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深股市歷史上,絕大多數年份都出現過力度可觀的春季行情,以至市場上有了“冬播春收”的說法。不過,今年春季行情雖然也算是發生過,但十分短暫。在2月18日,上證綜合指數摸高到3731點,比去年收盤指數高出7.42%,並且是創出了2015年8月份以來新高。而就在廣大投資者憧憬著股市再上一個臺階之際,行情開始了調整,不到兩週時間就跌去了10.80%,此後一直維繫弱勢震盪格局,徘徊於3400點附近。現在已經是3月底了,在這個時候似乎已可以作出結論:今年春季行情夭折了。
一輪曾經為大家所普遍看好的行情,並且也確實像模像樣地展開過,但卻沒有能夠延續下去,這種狀況的出現是有其內在原因的。
很多投資者發現,雖然在年初行情剛開始的時候,兩市成交金額是有一定的放大,達到了單個交易日萬億元的水平,但是與2020年初相比,量能還是要遜色不少,而且萬億級別的成交也沒有維持多久。儘管在這個階段,市場上股票型基金的銷售十分火爆,給人們以增量資金源源不斷的強烈印象,可實際上其中有相當部分是投資者用贖回老基金或者賣出股票的錢來申購的,因此並不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增量。
這裡還需要指出的是,這期間內地資金南下投資港股的規模要數倍於香港資金北上投資A股。這也就是說,就陸港通的渠道而言,內地資金是呈現淨流出的狀態。從以上這幾個方面來看,今年春季行情從一開始就存在資金供應不足的問題,這就弱化了其執行的強度。
此外,今年以來市場的結構調整,也是制約春季行情的一大因素。去年一些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透過重倉持有少數核心資產類股票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投資收益,也成為吸引外部資金申購基金的一個亮點。但是這些核心資產畢竟價格都不低,在估值方面的優勢已經不明顯,因此進入到2021年後就出現了調整。
而此時有部分資金開始在週期類板塊中尋找投資機會,重點挖掘其中的中小市值股票,試圖藉機實現市場投資風格的轉換。這樣的思路不能說沒有道理,在行情的執行上也得到了某種體現。但問題在於,由於實體經濟還是處於恢復階段,這就很難對週期板塊的上漲提供實質性的支援。相關股票是有過上漲,但行情缺乏持續性。並且因為該板塊涉及的行業太多,反映在市場上就是熱點雜亂無章,形成不了向上的合力。此外,還因為這些週期股當前的效益也不能說非常好,稍有拉昇與核心資產類的股票在估值上也就沒有什麼優勢了。
如此一來,原來的核心資產股票跌下來了,而新啟動的週期股又漲不高,短線資金在不同板塊中快速遊走,既無力推動真正意義上的風格轉換,還帶來了市場熱點的紊亂。結果就是,不但大盤跌下來了,很多一度還有所上漲的股票,也沒有能夠堅持住,絕大多數投資者在這三個月中出現了虧損。無疑,市場結構調整上的無序,以及不同資金力量在投資重點選擇上的分歧,也是導致春季行情難以深入的重要因素。
當然,今年春季行情的夭折,也與周邊市場波動較大、10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部分新興經濟體國家開始升息以及地緣政治因素的變化等有一定的關係。不過,考慮到這期間周邊市場總體走勢還是要好於境內的A股,應該說這些問題的影響雖然存在,但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也因為這樣,接下去股市的走勢,更多還是要看資金面的變化以及市場上能否形成新的熱點。
一次比較充分的調整,在讓股價明顯下跌以後,客觀上被動地改善供求關係,此外,在行情調整的過程中,真正具有潛力的熱點也就會浮出水面。因此,儘管現在股市走勢頗為艱難,但跌下去所帶來的機會還是存在的。雖然春季行情不達預期,但今年畢竟才過去1/4,接下來的市場仍然是有希望的。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