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員差距達30倍,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如何迎頭趕上?

  中新經緯11月30日電 (魏薇)“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機構的金融科技水平已經產生了顯而易見的差異,數字金融發展將進一步加劇分化。”在29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邢煒表示。

  隨著監管部門對於科技風險以及金融風險的防控要求和監管力度在逐步加大,銀行業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本屆論壇上與會嘉賓對中小銀行如何數字化轉型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難在哪?

  目前,大行和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投入差距明顯。平安金融雲董事長兼總經理陳亞殊提到,比如,大行、中小行在人員配置上差異較大,大行的IT人員平均是中小行的30倍左右,而且這個數字是長期穩定在這個水平上。

  “對小銀行來說數字化轉型非常困難。”湖州銀行資訊長繆見透露,小銀行最大的困難是在投入上,在數字化方面所有的成本是攤不薄的,所有的IT資源投入,對小銀行的營收壓力巨大。

  在繆見看來,數字化轉型是手段不是目的,不管大銀行還是小銀行,不能因為要做數字化轉型而做數字化轉型,其目的是業務價值的創造。

  工銀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周永紅表示,作為國有大行,在向中小銀行技術輸出的過程中,他觀察到,中小銀行的組織機構和當下的業務發展要求、創新要求和數字化轉型要求還不能匹配。組織機構設定包括制度、風控、文化等,都與金融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在業務架構方面,周永紅還提到,中小銀行有大量的合作商、大量的資料,一家小銀行的合作商可能達到三四十家,每一個系統都不聯通,很多中小銀行資料整合層、統一的資料庫都沒建立,更談不上統一的風控管理體系。此外,如何用新技術來賦能風控能力提升也有一定差距。

  “我發現在系統輸出後,很多中小行其實並不會用。還有很多非技術的成本,即知識轉移。”周永紅表示,最初對中小銀行進行工具輸出、系統輸出,後來發現要先建立制度體系,再搭建系統、進行培訓,做好知識轉移“扶上馬送一程”,才能完成整體的輸出。

  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

  不少參會人士認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不能盲目求全貪大,還應結合自身情況,找到突破口。

  邢煒指出,中小銀行應提高金融科技精細化管理水平,緊密結合自身特點和定位,細化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強化以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繆見也表示,中小銀行一定要認清形勢,結合資源稟賦,要有計劃、有取捨、有輕重緩急、有重點突破。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必須儘快在一些小地方、熱點的地方找到一些引爆點,可以快速達成目標的地方,快速低成本地產生業務價值,讓一線看到數字化轉型可以帶來的一些變化和產能的提升、風險控制的加強,產生全行的共鳴,形成合力,凝聚更多資源螺旋上升、良性迴圈。

  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沈崇鋒認為,各類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各不相同,需要發揮比較優勢,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在數字化建設上各有側重,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及對策。

  沈崇鋒建議,大型銀行可以更精細化管理,向財富管理方向轉型,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極;對於中型銀行來說,增長和效率的提升是當下數字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議中型銀行可以構建整體轉型規劃,從客戶、產品、管理等全方面實現量質雙升。

  對於中小型銀行來說,沈崇鋒認為,其數字化轉型規劃更需要量身定製,突出落地性。從區域內小場景、各類生活場景、生態聯合場景建設開始進行探索,抓住區域化的特點設計出更有針對性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同時也更好地防控風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絡本文作者魏薇:[email protected])(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56 字。

轉載請註明: IT人員差距達30倍,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如何迎頭趕上? - 楠木軒