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國 | “金磚之父”談復甦前景:警惕全球財政貨幣政策“大放水”
導讀:被譽為“金磚之父”的著名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為中國日報旗下中國觀察智庫獨家撰文稱,歐美主要經濟體有望自今年二季度開始呈現大幅增長,這主要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拉低了去年同期的經濟表現。新冠疫苗為推動經濟復甦帶來了希望,但在公平分配方面仍面臨障礙。許多國家將採取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應謹防由此可能帶來的通脹風險。
理論上講,今年全球的實際GDP增長顯然應該比去年更加強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相關的封鎖措施導致增長疲軟,在如此低的基礎上,今年不大幅增長那才怪。
//強勁增長預期//
3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釋出了1-2月經濟資料:工業增加值、商品零售和貨物進出口等方面都出現了大幅增長。所有這些指標都表明,一季度中國的實際GDP可能比2019年同期增長近20%。
鑑於中國發現新冠病毒早於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因此我們可以依據中國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情況來預測世界其他地區可能出現的情況。
歐洲和美國很可能從二季度開始出現大幅的同比增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基數較低。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等許多新興經濟體。
就今年全年而言,全球GDP增長表現最終如何,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是否會有新的新冠疫苗陸續問世——當然更重要的是,疫苗能否在世界各地推廣普及;各國的貨幣和財政支援規模如何;各國民眾是否會減緩私人儲蓄的大規模非自願增長;通脹情況;另外可能還有其他的不可預知因素——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疫苗助推復甦//
疫苗方面的情況喜憂參半:一方面,有效的新冠疫苗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裡就完成了開發、試驗和審批,這真是不可思議。除了疫苗本身帶來的直接好處之外,它也帶來了中長期的巨大希望,表明整個疫苗開發和推出過程可能會永久性加快,這顯然對未來是個福音。
然而另一方面,疫苗接種計劃在各國的推行情況差別巨大,令人難言樂觀:目前為止,以色列、阿聯酋、英國和美國等國進展順利;歐盟國家早就制定了接種計劃,可是在疫苗引進方面費了不少周折;而許多發展中國家至今根本就沒有疫苗可用;此外,還有很多人對接種疫苗存在顧慮。除非世界各地有足夠多的人接種疫苗,否則很難實現群體免疫,並全面重啟全球經濟。
我個人認為,到今年年中時,疫苗接種將更加普及,更有效的疫苗到時也有望出現。
就目前而言,那些最快推出疫苗的國家應該會實現更加積極的正增長。假設封鎖措施放鬆,許多發達國家的經濟活動將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顯著改善。
在金磚國家中,印度是一個疫苗生產大國,因此它可能比巴西和俄羅斯更能從疫苗開發中受益。而且確有證據表明,印度的疫情並沒有像許多其他國家那樣嚴重,許多非洲國家也是如此。對這些國家而言,要實現經濟復甦,關鍵在於要改善其與主要的出口市場——也就是發達國家和中國的貿易。
//警惕通脹風險//
各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是對世界經濟影響巨大的另一個因素。總體上看,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政策制定者都已經明確表示,有意採取極其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今年以來,許多國家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但這種政策能否堅持得下去,不僅取決於他們的意願,還要看經濟復甦的實際規模、是否出現任何通脹的跡象,以及金融狀況。
在這方面,今年到目前為止的特性之一,是長期債券收益率明顯上升,尤其是在美國。各國央行要仔細判斷,這究竟是通脹風險上升的訊號,還是非通脹性增長的結果。如果是後者,那麼這就預示著2021年全球大部分地區將實現強勁的可持續復甦;但如果是前者,那麼各國央行以及財政部門可能將不得不調整政策,以避免造成不穩定的通脹上升。
哪種可能性更大呢?總的來說,我的觀點偏向於樂觀——但也不是非常樂觀。
* 本文英文版標題為 "Reading the trend"
責編 | 布英娜
編輯 | 張 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