是以港股打新為例,能遇到打新的人分為以下幾類:
- 所在行業,比如大廠員工,醫療,IT,投資,外貿等;
- 有海外生活和工作經歷;
- A港美股股民;
- 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人群;
當然還有一些機緣巧合,熟人介紹等等,接觸到相關資訊的人,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真正趕上這波趨勢的人,佔中國股民比例並不高。
據某券商資料統計,真正港股打新活躍使用者僅僅只有幾十萬人。
為什麼打新活躍人使用者這麼少,還是那句話,人只能賺到能力圈內的錢,超出能力圈以外的錢,都只能是娛樂。
發現趨勢,找到趨勢,重要的途徑之一:
是從自己熟悉的領域,深挖自己的認知範圍,細緻分析,融會貫通,再發揮超強的行動力。
而自己熟悉的領域,常常來自於自己的生活和本職工作。
本職工作通常恰好迎合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擅長的領域,或者就是你的天賦所在之處。
與其花大量時間去尋找趨勢和投資機會,你最好的投資是挖掘自己的天賦。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能輕而易舉的賣口罩賺1000萬,炒幣賺幾千萬?
或許他們在某個領域,花了足夠長的時間去學習,研究,他們足夠相信以及足夠擅長,足夠堅持。
學習,研究,相信,堅持,缺一不可。
大部分人會誤以為學習就是考個更高階的學位,拿個更好的文憑,上更多的課程,和這些比起來,不斷挖掘自己的天賦,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不斷投入,在某個時期突然爆發,往往會產生超乎你意料的驚喜。
尋找天賦的過程,可以透過不斷閱讀,不同學科之間進行關聯,同一件事情,用不同模型,不同角度去綜合分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實際上,當你開始港股打新,並不是刻意尋找獲得的,或許你的公司正好要港股IPO,或許你正好有買港股的計劃,或者有一筆閒置的港幣存款,都可能帶你接觸了港股打新,剛好,你遇見了它。
加上你天生對投資有興趣,經過學習和實際操作,獲得了令你驚喜的收益。
為此,你就可以沾沾自喜,裸辭打新嗎?
當然不行!
我常常說,股市不跌一跌,真的都當自己是股神?
股市每一次下跌,都是讓你足夠清醒認清自己,炒股賺錢靠的是趨勢,能力,運氣。
而你的本職工作,那是“根”。
上面說過,本職工作是我們發現趨勢的入口之一,是提供我們穩定現金流的來源之一,更加是我們發揮個人優勢,發現個人天賦的重要關口。
除非你發現了更加適合自己,更加廣闊的天地,而辭職創業,那另外一說,單單從打新賺了一點小錢,就想著辭職打新,炒股,我持堅決反對態度。
成年人世界不會一次次給你從0開始的機會,不要當你投資失敗,資產腰斬才開始追悔莫及。
深挖自己的天賦,提升能力圈,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迎合世界的趨勢,在投資路上順風順水。
搬磚第一,投資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