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家機構因拒收現金被罰!生活繳費、保險公司是被罰大戶
又有32家機構因拒收現金被罰。
2月21日,央行公佈的最新拒收人民幣現金處罰情況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銀行依法對32家拒收現金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作出經濟處罰,處罰金額從1000元至10萬元人民幣不等。被處罰的單位包括水電、燃氣、物業繳費等公共服務機構以及停車場、保險公司、連鎖餐飲、醫療機構等。
對核實為拒收人民幣現金的,人民銀行依法處罰並定期予以曝光。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2021年全國共核實拒收現金行為212起,央行對影響較大的87起給予了行政處罰,處罰數量佔拒收現金數量比率為41%。
拒收現金現象時有發生
近年來,社會公眾的支付需求日益多元化、多樣化,同時,受市場競爭、使用者體驗、成本控制、數字化轉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現金服務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社會上拒收現金現象時有發生。”21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的人民幣現金服務座談會上表示,2020年開始,央行加大了整治力度,對多起違法行為進行了嚴肅查處,每季度都在官方網站對處罰情況進行集中曝光,形成了較強的警示威懾效應。
範一飛介紹,2021年,全國共核實拒收現金行為212起,對其中社會影響較小的進行了宣傳教育、督促改正,對影響較大的87起給予了行政處罰,其中以停車場、生活繳費、保險公司為主。
例如,在2021年第四季度拒收人民幣現金處罰情況中,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陵支公司、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治中心支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治市侯堡支公司、合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治中心支公司均因拒絕公眾使用人民幣現金支付保費被罰。
央行表示,社會公眾遇到拒收現金行為,可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年第18號),依法維權。廣大經營主體應強化法治觀念、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誠信經營、尊重公眾支付選擇權,提升服務、共同打造現金和諧流通環境。
整治拒收現金長效機制逐漸形成
實際上,人民銀行在2018年下半年就開展了集中整治拒收現金工作。經過集中整治,公眾對拒收現金違法的認識顯著增強,拒收現金投訴和輿情有所減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社會經濟生活加速數字化、線上化,“數字鴻溝”對現金收付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經濟主體現金服務意識有所弱化,拒收現金現象又開始抬頭。
近年來,人民銀行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問題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整治措施,持續深入開展整治拒收現金工作。
具體而言,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整治網路,積極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溝通協作,與交通部等四部委聯合開展公共交通領域現金收付治理工作,會同多方力量建設協同管理體系。發改委在其“信用中國”網站開設專欄,公示拒收現金受處罰主體。
二是明確政策標準,規範收付行為。針對場景複雜、主體繁多、公眾對拒收現金理解差異大等問題,人民銀行制訂釋出人民幣現金收付指引,完善違規處罰標準。
同時,開展多維度正面宣傳,營造良好整治氛圍。記者瞭解到,2021年,組織微信、簡訊等宣傳資訊,受眾涉及約2.17億人次,策劃主題宣傳專欄及短影片,受眾涉及0.68億人次。同時,全面核實線索,嚴肅違規處罰。
第一財經從央行獲悉,上述工作開展後,整治拒收現金長效機制逐漸形成,整治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現金法償性觀念進一步加強。行政處罰涉事主體均已整改到位,公示曝光形成較強警示效應,輿情反響積極正面。一些零售平臺企業牽頭商戶簽署拒收現金承諾書,形成較好示範作用;當前,拒收現金問題明顯減少,2022年元旦和春節期間,未出現拒收現金相關輿情。
座談會上,範一飛強調,各有關方面要一起努力,形成持續高效的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長效機制。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綜合開展知識宣傳、暗訪協查等,實現銀行網點對周邊經營主體的全覆蓋。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對接基層社群開展宣傳、違法線索收集工作,將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與文明城市建設、最佳化營商環境、社會治理等工作相結合。既要追求短期成績,又要做好長期應對準備,堅持嚴肅整治,共同打造良好現金流通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