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系公募研究之四:貨基佔主導、迷你“基”長存 華富基金“頑疾”難除
繼最早的“老十家”和隨後的多家老牌券商系公募獲批成立後,廣發、景順長城、海富通等多家“後來者”,也如雨後春筍般自2003年至2006年相繼開啟公募征程。在長達15年左右的“洗禮”之後,部分機構甚至超越前者,成功居上,多數則憑藉各自獨特的風格和不斷髮展,在日趨白熱化的競爭中穩居前列,但也有少數在“逆水行舟”的過程中艱難前行,成立於2004年4月的華富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總規模重新整理紀錄
據近期披露完畢的公募三季報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華富基金旗下管理規模合計643.13億元,較二季度末環比增加3.74億元,增幅約為0.58%。雖然單一季度的規模增長並不明顯,但對比華富基金公募管理規模的歷年變動情況不難看出,這是繼今年一季度末的640.47億元之後,華富基金再度重新整理規模紀錄。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成立於2004年4月的華富基金,在其整體規模的發展中經歷了3個階段。首先是早期,即2005-2007年的迅速擴張階段。Wind資料顯示,自2005年3月發行成立旗下首隻基金產品——華富競爭力優選混合,並被納入規模統計後,僅兩年的時間,在2007年上半年末,華富基金在旗下產品數量拓展至3只(份額合併計算,下同)的情況下,規模首度突破100億元,達到107.52億元。
然而,在此後長達近八年的時間內,這一規模僅上下小幅波動,再未有寸進。截至2014年末,在產品數量已增至16只的情況下,華富基金的總管理規模仍為100.64億元。不過,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的走牛,推動公募存量產品規模增長,疊加新發產品吸金的基礎上,也促使華富基金公募管理規模首度突破200億元,達到261億元。雖然後續在市場的波動下規模再度縮水,但截至2016年末,仍保持在142.5億元。
第三個階段則是從2017年開啟,2017年一季度,華富天益貨幣基金在以2億元的規模成立之後,當季度內即獲得近300億元的淨流入,季末的基金資產淨值也攀升至301.22億元。藉此,華富基金旗下的管理規模也單季度環比增長206.14%,直接突破400億元,達到436.24億元,之後更在震盪上揚的過程中,逐步站上500億元和600億元。
貨基佔據“半邊天”
憑藉較為突出的總規模,成立超過15年的華富基金,也在老牌券商系公募“同級生”的比拼中排名靠前。公開資料顯示,在2004年成立的8家券商系公募中,從最新規模排名來看,華富基金僅次於華泰柏瑞基金的1361.58億元和光大保德信基金的904.72億元,排在第三位。
總規模創下新高且位居同級前列,固然令人欣喜,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近年來監管取消將貨幣基金規模納入排名,並鼓勵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後,非貨幣基金以及其中權益類基金的發展情況,才更能體現一家基金公司“健康”與否。從這一點來看,華富基金“跛腳”走路的情況便逐步浮出水面。Wind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華富基金旗下貨幣基金規模仍多達329.62億元,佔總規模的比例約為51.25%。
需要注意的是,貨幣基金佔主導的現象並非自華富基金成立以來就長期存在。以上文提及的各階段規模佔比情況為例,在首度突破200億元的2015年上半年末,華富基金規模增長的“財富密碼”仍為權益類基金。比例方面,彼時包含股票型和混合型在內的基金規模總計佔比85%以上,貨幣基金佔比尚不足5%。即使是後續出現縮水的2016年末,權益類基金佔比仍約為58.51%,貨幣基金佔比則為20.62%。
一切變化的起點需追溯至2017年。自2017年一季度末華富基金旗下貨幣基金規模大增近10倍,並明顯超過非貨幣基金規模後,貨基的主導地位逐步穩固。也正是從該季度末開始,華富基金的貨基規模就持續在300億元上下波動,撐起了總規模的“半邊天”並持續至今。在此期間,2018年末,貨基規模佔比一度高至82.94%,同期,權益類基金的佔比僅為5.85%。
不得不說,支撐華富基金總規模的“熊掌”和“雞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角色對調,令人嗟嘆。
迷你“基”數量居高不下
事實上,除了貨幣基金規模佔比較高外,迷你基金數量突出,也是近年來華富基金難以解決的頑疾之一。
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華富基金旗下規模低於5000萬元清盤線的迷你基金多達9只,佔總數量43只的20.93%。其中,華富永鑫靈活配置混合、華富安福債券(原華富安福保本混合)2只基金的規模甚至不足千萬元。此外,華富中小板指數增強、華富策略精選靈活配置混合、華富物聯世界靈活配置混合、華富可轉債4只基金的同期規模也均在1000萬元左右。
若將統計時間拉長至2020年以來,回顧今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華富基金旗下的迷你基金數量同樣多達11只和9只,佔比超過兩成。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及的華富安福債券、華富物聯世界靈活配置混合和華富中小板指數增強甚至已分別連續9個、12個、25個季度末規模低於5000萬元。
對於旗下迷你基金數量較多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採訪華富基金,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有分析人士指出,或與公司旗下產品持有人結構偏向機構投資者有關。
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一般而言,機構投資者較個人投資者的自律性更強,頻繁調倉退出的風險較低,但持有規模也通常相對較大。因此,機構投資者持有基金佔比不宜過高,否則一旦出現集中贖回,對基金公司的規模壓力明顯,導致迷你基金數量增長,也會進一步加劇基金淨值的波動。
正如郭施亮所說,據Wind披露的最新一期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華富基金旗下基金持有人結構中,機構投資者的佔比高達96.44%,在同期可比的8家券商系公募中居首,且超過第二位東吳基金79.38%共17.06個百分點。而且,自2017年末機構投資者持有佔比首度超過九成以來,至今仍未出現下降趨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如果基金公司旗下存在眾多迷你規模的產品,可能對公司的品牌發展、未來的潛在增長能力,以及產品運作都會形成比較大的衝擊。此外,也可能造成後續上報產品審批困難的情況。
南方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也坦言,迷你基金數量較多背後,可能存在管理費收入無法覆蓋產品管理成本問題,比如基金經理工資、產品執行保障等,特別是ETF等成本較高的產品,覆蓋難度更高。同時,涉及監管部門對於產品批文的管理政策,也恐影響後續新品的申報。另外,不排除會對公司聲譽和品牌產生影響,面對管理著眾多迷你產品的機構,投資者自然也會懷疑其投資管理能力。
主動權益長期業績難言樂觀
那麼,貨基規模佔比較大且迷你產品數量眾多的華富基金,旗下產品的長期業績表現如何?上述現象持續背後又是否有產品業績的“鍋”?
就近三年(2017年12月2日-2020年12月2日)而言,在資料可統計的21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對比Wind投資型別(二級分類)來看,有7只產品跑贏同類平均收益,佔比33.33%。其中,最高的華富價值增長靈活配置混合在近三年內實現了89.2%的收益率,跑贏同類平均51.48%超37.72個百分點。
但與此同時,華富基金旗下納入統計的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12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均跑輸平均,華富永鑫靈活配置混合C近三年的收益率約為-1.49%,大幅跑輸平均近53個百分點。
若進一步將統計時間拉長至近5五(2015年12月2日-2020年12月2日),11只可納入對比的產品中,3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均跑輸同類平均,8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也有7只產品跑輸。整體而言,僅華富價值增長靈活配置混合跑贏平均近50個百分點,最低的華富智慧城市靈活配置混合則跑輸超69個百分點。
但從基金數量來看,截至目前,華富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合計達23只(份額合併計算),佔到總數的53.49%。結合前文資料不難看出,權益類基金數量眾多的同時,整體規模卻十分有限。也就是說,華富基金的確有著發力權益業務發展的規劃,但就目前而言,“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郭施亮看來,當前基金公司發力權益類業務,與權益市場活躍度提升、投資回報預期增強、政策引導、外資等增量資金加速流入等因素有關,基金公司可以根據市場環境的好壞適時提升權益類基金規模,但核心還是應該以強化業績表現為主,打造優質的投資組合,提升權益類產品的吸引力,才能幫助投資者享受資本市場發展帶來的紅利。
“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是各家基金公司的理想,當然也不會一蹴而就。想要提升權益類基金規模,不僅要依靠紮實的投研基礎建設,基金代銷渠道的開拓與直銷渠道的建設同樣重要。因此,重要的是做好中長期規劃,方向上不犯錯,發展中不冒進,要有足夠的耐心做正確的事!”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