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股君
出品 / 節點財經
對分眾傳媒(002027.SZ)來說,如果2020年的“變數”是疫情,那麼2021年的“變數”則和教培行業的大整頓有關。
3月25日,分眾傳媒釋出2020年業績快報和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報,顯示其淨利潤分別同比大增113.55%和3120.08%-3542.39%。按理說,有一份高增長的報告壓艙,資本市場怎麼也得賞臉來幾波拉昇。
可“變數”就是這麼讓人猝不及防。週末有市場傳言,在後續國家對教培行業的一連序列動中,其廣告投放或將成為監管的重點之一。
這意味著,分眾傳媒“蒸蒸日上”的一塊“肥肉”瞬間有被切割的風險。
於是乎,3月29日開盤,分眾傳媒股價直線跳水,盤中一度下跌9.8%,至當日收盤最終收窄至6.24%。
圖源:東方財富
4月1日至4月2日中午收盤,分眾傳媒股價雖然略有回升,但總漲幅僅為0.97%。
/ 01 /
猝不及防的“變數”?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進入3月,每天乘坐電梯上下班的“社畜”們或許會發現,曾經鋪天蓋地的線上教育廣告宣傳明顯收斂了,個別廣告露出渠道甚至直接將線上教育廣告牌撤下。
箇中緣由,與監管近月來對教培行業愈發嚴厲的表態不無關係。
僅以北京為例。3月10日,剛剛復課不到10天的北京線下教培機構再次停擺。海淀、昌平、朝陽陸續釋出教育培訓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一時間風雨欲來。
疑雲還未散去,緊接著3·15晚會播出,有關校外培訓機構霸王條款、爆雷跑路、套路貸、虛假廣告等亂象屢次衝上熱搜,以及投訴率居高不下,引致批評聲不絕於耳,則給本已被架在火上炙烤的培訓行業又添了幾把柴。
並且這次的“暴風雨”來的更猛烈,有跡象顯示資金監管、廣告投放、辦學資質、教師資質、課程超前超綱、未成年保護這六類問題,將是後續教培行業整頓的方向。
而落在分眾傳媒頭上,廣告投放項猶如一把高懸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硬生生的斬下來,影響的是百億量級的網際網路廣告市場和一條蓬勃向上盈利曲線。
過去一年,受疫情催化,教育培訓成為網際網路廣告收入增幅最大的品類,高達57.1%。某教育品牌相關的負責人透露,“資訊流的預算在企業總投放中佔比超過6成。”
比如頭部品牌好未來,其銷售費用便從2019財年的4.84億美元增長至2020財年的8.53億美元,漲幅接近100%;跟誰學則從10.41億元暴漲至58.16億元,漲幅超過400%。
並且這種“高舉高打搶佔市場”的訴求在新的一年越發強烈,2021年1月的廣告市場榜單中,教培們在多個渠道廣告投放量均是前幾位。
在行業巨頭大撒營銷錢的背景下,分眾傳媒作為中國最大的戶外影片廣告運營商,其電梯傳媒市場佔有率高達70%左右,是生活圈媒體中的絕對領導者者。
強勢市場地位加持,高途課堂、題拍拍、猿輔導、斑馬AI、學而思、作業幫、火花思維等差不多能叫得上號的培訓品牌均有在其產品上投放廣告,自然對其營收的穩定和增長也產生了重要意義。
圖源:萬聯證券研報
截至2020H1,公司樓宇媒體收入44.44億元,佔營業總收入的96.38%。這其中,網際網路廣告收入佔比25.12%,較上年同期上升2.72個百分點,較2019年底上升4.6個百分點,為第二大收入渠道。
資料來源:分眾傳媒財報
雖然分眾傳媒在所有財報中沒有明確列出線上教育、培訓客戶的收入,但在其表態中,線上教育被重點提及。
2020年中報,分眾傳媒曾表示,二季度,公司把握了疫情之後日用消費品、線上教育等行業的市場機遇,實現了樓宇媒體收入的快速回升。
同時,這也是各大券商不斷重申分眾“買入”和“增持”評級時考量的因素之一。
比如萬聯證券在3月26日釋出的分眾傳媒事項點評研報中就表示,預計2021年線上教育行業仍將保持較高的營銷投放,繼續成為梯媒廣告收入的重要增長點。
據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測算,來自線上教育的收入大概佔分眾傳媒總營收比例的15%左右。悲觀一些的話,如果該陣地就此偃旗息鼓,對分眾傳媒營收的影響在15億以上,“變數”說來就來。
/ 02 /
分眾傳媒的“護城河”牢固嗎?
在江南春所寫的《搶佔心智》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本來生活創始人喻華峰在確定褚橙專案後,找到江南春,商量如何用僅有的1000萬元來打響這個新品牌。江南春給出的藥方是,“如果要成功,一定要先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炒作,隨後廣告落地。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事實證明江南春的方法行之有效。分眾傳媒2003年成立,2005成為首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廣告傳媒股,2015年回A,至2020年營業收入已達到120.97億元。
資料來源:分眾傳媒財報、東財choice
而在樓宇媒體領域,分眾傳媒一直佔據最大市場份額,且多年來格局相對穩定,被外界視為一條牢固的“護城河”。
截至2020年7月末,公司在國內的生活圈媒體網路覆蓋面擴大至超過280個主要城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國外包括韓國、泰國、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約20個主要城市。
其中,電梯電視媒體中自營裝置約66.3萬臺(包括海外子公司的媒體裝置約 4.9 萬臺),覆蓋國內約118個城市、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近20個主要城市,加盟電梯電視媒體裝置約2.4萬臺,覆蓋國內68個城市和地區;電梯海報媒體中自營媒體約167.2萬個,覆蓋國內約155 個城市,外購合作電梯海報媒體約122 萬個版位,覆蓋國內約180個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來自市佔率方面的“護城”力在逐步弱化。
早在2015年,益普索諮詢資料顯示,分眾傳媒在全國樓宇影片媒體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就已經高達95%,在全國電梯框架媒體領域市場佔有率約為70%,但隨著華語傳媒、新潮傳媒、城市縱橫等競爭對手的崛起,尤其是新潮傳媒來勢洶洶,打破了過去一家獨大的局面,目前分眾傳媒在樓宇媒體領域的市佔率已下降至70%左右。
另外,分眾傳媒業務模式很簡單。
公司從物業租賃電梯點位,然後將廣告賣給客戶,扮演的是類似包租公角色,賺錢不累,但“護城河”天然不高,或者說競爭差異化不明顯,導致市場很容易過渡到“白熱化”狀態,並對其盈利能力產生負面效應。
節點財經查閱財報發現,分眾傳媒的毛、淨利率在近六年均有大幅下滑,毛利率從此前的70%以上下滑至2020年前三季度不足60%,淨利率從40%左右下滑至不足30%。
資料來源:分眾傳媒財報、東財choice
特別是在2019年,因為要應對大舉進犯的新潮傳媒,分眾傳媒從2018年開啟大規模擴張,大幅度搶佔電梯媒體資源,自營電梯媒體和自營海報媒體,對應付出的代價是,分眾傳媒2018、2019兩年營收增速放緩,利潤率跌至谷底。
“護城河”不高的事實從分眾傳媒2020年的業績快報也可見一斑。
2020年公司在營收同比減少0.32%的情況下,卻實現利潤總額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同比增加114.95%、113.55%,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
疫情期間,各地影院停業未發生影院媒體租賃成本,2020年影院業務的租賃成本較上年大幅減少10.39 億元,降幅81.73%;有賴於稅收政策紅利,2020年營業稅金及附加較去年減少2.19 億元,降幅77.39%;改善客戶回款,2020年信用減值損失同比減少52.02%。
粗略計算,這三項為分眾傳媒的淨利潤添補了15億左右。
節點財經分析,除了信用減值損失這項,疫情帶來的成本縮減和稅收優惠都具有偶發性和不可持續性。也就是說,分眾傳媒依賴於上述因素的增長存在不確定性。
如果我們再把分眾傳媒的業績表現往前回撥兩年,2020年這40.04億元的歸屬淨利潤只是回到了其2016年的業績水平,距離2017年的高點尚有20億元的差距,而2021年一季度的高增長則更多是因為2020年一季度歸屬淨利潤大幅減少88.87%,使計算同比增速的分母基數變小。
/ 03 /
分眾傳媒還有那些風險?
去年5月,國家透過《新民法典》,定於2021年1月1日頒佈實施。在物權篇中,《新民法典》規定電梯內空間屬於全體居民共有。
也就是說,以後電梯內廣告費收益屬於全體業主,物業如果再像以前那樣透過各種形式把廣告費裝進自己的腰包,或涉嫌違法。
這給分眾傳媒的收益形成了一道“名不正,言不順”的難題。由於其業務模式需要先期和物業達成合作,投入資金才能拿到電梯點位。而這筆合作費用中的大多數,都被算在了“電梯維修基金”裡面。
隨著電梯內空間由全體業主共享,意味著分眾傳媒合作的物件要從物業擴大到全體居民,廣告收益再被包裝成“電梯維修基金”這種不合理的行徑有了法律依據。
目前,尚難預測該規定會給分眾的業績帶來怎樣的影響。但無論如何,分眾傳媒的商業模式在《新民法典》的背景下,合規問題值得關注。
政策風險之外,分眾傳媒所在行業又是一個伴隨經濟執行週期而上下顛簸的行業,這個週期現在處於什麼位置?不好判斷。去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GDP增速觸底,下半年快速反彈,今年是個什麼情況,內外大環境均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干擾。
但有一點是能確定的,對於廠商來說,廣告是提升品牌和產品影響力的必要手段,卻不是必須手段。當經濟下行,企業效益下降,不得不削減成本的時候,首當其衝的可能就是無法直接創造價值的廣告支出。
我們看到,分眾傳媒從2017年到2020年,營收從120.1億元到120.97億元,幾乎原地踏步,成長性沒能跑過週期性。
另外,分眾傳媒龐大的應收賬款算得是報表上的“阿喀琉斯之踵”,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應收賬款36.15億元,佔流動資產比例為28%,產生信用減值損失-2.79億元。2019年年報,公司應收賬款41.7億元,產生信用減值損失-7.4億元。
從運營角度講,應收賬款會佔用企業流動資金,影響現金流質量和正常生產經營;從財務勾稽角度講,應收賬款存在無法及時收回甚至完全不能收回的風險,由此計提的壞賬損失會對企業淨利潤造成較大吞噬。
分眾傳媒亦屢次在財報中提示,“本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面臨各種金融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回到資本市場,2015年底分眾傳媒頂著“海歸”的殊榮登陸A股,市值一度飆升至2700億元,但經過這麼些年的兜兜轉轉,如今分眾傳媒的市值只剩下1300多億,動態市盈率倍數34。結合其業績的停滯狀態,或不足為奇。
最新訊息3月31日,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將進一步加大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力度。”
無論最終治理力度多大,2021年都註定是分眾傳媒的“變數”之年。是迎來絕處逢生的生機,還是像涸轍之鮒一樣被戈壁灘困住,時間和市場終會給出答案。
節點財經宣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