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地氣”投資品兩個月收益千億,業內的呼籲卻是這件事

最“接地氣”投資品兩個月收益千億,業內的呼籲卻是這件事

新華網北京3月16日電 最“接地氣”投資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公佈的最新資料,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已超過4328萬人,理財產品餘額達到26.32萬億元,今年1-2月份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1365億元。

與此同時,圍繞銀行理財的種種爭議也引起各方關注。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理財產品將全部實現淨值化管理。當“剛性兌付”被逐漸打破、買產品不再保本保收益時,投資者教育中“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就變得更加重要。

銀保監會創新部副主任蔣則沈在15日舉行的“3·15投資者保護專題交流會”上表示,金融投資者是消費者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投資者的權益保護工作既要遵循這些一般性、普遍性的原則理念,也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實施特殊化、更嚴格的要求。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金融監管部門和消費者保護部門都高度重視針對資管產品銷售、諮詢、推介活動的監管,維護金融投資者合法權益。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亮表示,淨值化轉型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投資者是否支援和配合、社會能不能形成健康良好的理性投資文化都將成為制約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張亮坦言,近年來,雖然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投資者教育均被提上監管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資管新規和理財辦法也多次明確提出“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投資者教育”等內容,但在目前實踐中,“重保護、輕教育”現象依然存在。

她認為,為避免類似2020年6月債券市場大幅回撥導致理財產品淨值波動等風險事件可能造成的影響,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需要透過廣泛深入的投資者教育,逐步形成全社會對理財淨值化的真正認可,從而實現資管新規的順利落地和整個理財行業的行穩致遠。

保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有哪些路徑?

張亮認為,應重視投資者教育各項基礎性工作,包括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家戰略和立法體系;完善投資者教育頂層設計,以組織化、體系化方式協同推進;完善司法救濟和補償機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完善先行賠付、行政和解金補償、專業仲裁、小額糾紛調解等制度,對於深化投資者教育的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她說。

銀行業理財登記中心總裁成家軍在會上介紹稱,針對我國理財投資者偏重於低風險、淨值型、短期限的理財產品的特點,理財中心建成了銀行理財資訊登記系統,目前已實現與政府監管部門和全國800餘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專線聯網,並與115家銀行實現了系統資料直聯,維護銀了行業理財市場健康發展。

此外,投資者也可透過中國理財網,查詢所有銀行理財產品的登記編碼、產品名稱、發行機構、運作模式、風險等級等資訊,核實所購買理財產品是否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有效防範了虛假理財產品和“飛單”,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他表示,下一步,理財中心將從最佳化中國理財網查詢功能、加強理財產品資訊披露和風險提示、深入研究投資者畫像和評級、持續開展理財產品風險評級研究等方面助力理財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

蔣則沈表示,資管產品管理人、代銷機構要牢固樹立投資者保護意識,做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合理宣傳和引導投資者預期。銀保監會將繼續做好銀行理財改革轉型工作,紮實推進銀行理財公司建設,加快完善制度規則體系,更好地發揮全國銀行業理財資訊登記系統、中國理財網等平臺的作用,不斷提升投資者權益保護的能力水平。

交流會當天,中國理財網·理財20+論壇發出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保護倡議,號召全體銀行理財公司共同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不斷創新產品供給、嚴格規範銷售行為、持續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深入強化資訊披露、主動引導投資者查詢產品真偽,建立健全投訴機制、繼續豐富投資者教育活動,為維護銀行業理財市場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29 字。

轉載請註明: 最“接地氣”投資品兩個月收益千億,業內的呼籲卻是這件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