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控股股東國海證券2023年半年報的披露,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今年上半年業績也浮出水面。
2023年上半年,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33695.71萬元,同比下降9.5%;實現淨利潤9846.59萬元,同比下降24.07%。
從公募管理規模來看,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上半年末達727.62億元,同比縮水超過10%。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國海富蘭克林基金2023年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降”的原因,以及接下來的發展規劃等問題向該機構傳送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暫未有回覆。
淨利潤下滑超兩成
國海證券釋出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上半年營業收入33695.71萬元,相較於2022年上半年的37228.6萬元,同比下降9.5%。
其中,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1678.34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35662.34萬元,下滑11.17%。
2023年上半年,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實現淨利潤9846.59萬元,相較於2022年上半年的12967.59萬元,同比下降24.07%。
來源:國海基金2023年半年報
記者就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下滑的原因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髮送了採訪函,但該機構並未給出回覆。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業績下滑一般受管理費的影響,而管理費用的多少也跟基金規模相關。
國海證券半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旗下共管理42只公募基金產品以及4只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規模867.94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727.62億元,投顧業務規模132.38億元。
從公募管理規模來看,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在2022年上半年規模首次突破800億元,在2022年三季度管理規模達到了歷年來的高峰887.85億元,而後管理規模開始下滑。
2023年上半年末,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公募管理規模727.62億元,較去年三季度末縮水160.23億元。
而隨著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拉開帷幕,行業內已掀起“降費潮”。除了基金規模,短期看基金公司下調費率對管理費收入也有一定影響。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也於8月21日下調了旗下21只基金的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這些基金以主動權益類基金為主。其中,18只基金的管理費率由1.5%下調為1.2%。同時,上述21只基金託管費率由0.25%下調到0.2%。
費率下調疊加管理規模下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接下來能否實現業績的提升,還需要時間檢驗。
規模增長遇瓶頸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於2004年11月成立,已成立超過18年。從股權結構來看,國海證券持股比例51%、鄧普頓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9%。
從產品結構來看,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貨幣型基金規模佔比最大。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截至上半年,該公司貨幣型基金佔比35.42%,債券型基金佔比21.58%,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分別佔比30.5%、8.73%。
來源:同花順iFinD
2023年上半年,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公募管理規模727.62億元,同比縮水超過10%。
記者梳理發現,近一年該公司基金規模的下滑,主要是混合型基金規模下降。其中,國富深化價值混合近一年規模縮水超過45億元,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股票縮水超過15億元,國富潛力組合混合、國富研究精選混合A規模減少均超過10億元。
當然,基金規模下滑的背後,與基金的業績表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截至8月22日,近一年上述基金資產淨值下跌均超過10%。其中,受港股波動的影響,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股票A近一年跌幅超過20%。
從新發基金來看,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自2020年發行規模達到高峰140億元后,便逐年下滑。
2023年上半年,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新發一隻基金,發行規模2.24億元。
來源:同花順iFinD
存量基金規模縮水疊加新發基金規模下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產品規模增長也遇到了難題。
對於2023年下半年的公司展望,國海證券半年報中顯示,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將繼續做強公司在權益及海外投資的特色,不斷提升市場品牌效應,同時穩步做大固收規模;努力擴大充實客戶基礎,提升戶均持有規模;拓展機構覆蓋深度,提升與保險、銀行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持續開拓券商、基金投顧等機構客戶,做大旗艦基金規模;進一步開拓和維護頭部第三方代銷機構,提升在第三方渠道的市佔率;繼續積極發展投顧業務,豐富投顧策略,進一步拓展投顧代銷渠道,爭取做大投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