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招股書驚現27處錯誤 股東姓名憑空捏造 奇德新材到底有多“奇葩”?

由 合永順 釋出於 財經

作為一家正在衝刺IPO的企業,奇德新材在近期成為了輿論焦點。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劉雨辰

11月20日,深交所釋出廣東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德新材”)IPO歷次申報材料的27處資訊和資料錯誤,隨後保薦機構東莞證券對專案組相關責任人員進行通報批評和經濟處罰,並取消評優資格。

《每日財報》注意到,在眾多的錯誤中包含了十餘處低階筆誤導致的資料錯誤,前後資料不一致問題、關聯方現金交易披露不完整、憑空捏造股東姓名等等,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據瞭解,奇德新材成立於2007年,主營業務為改性尼龍(PA)、改性聚丙烯(PP)為主的高效能高分子複合材料及其製品、精密注塑模具的研發生產及相關服務,主要產品包括改性尼龍複合材料及製品、改性聚丙烯複合材料及製品、其他改性複合材料及製品和精密注塑模具。

信披問題重重,增資價格不一

對於IPO企業來說,信披問題始終是被關注的焦點,但奇德新材的申報材料竟然驚現27處漏洞。

《每日財報》摘取了其中一些較為低階明顯的錯誤,例如將“其他塑膠採購均價為17458.01元/噸”誤寫成“其他塑膠採購均價為17458.01萬元/噸”,還有一些更正前後差異不大的資料失誤。

如“2019年度前五名客戶收入”從“8929.89萬元”更正為“8621.81萬元”;“改性複合材料及製品產量2020年1-6元的產能資料”由“10647.22噸”改為“10656.77噸”,“2020年1-6月外協加工資料合計數”由“383.20萬元”改為“380.82萬元”等。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奇德新材杜撰股權轉讓股東的漏洞。

11月3日,公司披露最新的招股書顯示,2017 年 8 月,奇德新材受讓饒德生、珠海邦塑、陳衛明、陳雲峰、劉明濤、姜曉春所持有中山邦塑全部出資額共計 2250.00 萬元,中山邦塑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但在11月20日釋出的《落實函回覆》中,在上述重大資產重組轉讓中,並不存在向名為陳衛明的股東收購相關股份的情況,真實情況是,2017 年 8 月,奇德新材受讓饒德生、珠海邦塑、陳雲峰、劉明濤、姜曉春所持有中山邦塑全部出資額共計 2250.00 萬元,中山邦塑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平白無故的多出一個股東,這種低階錯誤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接著上述股權轉讓的問題進行深挖,《每日財報》還發現奇德新材歷史上的增資轉股價存在明顯差異。

2017年9月,奇德新材召開股東大會,同意公司註冊資本由3350萬元變更為3750萬元,其中饒德生控制的奇德控股以1784萬元現金出資,認繳公司新增223萬股;員工持股平臺珠海奇德和珠海邦塑分別以328萬元、688萬元現金出資,分別認繳公司新增41萬股、86萬股。

此外,無關聯自然人劉明濤、姜曉春分別以200萬元現金出資,認繳公司新增25萬股,本次增資價格為8元/股。

僅僅過了3個月,也就是2017年12月,奇德新材再度召開股東大會,決定公司註冊資本增加至4168萬元,新增股份由外部股東粵科匯盛以5216.64 萬元現金出資認繳,本次增資價格為12.48 元/股。可以看出,短期內公司增資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變動,而這顯然不是因為估值提升造成的。

劉明濤、姜曉春存在明顯的低價入股行為,這二人與奇德新材實控人饒德生相識已久,當年饒德生投資設立中山邦塑精密塑膠有限公司的時候,劉明濤、姜曉春二人就是股東。

結合上文提到過的奇德新材受讓饒德生、珠海邦塑、陳雲峰、劉明濤、姜曉春所持有的中山邦塑的股份,前後兩次股權轉讓價格不一的背後到底存在著怎樣的利益繫結?申報材料驚現的27處漏洞背後有哪些隱情呢?

改性塑膠撐起盈利增長,原油價格波動影響大

2017年-2020年上半年,奇德新材的營收分別為2.20億元、2.46億元、2.69億元及1.98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803.04萬元、3458.83萬元、4839.59萬元及4808.17萬元。

從盈利趨勢上來看,奇德新材維持了盈利的持續攀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改性塑膠市場的放大。國內改性塑膠產量已經達到1800萬噸以上,改性化率達到22%。

改性塑膠是指在通用塑膠(PE、PP、PVC、PS、ABS 等)和工程塑膠(PA、 PC、POM、PBT、PPO 等)的基礎上,透過物理加工或者化學改性的方式,使其具備更優秀的強度、韌性、阻燃、抗衝擊、易加工等效能。

因此能夠在廣泛的領域內得到應用,包括汽車、家電、建築材料、辦公裝置、電子電氣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一行業受到成本變動的影響較大。

以奇德新材為例,公司產品的主要原材料是尼龍、聚丙烯等。報告期內,原材料佔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分別為81.99%、83.16%、79.7%。而尼龍、聚丙烯等屬於石油衍生品,價格通常受到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

2019年,受原油價格回落的影響,國內聚丙烯、尼龍的價格均出現明顯下滑,同期奇德新材尼龍、聚丙烯的平均採購單價分別為1.14萬元/噸、0.79萬元/噸,分別同比下滑9.38%、5.89%。

2019年公司淨利潤增速遠超營收增速,主要就是受益於原材料價格的下滑。今年以來,原油價格經歷了大幅下滑之後開始逐步企穩,後期奇德新材恐怕也要面臨成本上行的壓力。

外企巨頭佔據7成市場,下游增長空間有限

從改性塑膠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外企(主要是SABIC、DOWDUPONT、Basell、Polyone、三星、LG、DSM 等跨國大型化工企業)佔據70%的市場。

而國內企業雖然數量多,但規模普遍較小,據資料統計,國內上千家改性塑膠企業中產能超過 3000噸的不超過300家公司,總共也就佔據了國內約 30%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本土企業的產品結構較為單一,主要是集中在低端領域,國內外企業的競爭實力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改性塑膠的下游應用主要是汽車和家電,但目前這兩大領域都面臨飽和的問題,增長空間有限。

家電作為典型的地產後週期消費品,其需求與建成面積關係較為密切,結合目前城市化率水平和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房地產的高增長期已過,汽車的保有量規模同樣達到了一個瓶頸,未來大機率是在存量市場中追求產業升級。

綜合以上資訊,汽車和家電未來對改性塑膠的帶動作用有限,奇德新材恐怕同樣會面臨業績增長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