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奧看中國科技(六):千里光伏初長成

從冬奧看中國科技(六):千里光伏初長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腦極體

冬奧結束了,但在冬奧上收穫了全球目光的中國科技產業,才剛剛開始自己的2022之旅。有沒有發現,這屆冬奧會所有的技術報道與討論,最後都一定會加一句:這項技術的節能環保水平如何。

在綠色體育與“雙碳”承諾的推動下,環保與清潔能源成為了本屆冬奧會的核心主題。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能力有兩方面,首先是各個埠的節電省電能力,其次就是冬奧會全面使用綠色清潔能源。

很早之前,中國就提出了綠色奧運的承諾。踐行這一主張,本屆冬奧會進行了100%的綠色供電。從照明系統,場地運維,再到造雪與電視轉播,甚至整個奧運村的後勤保障,所有環節都採用了綠色供電。

那麼這些電從哪來?是否會“因為綠色而綠色”,造成了冬奧會成本的激增?

這裡就要提到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主角,中國科技在近十年間一名沉默的主力:光伏。

從奧運建築的外立面與天台,到張北烈風吹過的群山,綿延的光伏板組成了賽場之外最抓光的奧運風景,也組成了中國科技在能源代際革命中的一張底牌。

透過冬奧,我們看到的是千里光伏初長成。

“光伏下的冬奧會”

科幻作品裡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人類的屋頂、窗戶、交通工具上佈滿了太陽能裝置,所有面向天空的平面全都在收集太陽能。

從這屆冬奧來看,這一天的距離似乎已經並不遙遠。從奧運設施到奧運賽場周邊,光伏的存在感非常強烈,可以說這是一屆“光伏下的冬奧”。

冬奧最顯著的光伏景觀,是光伏與樓宇、場館的一體化建設,比如延慶賽區的山地新聞中心就採用了建築光伏一體化應用安裝,可以在建築內部完成光電轉化。由奧運場館本身來為奧運賽事發電,是冬奧實現全面使用清潔能源的關鍵。奧運結束之後,這些場館的光伏發電體系還將持續應用。有理由相信,在“雙碳”大背景下,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建築將光伏納入設計考量。光伏+地產的新興機遇正在開啟。

冬奧會期間,從北京到張家口的京藏高速是聯接不同場地片區的交通動脈。而這條高速兩側,則可以看到另一處冬奧會中最為重要的光伏景觀:迎賓廊光伏發電專案。在通往張家口的高速與高鐵兩側,壯觀的光伏大道可以實現總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與周圍其他光電、風電專案一起滿足奧運賽事的核心用電需求。

統觀冬奧會內外,場館的自我光伏發電與京津冀一體化的光伏發電網路組成了內外兩大供電系統,支撐了整個冬奧全面使用清潔能源。壩上地區的風光電儲備,搭配華北地區的光電網路,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屆低碳環保的冬奧會,同時也看到了未來清潔能源如何走入京津冀城市圈,成為真正的能源支柱。

而冬奧也可以看作中國光伏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在光伏+樓宇、山地光伏建設、光伏存輸電體系等等領域,冬奧會都展示了領先的技術能力與工程能力。而這背後的主角,是今非昔比的中國光伏。

“逆天改命”的中國光伏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資料,202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超過284億美元。在國內光伏市場持續加大的背景下,依舊完成了光伏出口的穩定增長。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整個中國光伏產業的供應鏈已經處在相對穩態的發展環境中。不會因為關鍵技術或者元器件的供給異常而導致產業鏈失衡,即使在需求突然增大的情況下,整體供應依舊具備產業韌性,能夠匹配愈發增長的低碳市場需求。在矽片、電池、元件等關鍵光伏產品上,2021年中國光伏產業都實現了40%以上的產量增長。

供應鏈穩定且出口持續加大,背後的原因在於經過一系列技術攻關、市場調動與產業培育,中國光伏基本實現了裝置、原材料、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並且在光伏產業鏈的不同區位中都培養起了具備成長潛力與全球化市場的領軍企業。曾幾何時,中國一度是光伏產業的低淨值區位。向上無法掌控核心技術與關鍵原材料,向下沒有配套的規模化市場,只能作為歐美髮達國家的生產中轉地,為了發展光伏產業,反而將汙染最嚴重的生產環節引入到了國內。

2012年歐盟啟動針對光伏的反補貼調查,那之後一系列情況導致中國光伏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頭部企業接連破產。然而就當外界認為中國光伏將一蹶不振之際,產業鏈開始佈局核心技術,培育基礎部件與核心原材料的生產。到2016年,隨著核心技術接連成熟,中國光伏產業走向了供應鏈穩健,產業具有充分韌性的新階段。核心技術與原材料“向上捅破天”,伴隨著中國光伏應用市場全面落地。中西部開始大規模興建光伏產業片區,從而為中國光伏產業扎牢了最重要的本土市場。伴隨著“雙碳”目標的確定,中國光伏的市場規模化效應不斷提升,單位發電成本持續下降。高轉化、低成本的光伏產業紀元正在開啟。

中國光伏在冬奧會展示的,不僅逆天改變的產業奇蹟,同時也有面向未來的洞察。

未來,兩條大道

傳統意義上,光伏能源一直被認為是以政策驅動為重心,環保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在今天,中國光伏產業鏈已經開始證明光伏能源可以實現低成本和高轉化,不僅能夠對傳統發電方式進行補充,還具有一系列積極的市場意義。

在等待光伏發電成本和發電量突破臨界點的時間中,中國光伏產業行進在兩條價值通道上。從技術發展和地緣經濟結合上看,光伏產業依舊具有發展潛力與市場價值可能。

其一,是中國正在推動光伏的智慧化發展。透過與5G、AI、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結合,中國正在推動數字技術與能源行業的新融合方式。光伏的智慧製造,光伏體系的智慧運維,遠距離能源排程與儲存等等,都需要光伏升級數字化、智慧化能力。而這條路徑上中國光伏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既包含政策與產業支援,也來自本身兩個產業體系的成熟與交叉。

光伏的智慧化、數字化,可以催生出光伏在建築、交通、園區建設、旅遊等領域的解決方案市場。冬奧場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光伏可以被視作建築空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與建築整體進行統一運維、管理、呼叫,而這些技術能力並不在傳統意義上的光伏區劃中,必須與智慧化技術進行結合。

其二,是中國光伏產業正在與一帶一路、東數西算等機遇空間結合,成為西部地區升級產業、發展經濟的新型驅動力。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實驗性片區,證明了光伏在西部地區,尤其是在陽光條件充沛、自然環節惡劣的戈壁地帶具有可部署和可複製性。在網路與智慧技術的加持下,少人化、遠端化可以驅動光伏落地戈壁,不斷產生經濟效益。並且光伏還具有一定程度上改善自然環境的能力,比如寧夏、青海等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光伏下種枸杞等經濟作物的案例。目前,新疆、青海、內蒙、寧夏是中國光伏發電量的前四名,光伏對西部地區的改變正在從實驗意義走向真正的經濟原動力。

作為冬奧會的“能源提供方”,中國光伏已經來到了一個全新階段。其發展歷程不僅對“雙碳”目標的提出與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對更多中國科技產業具有可借鑑價值。

千里光伏,正是燦爛年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73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冬奧看中國科技(六):千里光伏初長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