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疫情出現的一款名為“隔離險”的保險產品迅速躥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所謂隔離險,是指投保人在保障期內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可在隔離期領到相應的保險補助。從相關產品看,隔離險月均保費為6元至10多元,隔離津貼為150元/天到1000元/天不等。還有一些網站,在隔離險銷售頁面上醒目寫著“隔離賠付、隔離躺賺”等宣傳語。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如此擊中社會需求的隔離險卻很快就陷入了保障範圍狹小、免責條款過多、理賠糾紛居高不下的困境。從消費者的集中投訴看,主要是理賠困難,比如被隔離了卻得不到賠付、理賠證明材料非常苛刻、退保手續費畸高等。
類似隔離險遭遇的這種尷尬,在近年來保險業發展中時有發生。從最開始的酒駕險,到為世界盃特製的喝高險、遺憾險、夜貓子險,再到霧霾險、車輛搖號險等,創新與作秀的爭論和監管糾偏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此次也不例外,面對集中爆發的隔離險太過火爆的銷售以及理賠投訴飆升等諸多問題,銀保監會財險部日前釋出了《關於規範“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要求保險公司規範相關產品,不得以博取消費者眼球為目的,進行片面宣傳和惡意渲染炒作,並要求在2月28日前向銀保監會財險部或直管派出機構報告自查和整改情況。
隔離險究竟怎麼了?近年來隨著保險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化,市場對保險產品根據經濟生活變化提供多元創新產品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從這個角度看,隔離險的設計初衷無可厚非。隔離險上市即現熱賣,說明市場需求是存在的。因為受疫情影響被隔離,不僅會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還可能因隔離不能外出工作而受到某些經濟損失,解決百姓這種後顧之憂,正是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的用武之地。
但真理和謬誤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具體到創新型保險產品上也是一樣。如果只為博眼球、搶關注,進而背離保險保障初衷,設計出的產品低價低質,甚至根本無法覆蓋可能出現的風險,這種作秀式的偽創新當立即止步。的確,雖然我國保險產品數量眾多,但不爭的事實是大多趨於同質化。相比國外成熟的保險市場,險種創新設計中的含金量和與社會需求的吻合度都明顯偏低。就此而言,中國保險業跟隨社會需求創新產品的空間還非常大,且任重而道遠。
那麼應該如何糾正隔離險保障和百姓真實需求之間的偏差呢?方向在銀保監會《通知》中說得很明確:保險公司應端正經營理念,切實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以保險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基礎,在綜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風險程度的情況下,依法依規開發產品,合理設定責任免除和理賠條件。
並非只有隔離險,上述要求如能在所有保險產品設計中落實到位,成為一種自覺意識,保險創新的難題自也能迎刃而解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江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