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李賡
頭圖 | ICphoto
2021,對於中國光伏行業顯然是個“大年”,在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持續增加的大前提下,全年多晶矽、矽片、電池、元件產量分別達到50.5萬噸、227GW、198GW、182GW,分別同比增長27.5%、40.6%、46.9%、46.1%。
在由新冠疫情導致的上游材料波動、行業內競爭進一步激烈的影響下,生產上的增長並沒能對全行業激烈的市值上漲形成支撐:中證光伏指數的加權PE基本持平2020年,加權PB水平較2020年進一步增長超過50%。
行業整體的PE/PB變化趨勢,集中展示了二級市場對於光伏板塊的持續性青睞,市值的高漲也讓2022年光伏領域的投資變得極為“困難”。從趨勢上來看,中國光伏產業將以何種步調發展?光伏產業中的哪些環節在2022年最吃香?如何對待光伏產業標的常見的技術賣點?未來中國光伏產業將會按照哪幾個階段發展?接下來我們展開分析一下。
市值高漲,光伏產業將如何發展?妙投為您解析。本文為妙投付費專欄“妙解公司”中《2022年光伏投資的主旋律是什麼?》,會員免費閱讀全文。
光伏還做不到商業主導
中國光伏產業不是第一次受到二級市場追捧,上兩次發生在2009年和2012年,均與當時光伏行業的補貼政策變化直接相關。而2021年向上的根源毫無疑問是國家最新的“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新計劃。
三次大幅上漲共同說明了光伏行業一個關鍵事實:光伏本質是一種能源,整個行業的發展必定受國家政策調控左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光伏發電正在從早起的補貼依靠,走向政府市場化良性調控的發展階段。
先說補貼,光伏上網電價補貼在2010年曾高達0.8元/千瓦時,以後逐步下調。從2021年中開始,新建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散式光伏和陸上風電專案不再享受補貼,而是直接平價上網。重點補貼已經縮窄至發展較慢的“戶用分散式光伏”,但全年的財政補貼預算也僅為5億元。
對於產業來說,補貼的確立竿見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裡提升整個產業的活性。但依賴補貼也可能造成行業技術停滯不前、以及政府財務負擔過重。站在中國整體能源轉型的角度,政府最終希望的還是能夠在中長期引導產業良性平穩發展,最終實現中國的整體能源轉型。
風電(陸上) | 6500-8000 | 0.38 |
風電(海上) | 15000-19000 | >0.4 |
光伏 | 3500-4000 | 0.36 |
生物質發電(農林) | 8000 | - |
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 | 20000 | - |
火電 | 3700 | 0.3-0.35 |
然後是最基礎的商業角度。在國家的扶持和產業的發展下,目前風電和光伏在度電成本上已經基本看齊中國佔比最大的火電,也讓市場中出現了不少“風光發電未來肯定比火電便宜,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的看法。
但實際上這種看法不現實,最重要的問題出在發電時長上。一年有8760小時,中國的太陽能每年發電小時數平均下來只有1450-1750小時左右,超過2000小時的區域都不多。風電相比光伏不依賴太陽,稍微好一些,但全年平均算下來也比2000小時高不了多少。
在風光正常發電的時候,他們的確比火電更便宜,一旦進入到他們的“賢者時間”,就只能從配套的儲能裝置中取電。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也是技術最成熟的抽水蓄能,實際執行效率只有70-85%,度電成本還要0.21-0.25/kWh,也就是說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如果從獨立應用的角度出發,整體成本還是要比火電高60-70%。
想要消弭這部分多出來的成本並非不可能,但必然需要一連串技術上的突破和探索的時間成本。為了從側面保證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021年國內仍有多個省市為儲能專案提供補貼,最高的補貼幅度達到1元/kWh。
在基礎的電價之上,國內也已經開始了綠電市場化的嘗試。對於利用可再生能源有行業限制或者自我目標的企業,可以透過競標的方式來購買綠電,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風光等綠電的實際價值。
儲能上的額外成本和中國整體能源結構改革所需的時間,註定了風光在中短期內不可能“完整”比火電更省錢,也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平穩發展是唯一可能的結局。光伏最終市場巨大,但需要較長時間兌現。
光伏目前的“頭尾”為什麼最香?
光伏產業鏈自上而下大致分為矽料、矽片、電池片及元件四個製造環節,加上電站開發,共五個環節。標題中提到的頭尾,主要是“矽料”和“元件”。
作為光伏行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光伏上游材料整體的擴產週期比下游晶片擴產週期更長,以多晶矽料為例,建設週期就要12-18個月,產能爬坡還需要額外的3-6個月。
較長的週期進一步放大了產業對於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的波動,矽料企業從2020年底看到政策開始加大投入,那麼產能也要在2022年的中下旬才會轉化為實際產能。而如矽片、電池片等中游環節,在2021年中下旬就已經將新產能兌現,反向加劇了上游材料的短缺現象。
最終的結果,就是2021年出現了極為不理性的矽料價格暴漲。
截止目前,矽料的價格也沒有特別大幅度的回撥,根據集邦新能源網(EnergyTrend)2022年3月2日的報價,目前單晶用料的價格仍高達24.4萬元/噸。
而目前根據矽片環節企業公佈的各種資料,2022年國內矽片的產能合計將達到近450GW,即便上游矽料環節全年真的能新增30多萬噸產量,也能被下游環節全部消耗,並且在各種“雙碳”政策的扶持下,變成實際的光伏發電部署,最終形成矽料仍處於“緊張平衡”供給的狀況,進一步拖延矽料價格下降的時間點。
矽料價格大機率的“堅挺”會直接導向兩個結果:上游矽料企業憑藉“高價+增量”在2022年可能會創造出營收和利潤的再次躍升;中游矽片、電池廠商片廠商被進一步擠佔利潤空間。
然後是光伏元件環節,跟上游矽料和中游矽片的“相愛相殺”不同,“雙碳”政策的到來、國內光伏產量的持續提升對於元件環節帶來的是直接的市場規模提升。並且跟上中游的超高投入門檻不一樣,下游元件的週期性更友好,現在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格局比較難替代。
玻璃、膠膜、逆變器這三大核心元件隨著光伏整體市場的加大,主要企業的經營規模也將隨之擴大,反向促進企業的製造成本降低。
在逆變器環節中,國產廠商還有增大出口的潛在增長支撐點。因為從長遠來看,國外的逆變器製造企業想要在成本上追上中國企業的表現,幾乎不可能。同時國外的逆變器製造企業也不可能獨立滿足歐美整體規模龐大的新能源發展規劃。
本文為妙投付費專欄“妙解公司”中的文章,全文3817字,單篇售價84微信豆,非會員可直接購買本文檢視,也可新增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領取7天體驗會員,檢視全文。
本文繼續討論:
1、如何看待光伏行業中的技術迭代?
2、光伏行業未來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