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莫飛
曾經備受資金追捧的港股科技龍頭,正在開始集體上演高空跳水行情。
3月4日早盤,港股市場調整明顯。當天上午,恆生指數低開低走,恆指下跌超760多點,跌幅達2.55%。曾經大熱的恆生科技指數更是在盤中跌幅高達5.3%。
從盤面上看,支撐科技板塊的龍頭巨震猛烈。其中,美團跌超7%以上,短短半日,市值少了1600多億港元(摺合人民幣1300多億元)。騰訊控股跌超3%以上、阿里巴巴跌超2%。次新股快手也大跌超6%以上。京東、小米、網易先後大跌。
除了指數大跌外,曾經連續多日流入百億規模的南向資金也出現了顯著下降的趨勢。當天上午,南向資金從淨流入掉頭轉為淨流出。據市場人士分析,印花稅提升、美債收益率飆升以及新基金髮行降溫,正在讓港股市場遭遇著連續不斷的衝擊。
美團股價盤中大跌7%
科技龍頭股集體跳水
港股科技龍頭正在迎來資金的大規模拋售。
3月4日早盤,港股市場迎來慘烈調整,其中被視為新經濟龍頭的美團更是上演了高空跳水的表現。
當天上午,美團股價低開低走,截至中午收盤,跌幅超7%,市值蒸發超1600多億港元,摺合人民幣超1300多億元。
資料顯示,從去年年初至今年2月18日,美團股價從102港元一路漲至最高460港元,區間漲幅超320%,股價翻漲超3倍,妥妥的大牛股。但值得注意的是,從2月18日之後,美團股價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下調,區間跌幅超22%以上,市值蒸發超6000多億港元。
而除了美團之外,當天港股市場的其他科技股巨頭也是跌幅兇猛。
其中,騰訊控股大跌3.87%、阿里巴巴跌近2%,次新股快手跌近8%,跌破300港元/股,創上市第二日(2月9日)以來新低。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均跌超5%以上。
恆生科技指數跌超5%
港股市場遭遇連續衝擊
毫無疑問,在龍頭股集體跳水的帶動下,被市場視為新經濟代表的恆生科技指數,今天也成了領跌主力。
截至上午收盤,恆生科技指數大跌超5%。
代表港股市場走勢的恆生指數也大幅跳水超760多點,跌幅達2.55%。
當天,恆生港股通小型股、恆生港股通中小型股等代表指數均跌超4%以上。
從行業上看,港股市場,銀行股、電信股等板塊跌幅較少,而醫療保健、工業、原材料、汽車股領跌。概念題材上,本地券商、彩票等概念領漲。
南向資金規模驟降
近期流出趨勢明顯
除了市場資金拋售兇猛之外,南向資金規模的掉頭趨勢也非常明顯。
當天上午11點30分左右,南向資金流入規模從淨流入超10億掉頭轉為淨流出1億,午後或出現淨流出擴大趨勢。
據市場人士分析,印花稅提升、美債收益率飆升以及新基金髮行降溫,正在讓港股市場遭遇著連續不斷的衝擊。
2月24日,香港政府提出提升印花稅訊息的,當天南向資金史上首度淨流出近200億港元,而後資金仍持續淨流出態勢。3月的頭兩個交易日,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出17.32億港元,與2月中旬前的盛況反差劇烈。
與此同時,美債收益率飆升也衝擊了全球股市,而受海外市場影響較大的港股市場衝擊較為明顯。2月26日,隔夜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上升到1.6%以上,回到了美國疫情暴發前的水平,收益率飆升對科技股的衝擊尤為明顯。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與美國聯動性較高的港股,尤其是恆生科技指數也遭遇重挫。鑑於南向資金此前傾向於配置騰訊、美團等網際網路公司,利率回升下“殺估值”的衝擊尤為明顯。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新發基金的降溫也讓曾經作為南向抱團的主力軍出現了規模驟降的態勢。
據基金君此前統計顯示,從新基金整體資料也顯示,2月份市場震盪以來,爆款基金數量、規模等都較1月份明顯下滑。Wind資料顯示,2月以來成立新基金平均單隻募集規模為24.72億元,而1月份這一資料為40.18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2月份平均募集規模僅29.61億元,而1月份是53.39億元。
不過,新基金髮行節奏是否會重新回暖,目前還需觀望。華南一位大型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目前前股市仍在調整之中,新基金髮行節奏也比較快,因此相比今年1月份的熱銷局面,新基金髮行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降溫,“超級爆款”出現機率不高,但是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優勢品種仍會有較不錯的募整合績,新基金整體發行規模應該不會明顯下滑。
恆指結構性改革受關注
機構:港股春天仍未結束
短暫的猛烈調整,是否意味著港股正在從牛轉熊呢?在不少機構人士觀點中,答案並非那麼悲觀。
海富通滬港深混合基金經理高崢分析認為,從資料分析的角度看,“上調印花稅”主要影響高頻交易,目前港股市場高頻交易大約佔港股市場的20%,如果印花稅上調30%,對全市場交易量的影響因子大約是6%,短期看確實存在一些衝擊。但高崢坦言:“這只是短期的利空因素,從中長期看我們對港股市場仍然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匯豐晉信海外投資部總監、滬港深、港股通雙核策略基金基金經理程彧認為,短期來看市場調整主要受港府調升印花稅的影響,但背後主要原因仍是通脹和美債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舊向好,如果後續通脹溫和,則港股有望重拾升勢。
與此同時,資金配置港股的熱情不減。有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月26日,以“掘金”港股為主的新基金至少有12只,發行數量佔去年全年近五成。其中,投資港股或港股通標的比例不低於非現金資產80%的權益類基金、寬基指數基金成為新發“港股基金”的主要型別。
此外,近期恆指的結構性改革也引發了市場的一波關注。
恆生指數公司3月1日時宣佈了《最佳化「恆生指數」持續成為香港市場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市場基準之建議》 的諮詢總結。恆生指數公司目標於2022年中前透過定期指數檢討將成份股數目增加至80只, 而最終數目將固定為100只。
上述總結表示,為了更好地反映中國經濟及港股市場結構性變化,恆指可能會繼續增加新經濟股在指數中的比重。從2010年至2020年,新經濟板塊在恆指中的比例從15.4%上升至31.8%。
根據安排,上述變動將於2021年5月份之指數檢討開始實施,並於2021年6月份之指數調整中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