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雲創2021年報出爐!專精特新型SaaS龍頭凸顯成長 公司處於顯著低估

最新財報資料顯示,百融雲創2021年全年實現營收與調整後淨利均創新高,分別為16.23億元和1.41億元,同比分別為43%和76%。第一主業智慧分析與運營服務收入增長38%至7.37億元,為近4年最好成績;其他兩項業務亦重新整理記錄——受益於助力金融機構打通高頻場景抬升存量營銷轉化效率的提高,公司精準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60%至4.22億元;保險分銷服務收入同比增37%至4.64億元,其中壽險及健康險的保費規模佔絕大部分,且平均保單期限超過10年,續保率超95%。

另一方面,百融雲創強勁的“造血”能力在SaaS板塊中仍處於領跑之列,資本安全墊優勢突出: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升至2.65億元,同比增27%;現金等價物及金融資產合計高達39.5億元。至報告期末,公司股東結構保持穩定,中國國新、中金、高瓴等仍佔前十大股東之列。百融雲創年報主要資料印證其作為國內專精特新型獨立AI技術平臺保持著良性擴張,為我國銀行等金融機構“數智化”轉型賦能的貢獻,與政策指引相得益彰,公司資產質量與成長性所蘊含的價值現於其中。

專精特新優勢的來源:思維、客戶與戰略併購

在我國金融業垂直型精品SaaS公司中,百融雲創是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其主營業務是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覆蓋業務全流程的智慧分析服務與解決方案。百融雲創的自驅力源自初創“基因”與不懈創新相統一的競爭理念,將國際AI科技巨頭與金融業諮詢提供商的特長融合應用,對國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轉型“痛點”蘊蓄了深刻洞見與豐富的應對經驗,並積累下龐大的客群,公司憑此已“入駐”眾多機構招標庫名單,繫結式服務的市場滲透力保持上升。

以百融雲創與某國有銀行合作為例,雙方合作始於2016年,至今已建立起基於模型、業務諮詢、智慧分析與決策的合作鏈條。百融雲創於2021年年中完成對該行全行範圍內零售業務增益專案的方法論研究,定製的AI模型包括儲蓄、資管等9類場景累計逾500個特徵函式:這意味著限制該行模型功能的“天花板”被直接開啟——全部客群模型的KS均超0.35,物件區分能力強而穩定,該行營銷轉化率可提升2至3倍。透過此專案,百融雲創與該行催生出更多長期合作,如模型持續更新、迭代最佳化、全行級別特徵工程等。

報告期內,百融雲創還將智慧運營中的AI語音服務功能成功嵌入該行零售業務條線,一為IVR+人工模式,另一為IVR模式,相比此前的純人工工況,兩種模式可分別節省成本約50%與90%,且考核指標與人工服務結果處於同一水平。這也有力地驗證了百融雲創AI語音技術的實用性,公司根據ASR、NLU和TTS融合技術開發的語音模型策略大幅減輕了傳統網路資料傳輸消耗,將打斷延遲降低到ms級,已實現與矽谷一流水平看齊。

SaaS業內有一句話,交付服務不是衡量業內公司水平的唯一標準,更核心的競爭力在於能為客戶提供專業諮詢的能力並長期攜手。百融雲創的客戶範圍覆蓋絕大部分國有銀行、逾900家區域性銀行、絕大部分消金公司及主要保險公司。優質客群結合SaaS模式,使得百融雲創擁有賬期更短的回款管理優勢。至報告期末,公司在國內累計為5700名金融機構客戶提供服務,付費客戶超3300家,同比增長27.5%;核心客戶ARPU同比增24.8%至512萬元,核心客戶留存率高達91.6%,核心客戶淨收入擴張率為118.1%。

透過併購最佳化佈局是百融雲創追求成長的必要手段。為豐富產品生態,百融雲創在去年收購了國內領先的客戶體驗管理諮詢、銀行數字化營銷雲平臺等,其中,交易規模最大的併購是將北京眾聯收入麾下。北京眾聯服務超10家全國性銀行,已打通國內現有各支付平臺,向銀行提供依託於行內App、微信和銀聯等諸多場景為基礎,達成海量零售使用者精準運營,實現銀行使用者對金融產品的有效轉化。依託融合眾聯的優質產能,百融雲創將繼續推高業務天花板。

順應政策指引:管理數智化升級、加強研發與業務創新

今年初,銀保監會印發了《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其明確指出銀行保險業在未來發展中須重點關注模型演算法、人工智慧等領域;著重強調“共贏式生態建設”。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更受關注,近年來銀行業的技術升級投入已達到保險業約6倍水平;艾瑞預計銀行業技術升級投入在2022和2023年將分別達到3100億元和3700億元的水平,維持著近年來的複合增長率。

基於此,相對於金融業通用型SaaS公司,銀行業細分領域SaaS公司有望分享溢位紅利,驅動成長。為此,百融雲創已在去年加速推動集團各部門的“數智化”矩陣,形成覆蓋全公司各條線統一AI平臺,這是公司與客戶鞏固長期合作、透過創新不斷定義業內領先商業模式的“必修課”,成為提升每個節點對客戶需求認知、加速科技生產力新陳代謝的必要機制。

充裕的資金與研發團隊突出的成果轉化率,成為百融雲創產品創新承前啟後不可或缺的後盾。

公司近年來在國內TO B型SaaS上市企業中的研發佔營收之比排在前列,去年研發投入總額為2.52億元,佔營收之比達到16%。

百融雲創的研發主要集中在垂直領域的技術創新,包括機器學習、AI語音與隱私計算等。

百融雲創是行業首家獲得ISO/IEC 27701標準認證公司,2021年自主研發的Indra隱私平臺透過信通院“聯邦學習基礎能力專項評測”,標誌著公司已完成了向隱私管理體系的拓展,證明自身在資訊保護和隱私合規方面的實力。

2021年“收穫期”,百融雲創一舉拿下5項上述領域國家發明專利,現擁有軟著與專利累計超150件。其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在國內銀行、保險科技垂直領域的A股與港股公司中名列前茅;公司計劃在2022年擴大機器學習領域的技術優勢,協同研發,最佳化金融場景自動學習平臺ORCA的應用,提高客戶ROI等業務目標,強化公司競爭壁壘。

不同研發成果的商用進度,與業務發展週期息息相關。根據百融雲創對行業前景的閱讀、結合技術儲備與客戶優勢等因素的統籌,公司將智慧分析和運營、精準營銷的賦能疆域擴充套件至財富管理與場景金融。

除核心主業之外,財富管理AI業務在百融雲創的創新規劃中佔據重要一席。展望我國金融業未來發展,財富管理將成為業內聚焦的業務增長點,對於頭部機構尤為如此。國內機構開展該業務的首要問題在於對買方和賣方模式定位,由此制定長期產品與渠道戰略,以業內較典型的貝萊德、黑石、瑞銀與嘉信等為例,AUM目標規劃、客戶定位與體驗管理和營銷策略均不同。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百融雲創的客群逐步向大型銀行與券商的財富管理部門覆蓋,公司目前已與某國有銀行省級分行在財富管理領域已展開合作。

賦能場景金融則是百融雲創精準營銷業務覆蓋領域的擴充套件,旨在助力金融機構拓展流量渠道。2021年,百融雲創已在原有金融產品推薦平臺基礎上擴大賦能場景、有效幫助主流金融機構破局低頻場景而帶來的業績增長已見於年報。依託日益成熟的渠道AI匹配策略,百融雲創一方面將透過與一些渠道開展聯合建模,另一方面將擴大與主流金融機構的API對接合作,提升其鎖定電商、出行、支付等高頻場景優質資源的效率,並改善使用者進件價值。目前,百融雲創與眾多主流機構開展了全流程API合作物件。

多維度看百融雲創市值

從美股、港股的金融科技類與SaaS類來看,百融雲創對標公司有Salesforce、FICO、富達、Q2 holdings、MongoDB、明源雲、微盟等。從發展軌跡上看,與百融雲創主業發展最具參照性的公司是兩家老牌巨頭富達與FICO——百融雲創目前的客戶定位與發展戰略,與曾經的富達一脈相承;而選擇SaaS之路,則與近年來FICO的升級方向不謀而合。

然而有時,一家公司的市值往往與自身成長性並不相符。對於成長性企業而言,可以透過觀察市淨率、市銷率來評估其當下市值的處境。目前,百融雲創的市淨率約為0.8倍,低於SaaS板塊市淨率中位值1.5倍,另值得強調的是,百融雲創目前僅手頭的現金類資產就達到當前市值的108%。這些資料可見公司市值被低估的程度。

百融雲創市值被低估還反映在市銷率上。在成熟市場中,市銷率對於科技股成長性更具參考意義,最為典型的例子有曾經虧損10餘年、但主業現金流保持穩健的京東,甚或亞馬遜。近期,港股科技股估值與美股差距擴大,上述提到的Q2 holdings與MongoDB的市銷率目前為6倍和34倍;按IFIND資料現有可比口徑來看,港股SaaS板塊20只股票的市銷率中位數達到3倍,而百融雲創目前市銷率為2倍的水平。由此,無論是從現有淨資產角度評估,還是根據未來成長性指標衡量,無論與離岸的同行公司代表對照,還是和港股SaaS品種相比,百融雲創目前在市場中的“價效比”含金量,可見一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11 字。

轉載請註明: 百融雲創2021年報出爐!專精特新型SaaS龍頭凸顯成長 公司處於顯著低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