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主權債務風險顯著上升

歐洲主權債務風險顯著上升

  上週公佈的多項經濟資料指標顯示,在通脹水平走高、加息預期增強、政局動盪加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歐洲主權債務風險顯著上升。其中,剛剛就職的義大利新政府如何維持債務可持續性正在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受能源價格飆升、美聯儲激進加息等多重因素驅動,歐洲通脹資料持續攀升。歐盟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歐盟27個成員國9月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10.9%,較8月的10.1%繼續上揚,而修正後的9月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終值為9.9%,較8月的9.1%繼續攀升。英國統計局資料顯示,英國9月CPI環比上漲0.5%,同比增幅回升至10.1%,高於市場預期,同7月資料一樣為40年新高。

  歐洲央行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提及,高能源成本帶來的價格壓力持續加強,歐元區通脹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上升。有分析指出,高通脹對歐洲經濟的抑制作用正在加大。10月,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降至46.6,創2020年6月以來新低,其中多數國家的PMI處於收縮區間。

  高通脹推升了對歐洲央行加快收緊貨幣政策預期。歐洲央行在9月加息後就曾放風引導市場情緒,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稱,未來將繼續加息,“加息次數可能多於兩次且小於五次”。面對近期的高通脹,歐洲央行內部也有觀點認為需要激進加息一段時間來控制通脹。

  然而,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歐洲如今面對全球需求疲軟、疫情持續反覆、地緣政治形勢震盪等多種不利因素,經濟增速不斷下滑。這種局面下透過加快收緊貨幣政策來遏制通脹,或將使歐元區經濟衰退加速來臨。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警告稱,歐元區經濟與美國相比並沒有過熱,不應該以打擊需求的方式來控制通脹。

  主權債務危機的陰翳正在向歐洲襲來。2年前,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歐洲各國紛紛推出大額財政刺激計劃拉動經濟。這導致歐洲整體的槓桿水平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及歐洲債務危機時期,處於較高水平。今年以來,由於俄烏衝突導致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加劇,引發一系列問題。德、法等歐洲多國不得不再度推出大規模經濟救助計劃。在既有高負債之上,疊加歐洲央行越來越明顯的激進加息,使得發生新一輪歐洲債務危機的風險迅速加大。義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6月中旬曾突破4%的“警戒線”水平,近期再度躥升,一度突破4.8%,與德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息差重新擴大至2.4%左右,引發市場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

  義大利的境遇已經摺射出相關風險。有分析指出,義大利經濟自歐債危機後本就增長乏力,近年來更是飽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高通脹的輪番衝擊。據不完全統計,義大利政府債務已超過其GDP的150%,9月CPI漲幅高達8.9%。在這種局面下,義大利新政府仍提出增加財政開支計劃,令市場對意政府債務可持續性提出質疑,近期義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躥升就代表了這種市場情緒。

  低增速、高負債的歐洲國家並非只有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乃至法國等情況都不算樂觀。為了平息投資者對歐債危機再次爆發的恐懼,歐洲央行曾推出名為“傳導保護機制”(TPI)的反金融碎片化工具,以確保當某一歐元區國家國債收益率風險溢價大幅上升時,歐洲央行可以利用此工具購買該國債券,防止融資成本飆升引發債務危機。有分析認為,義大利政府負債過高,將削弱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籌資能力,導致其被排除在歐央行的“傳導保護機制”之外。

  諸多歐洲國家該如何面對持續收緊的貨幣政策和不容樂觀的經濟前景?短期的紓困方案未嘗不是應急之舉。但是,債務問題是長期累積而成的,特別是歐元區成立後遲遲未能解決貨幣統一但財政不統一的問題,加上一些國家缺乏深度結構性改革,導致公共債務不斷惡化的趨勢無法扭轉。因此,關鍵還在於推進有效的結構性改革,壓低赤字水平、推動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在改善公共財政與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之間形成良性迴圈。這不僅要求相關歐洲國家在支援政府推進改革問題上形成共識,也需要形成利於改革的外部條件。不過,無論哪一條對眼下的歐洲來講恐怕都並非易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62 字。

轉載請註明: 歐洲主權債務風險顯著上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