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逆回購操作“穩”字當頭 稅期過後資金面“波瀾不驚”

◎記者 範子萌 黃紫豪 

自今年3月以來,央行保持每日操作的頻率,連續開展100億元逆回購,多數情況下實現零投放、零回籠。記者採訪多位交易人士瞭解到,近期資金面整體邊際寬鬆,繳稅高峰期過後,資金利率迅速回落,受此影響,短期債券資產價格也隨之走低。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連續開展百億元逆回購,體現了“穩”字當頭的貨幣政策操作思路,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呵護3月至4月信用債到期高峰。後續可能到來的地方債發行加速,對資金面或形成短期擾動,但長期影響並不大。

近期,在多個新興市場央行加息的背景下,市場人士預計,中國人民銀行有望保持定力,貨幣政策和資金面仍將由國內因素主導。

繳稅高峰擾動有限 資金面保持平穩

自今年3月以來,央行連續32個工作日開展100億元逆回購,資金面呈現邊際寬鬆態勢。

剛剛過去的稅期高峰,對於市場流動性的擾動有限。“往年繳稅過後的資金緊張情形並未出現,資金面較為平靜。”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表示,這或與繳稅規模低於預期、此前超額財政支出補充了市場流動性等因素相關。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在春節後現金迴流銀行體系、政府債券發行進度較慢、資金自然到期規模較小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春節後資金面處於平穩狀態,因而央行開啟了連續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的模式。

從資金面表現看,春節後資金面維持穩中偏松的局面,DR007維持在2.2%以下。明明表示,這是由於債券供給壓力非常小,財政資金大幅回吐,而公開市場和MLF到期量較小,銀行間流動性一直處於相對偏松狀態。

“這可能反映出央行有意維持平穩偏松資金面,可能有保持流動性總體平穩、呵護3月至4月信用債到期高峰等意圖。”明明表示。

地方債供給放緩 多因素攪動預期

在一季度地方債發行進度放緩的情況下,市場預期的4月利率債供給高峰並未到來。據國海證券固收團隊統計,4月國債加上地方債淨融資額約3700億元,僅高出歷史同期1000億元,利率債供給衝擊尚未到來。

對於後續地方債供給情況,市場並未形成一致預期。“5月份地方債發行或將持續低於預期。”屈慶認為,在今年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預算管理將更加嚴格,地方政府舉債也會更謹慎。這意味著,經濟逐漸復甦後,地方政府融資的迫切性在降低。

國海證券固收團隊預計,5月份利率債供給量會比較高。估計5月份國債加地方債淨融資規模可能在8000億元以上,對資金面的衝擊不容忽視。

“今年來看,財政稅收及國債、地方債發行兌付等因素對流動性的短期影響有所增大,為此人民銀行持續加強對財政因素的監測和預測,並透過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及時對沖。”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表示。

談到地方債供給對資金面的擾動,屈慶認為,主要影響的是短期市場資金波動,對長期資金面影響並不大。

新興市場現加息潮 央行有望保持定力

自去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推出大規模刺激政策,以支援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經濟復甦。天量流動性釋放過後,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均面臨通脹壓力。業內人士認為,各大央行可能會縮減刺激支援力度並最終比預期更早升息,以抑制通脹壓力。

多重壓力之下,今年3月至4月,巴西、土耳其和俄羅斯等國央行均已步入加息行列。

孫國峰此前表示,我國貨幣政策將“以我為主”,堅持正常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

在此背景下,我國資金面偏寬鬆、流動性總體充裕的局面會否延續?明明表示,就當前經濟環境和通脹狀況來看,人民銀行可能會首先透過邊際收緊銀行間流動性的方式來對通脹壓力作出反應。

“近期海外疫情反覆可能導致市場風險偏好降低、金融市場波動。但目前看,尚不足以對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和資金面產生較大影響。貨幣政策和資金面仍然由國內因素所主導。”明明表示。

來源:上海證券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61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逆回購操作“穩”字當頭 稅期過後資金面“波瀾不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